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以字行,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于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孟浩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内容多以山水田园、隐居逸兴及羁旅行役为主,风格清淡雅致,长于写景,是“山水派”诗人的杰出代表。有《孟浩然诗集》存世。

夜来风雨声,落知多少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的啼叫声。

 

简析

这首家喻户晓的小诗用浅白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清丽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日的喜爱,同时流露出对好景易逝的惋惜之情。

诗人开篇没有采用直接描写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听觉感受和联想,感受春日清晨的气息。春日的清晨,生机盎然。“处处闻啼鸟”,诗人的甜梦被屋外鸟儿的欢鸣叫醒。从听觉角度写春之声,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使人身临其境,妙趣横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昨夜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此时便想到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伤以及无限遐想。

全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一反常规,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整首诗的风格行云流水,平易自然,语言明白晓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却又意味隽永。

 

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本诗即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名家点评

〔明〕顾璘: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高兴奇语,唯吾孟公。(《唐诗广选》)

〔明〕钟惺:通是猜境,妙!妙!(《唐诗归》)

〔明〕周珽:晓景喧媚,莫卜夜无寂寞。惜春心绪,有说不出之妙。(《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过:拜访。

故人:老朋友。

具:准备,置办。

鸡黍(shǔ):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黍:黄米,此处指上等的美食。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轩:窗户。

场圃:场指打谷场,圃指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农事。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

 

简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写出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头平静而自然,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简单随便,看得出故人是诗人的至交。而以“鸡黍”相邀,则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热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村中,绿树环抱,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由近及远地描写田园景色,展示了开阔而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朋友在家中相见,打开窗户,景色映入户内,令人心旷神怡。使人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和乡土气息。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朋友情谊融为一体。结尾自然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依不舍。淡淡两句诗,故人相见的热情及诗人的愉快跃然纸上。作者以如话家常的语言,写了从到访到告别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

 

背景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应邀到朋友家做客,面对满眼生活气的农家景貌,不由心旷神怡,赞叹美丽的田园风光,写下此篇传世名作。

 

名家点评

〔南宋〕刘辰翁:每以自在相凌厉者,极是。(《王孟诗评》)

〔清〕黄叔灿:田家景色,野趣翛然。“具鸡黍”“话桑麻”,更期就菊。故人情重,亦觉有致,似一幅田家行乐图。(《唐诗笺注》)

〔清〕纪昀: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学王不成,流为空腔;学孟不成,流为浅语。如此诗之自然冲淡,初学遽躐等而效之,不为滑调不止也。(《瀛奎律髓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