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的注意是如何发展的?

小情景

王老师正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课,一个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大家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名迟到的学生。此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哪种类型的注意?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的发展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被称为不随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1)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奇特性是引起无意注意最重要的原因;②刺激物的强度会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例如大街上突然警笛鸣叫、一道强光;③刺激物与衬托背景的关系。在静止的背景上,变化着的刺激物和运动的物体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如飞鸟、夜空中的流星;④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在强度、性状、大小、颜色和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其他刺激物差别显著时也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图2-2中你最先注意到哪个圆?

图2-2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对注意的影响

(2)个体的心理状态:①需要和兴趣。凡是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符合其兴趣的刺激物往往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②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会影响其注意。若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全力投入学习,不知疲倦,如果处于疲劳、疾病状态或情绪受挫则无法保持注意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③个体的知识经验。新异刺激容易引起注意,但如果新异刺激不为儿童所理解,仍然不会引起注意。

2.有意注意 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活动目的和任务的明确性。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对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也就越能引起和保持儿童的有意注意。②活动组织的合理性。在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例如,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适当提问、提出自我要求等。③间接兴趣。所谓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保持有意注意。例如,练习写字往往使人感到单调、枯燥,若儿童认识到练字可以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好基础,就对练字产生了间接兴趣,从而维持稳定而持久的注意。④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如果新刺激与已有知识经验差异太小,儿童无需特别进行智力加工就能把握,则不需要集中注意。如果差异太大,即使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也无法理解,儿童的注意就很难维持。⑤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想集中注意,除了采取一定措施排除干扰外,还要用坚强的意志主动调节自己的注意,使之服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密不可分。有意注意在1岁左右开始形成,语言成为吸引注意的重要因素。1岁以后,物体的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制约和影响儿童的注意活动。儿童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额叶是有意注意的控制中枢所在,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的有意注意通常只能保持3~5分钟,学龄前期儿童在正确的教育下能保持10~15分钟。在儿童教育中应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努力培养有意注意。

儿童的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所发展,主要依赖成人的引导,应帮助儿童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并通过语言组织儿童的有意注意,例如“宝宝注意看,风筝怎么飞上天了?”儿童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有意注意,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只看不动”,因此应让注意对象成为儿童的直接行动对象。也可以指导儿童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如帮助集中注意的训练性游戏。

3.有意后注意 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有两个条件:①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个体对活动的兴趣是维持注意的动力,个体对活动的兴趣浓厚,维持注意所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越小。例如,孩子对学钢琴没有兴趣时,练琴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若孩子对钢琴产生兴趣时,琴声、琴谱很容易引起其注意,无须付出意志努力就能保持自己的注意,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②活动的自动化。活动的自动化可以大大减轻个体监控活动所需要的精力。活动的自动化程度越大,维持注意所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则越小。例如孩子每日刷牙活动中的注意就是一种有意后注意,刷牙很少付出意志努力,因为刷牙已经成为自动化的活动。不同类型的注意比较见表2-1。

表2-1 不同类型的注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