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尼罗河流域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

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动物寻找食物的历史。哪里食物丰沛,人们就到哪里安家落户。

尼罗河流域肯定早就名满天下了。从非洲内陆,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地区,还有西亚,人们蜂拥来到埃及,都想在其肥沃的土地上分得一杯羹。这些侵略者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种族,自称为“雷米”或是“人类”,就像我们有时称美国为“上帝的国度”一样。他们能来到这片狭窄的条形地带,真应该感谢命运之神。每年夏天,尼罗河泛滥,两岸成了浅水的湖泊之地,等河水退去之后,所有的田地和草地上都沉淀下了几英寸后的肥沃土壤。

埃及的尼罗河仁慈地完成了百万劳动力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养育有史以来第一批大城市中熙熙攘攘的人口。诚然,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在尼罗河的河谷地区。还有错综复杂的小运河,以及吊桶组成的汲水装置将河水从河面抽到最高的河岸,甚至还有更为精细的灌溉系统,遍布整片大地。

一天24个小时,史前人类不得不花上16个小时为自己和族人采集食物,而同时代的埃及农夫或是埃及城市里的居民却拥有一定的闲暇时光。他们利用这些闲暇时光为自己做了好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只有装饰作用,没有半点实用价值。

不仅如此。一天,埃及人发现,除了食物、睡觉和为孩子盖房子之外,自己的头脑还能想别的事情。于是埃及人开始思考身边许多奇怪的问题。星星从何而来?打雷的声音那么可怕,是谁发出的雷声?尼罗河准时涨水,甚至可以按照日历来判断涨洪水和洪水退去的时间,这背后是谁在主使呢?他又是谁呢?人是这么奇怪的一个小小生物,随时都可能死亡,随时都可能生病,却又这么快乐,笑口常开。

埃及人问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人觉得自己有责任站出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就是埃及人口中的“祭师”,他们成了埃及人思想的守护者,在社会上很受人尊重。他们都是很有学问的人,身负文字记录的神圣职责。他们明白,如果人们只顾自己在世上的眼前利益,没有好处,于是,他们让世人关注死后的世界,死后,灵魂会越过西边的高山,在俄赛里斯的面前叙述身在人世的种种行为,这位掌管阴阳的神则会根据他们的德行判断他们的行为。没错,祭师说,人们死后就要到伊希斯[14]和俄塞里斯掌管的地界,他们太为强调这一点了,弄得埃及人觉得短暂活在世上不过是为了死后做准备,尼罗河人口稠密的河谷两岸成了崇敬死亡之地。

很奇怪的是,埃及人相信如果肉体不保存在曾经生活的世界上,灵魂就无法到达俄塞里斯的地界。因此,有人一旦咽气,他的亲属就赶紧将他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接连几周,尸体都要浸在泡碱溶液中,然后再填满树脂。波斯语中树脂一词是“mumiai”,因此防腐后的尸体就被叫做“木乃伊(Mummy)”。尸体用特殊处理过的亚麻布一层层裹好,在放在特制的棺材中,以备踏上最后的归程。埃及人的坟墓是货真价实的家,尸体周围有各种家具和打发时间的乐器,还有数位厨师、烘焙师和理发师的小塑像,以便地下居所的主人就能体面地就餐,也不至于胡子拉碴到处跑了。

最开始,埃及人是在西部高山的岩石里挖出坟墓,随着他们往北迁移,就不得不在沙漠里建造墓地了。沙漠里到处都是野生动物,而且还有野蛮的强盗掘开坟墓,侵扰木乃伊,或是偷走陪葬的珠宝。为了防止这种亵渎行为,埃及人在坟墓上修起了小小的石头坟包。这些小小的坟包变得越来越大。富人们修建的坟包就比穷人的高,大家开始互相攀比,看谁能修建出最高的坟包。法老胡夫[15]创造了最高纪录,希腊人称这位法老为基奥普斯,他生活在公元前30世纪。希腊人称他的坟包为金字塔(pyramid),(在埃及文中,高这个词为“pir-em-us”),高度为500英尺。

这座金字塔占了13英亩的沙漠土地,是圣彼得教堂的三倍,而后者是基督世界最大的教堂建筑。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20年的时间里,10万多人忙着从河对岸拉来必需的石料——通过尼罗河搬运(他们怎么办到这一点的,我们不得而知),然后再拖着石料在沙漠上走过很长的一段距离,最后再把石料吊起来,安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个巨型石头建筑的中心就是法老的墓室,通往墓室的过道非常狭窄,过道上方及四周的石料有数万吨重,挤压之下,过道从未变形,可见法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技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