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1982年从事国际关系研究以来写了许多文章,其中有时事评论、形势分析、政策研究、理论探讨、方法讨论,种类很多,良莠不齐。从时间上看,1987年读博士学位以前写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评论性和综述性的,没有什么学术价值;1992年完成博士训练之后写的东西才开始具有学术意义。现在把一些有学术意义的文章整理成册,也算是对自己博士毕业以来的学术研究的总结。

2000年我调到清华大学工作之后,完成了《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教科书的编写并于2001年出版。出版此书原本是想推动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从传统研究向科学研究的转变。然而在系统地整理了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之后,我自己的研究也越来越自觉地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近年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传统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争论。其争论的内容与美国国际关系学界20世纪50年代的争论极为相似,只不过比美国晚了半个世纪。2003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组织了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讨论会,这次会议成为我国国际关系学界传统主义与科学主义争论的里程碑。经过近年来对研究方法的讨论,我更加感到研究方法科学性与研究成果可靠性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本书主要收集了笔者自认为有一定科学性的文章。并且将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发言作为本书的第一篇文章。

国际政治的最高层次问题是战争与和平。冷战结束初期,在“经济发展决定一切”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是国际经济问题,对安全冲突的研究比较少。1996年台湾海峡发生中美军事对峙事件之后,我国学界对国际安全冲突的研究兴趣开始恢复。1999年,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再次提升了我国学界对国际安全冲突的研究兴趣。2004年陈水扁赢得连任,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表达了在2008年实现台湾的法理“独立”计划,这使得冷战后占主导地位的和平主义思想受到严重挑战。自冷战结束后,我国安全环境呈现为生存安全威胁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学界对“台独”危害中国生存安全的认识却存在着巨大分歧。陈水扁2004年5月20日发表有关“台独”时间表的就职演说后,仍有许多人反对以武力遏制“台独”,认为“台独”不影响我生存安全。面临精英们在“台独”问题认识上的严重分歧,本书所选取的文章突出了国际安全这一主题。

国际关系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一样也有不同的流派。目前,国际关系研究的三大主要流派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大流派在学术上各有千秋,但对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分析,现实主义的有效性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流派,因此笔者采用的分析范式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分析范式的稳定性有效地增强了分析结果的逻辑一致性。本书所选文章的发表时间的跨度有10年之久。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诸多变化,世界经历了多场战争和经济危机,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也发生了多种变化。然而,这10年间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只是加深了笔者对国际政治本质的认识,而没有误导笔者做出相互矛盾的判断,本书收集的文章基本上保持了逻辑上的一致性。笔者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分析范式,并不必然排斥其他流派的分析方法。在研究安全合作问题时,笔者也借鉴了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一些理念。

编写这本文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学术研究,也就是说这本书是为国际关系专业人士编写的。既然是为专业人士编写的,因此本书选择的都是学术文章,对原文的删减原则也是充分保留学术部分,减少关于国际关系背景常识的介绍,以节省读者时间。有些论文是10年前写的,材料过于陈旧,因此个别地方增加了一些新数据。此外,各篇文章的体例进行了统一,原文的大小标题做了修改,以增强本书的整体性。

在完成此书的编辑工作之际,我要感谢福特基金会对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材编写工作的支持,感谢我的博士生孙学峰和徐进所做的编辑和校对工作。最后,我要感谢我已故博士生导师卡尔·罗斯博格(Carl Rosberg)。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有机会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接受正规的博士教育。没有他的帮助和教育,我是写不出本书中的文章的。我愿将这本小书献给他,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阎学通

2005年1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