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致亚历山大·契诃夫 1887年10月10—12日 莫斯科
这个剧本是我与科尔什一次谈话之后无意中写出来的。上床睡觉,灵感泉涌,产生题旨,就写出来了。写它花了两个星期,更准确地说,用了十天时间,因为在这两个星期里也有几天我没有写作,或是去写别的作品了。我不想判断此剧的优长。它的篇幅不大,皆大欢喜。科尔什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违背舞台规则的错误,可见我的法官是些多么善解人意的好人。我是第一次写多幕剧,错误在所难免。虽然剧情复杂,但并不杂乱无章。每个戏剧段落的结束都与小说的章法相似:情节平缓地展开,而收尾时得让观众大吃一惊。我的全部精力放在不多的效果鲜明的重场戏上,连接这些过场戏的桥梁并不扎实可靠,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创造了一个有文学意义的剧中人物,提供了一个只有像达维道夫这样的天才才能胜任愉快的舞台角色,在这个角色里,演员可以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华。
译者说
这是契诃夫写完《伊凡诺夫》后写给哥哥亚·契诃夫(1855—1913)的信。信中提到的两个人都是当时俄国的剧坛名人:科尔什(1852—1928)是剧作家,也是科尔什剧院的院长,达维道夫(1849—1925)是亚历山大剧院的头牌演员,后来也正是他主演了《伊凡诺夫》。
为什么契诃夫认为他的伊凡诺夫是“一个有文学意义的人物”?因为这个戏剧人物是俄国戏剧史上少见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极为复杂的人物。请听他的一段著名的独白:
一年之前,我还是个健康的意气风发的人,用这双手不倦地工作,说出来的话,甚至可以使铁石心肠的人落泪。见到人间的苦难,我会悲伤;见到人间的罪恶,我会愤怒。我知道什么叫灵感,当我从黄昏到黎明坐在自己的工作间里,能用理想升华我的智慧,会沉醉在夜的诗意的美妙之中。我有信仰,我眺望未来,就像凝望母亲的眼睛……而现在呢,我的天!我疲倦,失去了信仰,整天无所事事。脑子,手脚,全都不听使唤。庄园在衰败,森林被砍伐。(哭泣)我的一片土地像一个孤儿在凝望着我……
2011年年初的一天,林兆华导演对我说:“童先生,你把《伊凡诺夫》给我翻译出来,我要排这个戏。”林兆华导演果真在那一年的年末把这个戏搬上了舞台,主演伊凡诺夫的是濮存昕。
我到剧场去接连看了两次。每次观众听到剧中那句“我是来寻找散文的,结果却遇到了诗”的台词时,剧场里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的确,在契诃夫的戏剧里总能捕捉到一些诗意。
2013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