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轶闻:宽松与严谨

1940年12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上有一篇文章描述迪士尼公司,同时也对巅峰状态下的沃尔特和他的伟大团队做了最有意义的侧写。这篇文章叫作《工作中的天才:沃尔特·迪士尼》(Genius at Work: Walt Disney),作者是保罗·霍利斯特(Paul Hollister)。虽然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都侧重于沃尔特且近乎谄媚,不过也生动描述了片厂集体合作的过程。

霍利斯特将制作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那非凡的复杂过程写得活灵活现。这位作家参观了当时新建的伯班克片厂,而他所谓的“迪士尼军团”正在拍摄《幻想曲》——迪士尼公司最具野心的一部电影。

从1935年到1940年,片厂员工由200人陡增至1100人(大约是现今卡通长片所需的总人数)。霍利斯特看到的工作人员多半为年轻男性,年龄二十六七岁。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心中只有一个标准,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这也是伟大团队的特质。他写道:

 

沃尔特·迪士尼搜罗的是专业人才中的尖子。他随时会去挖毕加索、伍德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 1892—1942),美国画家,地方色彩画家的代表人物。——译者注和昂格昂格(Ung),挪威艺术家。——译者注

 

霍利斯特发现迪士尼公司的员工士气高昂,喜欢开玩笑。不过霍利斯特很有道德,并未将这些玩笑公诸于世。例如,在它辉煌的早期,片厂内饮酒风气很盛,在走廊玩足球和棒球也司空见惯。有一次大伙因为兴致太高而闹到失控,此事至今仍是丑闻一桩。为了酬谢部属拼命如期拍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沃尔特邀请所有人到棕榈泉附近一家昂贵的旅馆度周末。香槟畅饮不辍,有人赤裸裸地就跳进泳池,而画出七个小矮人的一群男士,不久便开始与负责上色的年轻女性胡搅。清心寡欲的米老鼠创造者当场吓白了脸,挽起迪士尼夫人便忿忿离开了这个“荒淫宴会”。不过,以疯狂方式纾解压力是伟大团队的典型作风,硅谷至今仍然延续着打水仗的传统和其他恶作剧。

每个伟大团队都要借助敌人来定义自身。

根据霍利斯特的说法,拍摄《幻想曲》时期的650位艺术家个个皆是专家。每个人都可以追求他的理想,沃尔特只要最优秀的表现。霍利斯特以一位伟大动画家埃米尔(Emil)为例,霍利斯特写道:

 

事实上这个人鸭子画得好极了,可是埃米尔说他喜欢“把玩重要的角色”,因此创造出斯特罗姆博利(Stromboli)和巨人(The Giant)的是埃米尔;幻想曲中使人吓破胆的恶魔也是埃米尔所创。该片有鸭子也有老鼠,可是再大的鸭子和老鼠都不符合埃米尔对角色的感受。

 

霍利斯特正确指出了沃尔特最重要的领导技巧:找到一个杰出的人,让他充分施展才华。这也许是所有伟大团队管理者的主要特长。霍利斯特写道:

 

找出每一位艺术家最突出的优点、最想运用的特长,并加以运用。有人喜欢美女,可以迅速画出一大堆,也可以把画好的一堆丢掉;另一个人却觉得这很愚蠢。一位擅长画扭曲面部表情的画家抱怨:他们总是要我负责表现内心的挣扎。

 

虽然迪士尼公司的每个人在工作时似乎都吹着口哨,做起事来却有如拼命三郎。家属和子女经常遭冷落,连沃尔特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霍利斯特指出,专业精神是迪士尼公司员工的标志,连最微小的事物也要绝对完美。他提到创造兔宝宝的43幅不同素描,“那是一个最无关紧要的角色。”只不过是白雪公主中一个附加的卡通角色罢了。

不论工作是什么,迪士尼公司的员工总是带着使命般的热忱去进行。霍利斯特描述了片厂音效人员自我鞭策的特质——与同事亲如手足,大家共同追求单一目标:

 

你看到一群音效人员结为一个秘密组织,他们制造雷声,不仅仅是麦克风前的雷声,而是有个性的雷声。他们会用一整个下午录制一声最恰当的“你好”,而不告诉你音效是如何做出来的——就像美洲豹一样小气。他们会花好几百块钱制造一个一米长的金属电风扇,让歌者对着玻璃灯罩唱歌,再把声音传进电扇,结果录出一丝带有愤怒震动的歌声。

 

我们知道沃尔特如何描述他在片厂的角色:一只忙碌的蜜蜂。而霍利斯特则认为,迪士尼公司的分工非常完美。一群富有才华的工作人员把工作做得很好,沃尔特则明智地评估成果。例如,沃尔特的音乐指导是个奇才,耳朵能精确分辨错误,即便是录制一只湿漉漉的西班牙小猎犬踏上一条昂贵的欧布松轻地毯,他都听得出错来。沃尔特的工作属于监督性质,负责认可一流的工作成绩。一如霍利斯特所言:“沃尔特没有受过音乐训练,也不会欣赏音乐。”沃尔特显现了伟大团队领导者的一项特质。他不会事必躬亲,不在他们与问题搏斗之际半路打岔,而是在下属专家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后才介入。这种做法相当有意义。因为这样一来,领导者才有多余时间做他最擅长的事:激发灵感、沟通、选择,也可以使员工产生自主感,而这正是才华洋溢之人发挥专长时最需要的。沃尔特喜欢对员工说:“不要来找我要答案,我只要你们征求我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