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思路与目标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产业集聚,研究尺度与研究区域是河南省的城市,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城市产业集聚的动力与模式。围绕上述对命题的分解,展开以下思考:什么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的现状特征是什么,如何识别和测度?城市产业集聚的系统组成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子系统,各子系统又包括哪些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对城市产业集聚的动力是什么,可否构建模型进行定量化测算?能否将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的动力进行类型划分,每种类型的主导作用力是什么?可否从动力构成的角度对作用力进行调控,从而促进城市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的模式如何确定,与动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是什么?不同产业集聚模式的优化对策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动力与模式研究,提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一般框架?对上述问题的逐一回答,就是本书的研究思路。基于上述研究思路,通过理论归纳与推演,阐述产业集聚基本内涵,以及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的识别与测度,分析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现状特征;然后对城市产业集聚系统的结构与要素组成进行详细分解和阐述;最后,展开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即探究河南省城市的产业集聚动力与模式、探究基于动力与模式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内容。通过以上研究思路,本书拟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为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动力调控、政策制定等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为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城市产业集聚动力与模式研究模型方法的构建,为动力机制与模式定量研究提供一种探索性的尝试。本书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目标归纳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逻辑思路框架

1.2.2 研究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思路与目标,本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从产业集聚的基本内涵出发,初步探讨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②通过产业集聚识别与测度研究的归纳与总结,选择合适的识别与测度方法,对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的集聚特征进行分析。

③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城市产业集聚系统的结构和要素组成进行分解与阐述,界定城市产业集聚系统的结构及其所包含的影响要素。

④根据城市产业集聚的系统结构与要素组成,构建能够定量分析影响要素对产业集聚动力作用的PAF模型。该模型要耦合动力与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不同的动力组成关系,为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⑤汇总河南省城市产业、资源、环境、区位和政策等数据,根据PAF模型,研究河南省城市产业集聚的动力、模式,以及在不同模式下的优化调控措施。

⑥从动力与模式研究的角度,探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一般思路、基本路径、原则和动力调控措施。

1.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3.1 研究方法

城市产业集聚是产业要素在城市空间集聚发展的地域系统,是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体现。本书选择以城市为研究尺度,内容涉及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资源、环境与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城市腹地、交通区位等对城市产业集聚的影响等,所以选题既属于产业经济学范畴,也属于城市地理学范畴。因此,在前人关于城市产业集聚动力与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产业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学和统计数学等及其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过程还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地理信息空间分析与建模等方法;同时,利用地理信息软件GIS、统计分析软件SPSS等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借助AutoCAD、Photoshop等制图辅助软件,增强图表可视性。

具体涉及的研究方法如下。

①专家咨询法。征求专家意见,对城市产业集聚的系统构成与要素组成进行探讨,咨询不同要素对城市产业集聚系统的影响机理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②定量研究法。以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GIS、SPSS等技术手段,开展定量化研究。

③系统分析法。以影响要素→系统结构→动力作用→发展模式为主线,系统剖析城市产业集聚的动力与模式。

④文献档案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档案。

其中,城市产业集聚动力与模式研究的PAF模型的构建是本书研究方法的重点,在影响要素对产业集聚作用机制部分,借助物理学上关于矢量的概念,进行平行四边形求解;对单个要素的作用力的求解借助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来实现。

1.2.3.2 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研究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