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影响力研究报告
- 许正林等
- 1119字
- 2021-03-27 16:23:06
第二节 “软实力”元概念的内涵及其意义
“软实力”(Soft Power)又称“软国力”“软力量”“软权力”,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与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一场围绕美国国力是否衰落的论战中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990年的《政治学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等杂志上发表的《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力量》等一系列论文一般被学界认为首先提出了“软力量”说;也有学者认为“Soft Power”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约瑟夫·奈发表的《衰落隐喻的误导》一文中;而约瑟夫·奈本人则声称“在1989年撰写的《注定领导:美国力量的转变》(Bound to lead)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软力量’的概念”。
“冷战”结束后,软实力理论进入美国学界的主流话语,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并对现实政治造成深远的影响。约瑟夫·奈不断对“软实力”概念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1999年,他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2004年3月,他在《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一文稍作修正,他写道:“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
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中,约瑟夫·奈写道:“实力,一定程度上是改变他人行为以达到你的目的的能力……基本上有三种方式可以做到:威胁(大棒)、交易(胡萝卜)和吸引(软实力)。……一个外国人喝可口可乐或穿乔丹T恤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对他有控制力。……而实力资源是否能够产生预期效果还要看背景因素。”同时,硬实力有时也可能起软实力的作用,如动用军队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国际灾难救援,向他国提供财力或物资援助等。国际贸易属于硬实力的范畴,但有时也会有软实力的作用,如品牌的文化效应。
约瑟夫·奈之所以如此看重软实力,是因为软实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号召力。1990年,他在一本书中写道:“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使其权力在别国看来是合法的,那么它在实现自己意志的时候就会受到较少抵抗。如果它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那么别的国家就会更愿意效仿。如果它能建立起与其社会相一致的国际规范,那么它需要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如果它能够帮助支持那些鼓励其他国家按照主导国家所喜欢的方式采取或者限制自己行为之制度,那么它在讨价还价的情势中就可能没有必要过多地行使代价高昂的强制权力或者硬权力。简言之,一个国家文化的共通性和它具有的建立一套管理国际行为的有利规则和制度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权力源泉。在当今国际政治中,那些软权力源泉正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