第1章 一座思想与智慧的宝库(译本序)

笔者曾向自己敬佩的一位知名出版家提出过一份“英美散文精品集”的选题,因为我读到那些一篇篇杰出的好文章时,总希望以自己的译笔把它们介绍给广大读者。这便是“创作欲”,作为译者便是“再创作欲”。这种欲望有时真是“按捺不住”,而一旦创作完成了,心里便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快乐。有人也许不理解作家、译家们为什么甘于做那么艰苦的文字工作,殊不知文字是思想和感情的载体,而从事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传播与沟通,自然是很有意义也很快乐的一件事,其中的甘苦作家和译家们无疑深有所悟。另一方面,好东西总是应该大家分享的,而把原文翻译成中文,译者不仅体会到了再创作的快乐,而且获得了与读者分享的快乐。是呀,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别人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东西,这样的工作便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

该出版家看过我提出的选题后,建议侧重以“泛文化”为角度进行选译,并举出一些文章为例——而这也算是此选本的一个特色和定位吧。因作为英美散文精品,以前国内也出过类似的书,但侧重以泛文化为角度进行选译的似乎还没有。我们从事翻译及其它工作总应该力求创新,尽量避免重复的劳动。什么是泛文化呢?根据我的拙见,它最突出的应该是能体现文化的东西,而不是文学的东西,虽然就作品而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而泛文化则体现出的是一种广泛的、大众的文化,并非专一的、学术性很强的文化。也就是说作品要适合于广大的一般读者,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文化知识,从而丰富自我,明白许多人生和社会的道理。

因此这样的选译本便有了它的特点。也许举例更能说明问题一些。朱自清先生的、也是我非常喜爱的《背影》和《荷溏月色》无疑是散文中的杰作,但它们应该是属于纯文学的范畴,其中包含着浓浓的情意,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不过从这种角度选编出的英美散文精品早已有之,所以本书对类似的文章选得极少,其中只有《梦中儿女》、《送行》、《飞蛾之死》等少数篇章,算是一个点缀吧。本书更多地在于传达出文化的内涵和气息,读了这样的文章你总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点启示,懂得一点有益的东西。它们表现着人生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因为很多文章都是公认的名篇佳作,于是我把它们视为“一座思想与智慧的宝库”——这也是我对于本书的认识,也是这样去努力选译的。之所以用罗素的一篇文章把书名取为《我生活之目的》,也是出于这种考虑。作为我个人,仅看到如下这些题目就会产生兴趣,想去探个究竟:《善与恶》、《论过去和将来》、《论怕死》、《论一百年以后》、《人生的画面》、《何谓绅士》《与书为友》……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英美作家优秀散文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从“泛文化”的角度遴选出优秀的篇章,而非从一般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的角度进行选译。本书重在传达一种思想文化氛围,其中不乏杰出作家们的深刻哲思,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可贵的启示。这些优秀的篇章无论阅读还是收藏都十分有益,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们,本书很能让他们从众多作家的深刻思想中吸取精神营养。所选文章对于读者较有吸引力的,十分耐读。二是本书对英美作家的译介比较全面,内容也很广泛。几乎对每位优秀作家及其作品都有所介绍,所以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部英美文学的小百科。文章前的作家介绍简明扼要。每位作家的作品选一两篇,使读者从中对他们“可见一斑”。

具体的作品我就不详细分析了,请读者们自己去欣赏这一篇篇好文章吧,相信大家会从许多闪光的思想中获得有益的知识——作为译者,我便感到了莫大的欣慰。本书中个别篇章,如《大学及其作用》,在网上发表后引起网友们的兴趣,相互传阅,共同分享大家的思想。因此愿这本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快感,从而获得对人生进一步的探索——这的确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

在此特别感谢有关人士的指点和鼓励,并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对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当努力使之完善。

刘荣跃

2007年8月于四川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