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自贸区外交稳中有进

在区域和双边层次展开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推进以中国为中心的自贸区网络建设,是当前中国经济外交实践中的重点内容。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就积极推动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出要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详细提出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战略布局;再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上看,2017年中国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丰厚成果。不论是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入发展,还是力图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以实现互利共赢,中国自贸区外交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一)区域自贸协定谈判取得新进展

在区域层面,中国大力推动RCEP、中日韩自贸区等区域自由贸易机制向前发展,并力图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契机以实现自身重塑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引领地区发展导向的大国抱负。

第一,中国积极参与了每一次RCEP谈判,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既希望通过RCEP的制度平台在经济上加强与地区伙伴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同时也以期借此掌握未来的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与主导权。在各方努力下,RCEP谈判在2017年度进展显著,各方细化谈判领域,加紧推进货物、服务、投资三大核心领域市场准入问题和各领域案文磋商,使谈判逐步进入更加实质化、具体化的阶段。2月、5月、7月、10月,RCEP分别举行了第17轮、第18轮、第19轮、第20轮谈判。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了RCEP领导人会议。此次会议是自2012年RCEP谈判机制启动以来,有关各国就此项议题举行的首次领导人会议,表明相关各国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热切愿望,各国领导人表示将致力于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惠互利的经济伙伴协定,以支持一个开放和具有促进作用的区域贸易和投资环境。

从机制定位上看,RCEP谈判旨在最终“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一揽子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平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成员国差异化的经济利益需求,又要满足各成员国对高标准规则的迫切追求。两相拉锯之下,各国在RCEP具体议题规则往往难以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因此,尽管RCEP在2017年接连进行了四轮谈判,谈判回合总数已达20轮;“RCEP有望年底达成”的呼声从2015年一直延续到2017年;各成员国也反复表示要加倍努力,化政治承诺为实际行动,推动谈判顺利结束,但RCEP仍未能在2017年顺利进入收尾阶段。对中国而言,由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退出后难有起色,先前被大肆渲染的“TPP围堵中国发展”的论调似有平息的趋势,但对未来国际经贸新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仍在继续,中国作为力图争取规则主动地位的经济大国,推动RCEP尽快结束实质性谈判是国家发展的利益所在。在自身动力和地区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未来中国在RCEP谈判中的表现仍备受期待。

第二,中日韩自贸区在2017年进行了第11轮和第12轮谈判。中日韩三方都表示对谈判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尽早达成一份全面、高水平、互惠、具有独特价值的自贸协定,但事实上,三方在贸易自由化框架方面的分歧比较大,难以有效地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具体到每轮谈判的内容来看,三方在2017年的两轮谈判中都是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重要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虽然在谈判中也涉及三方工作组会议,但似乎更多只是起到相互接触和政策交流的效果。于中国而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有助于打通中日韩三国市场渠道并整合三方产业价值链,进而有利于中国国内GDP增长率;同时,由于日韩在自贸区建设方面有比较先进的经验,这对于中国未来进一步打造自贸区网络来说也颇有借鉴意义。因此,如何促使中日韩自贸区达成一些实质性成果,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也可能是2018年中国在地区自由贸易建设方面需要努力的一个重点。

此外,在更广泛意义上,中国也多次强调了要坚持在APEC合作框架下开展亚太自贸区建设,重点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助推亚太地区的新一轮大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二)双边自贸协定日益扩大与深化

在双边层面,中国在2017年不仅致力于扩大自贸伙伴“朋友圈”,还着手提升自身的“朋友圈”质量;不仅与富有的伙伴共同挖掘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也与欠发达的伙伴探索深化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首先,从自贸协定的自身进度来看,2017年,中国和马尔代夫、格鲁吉亚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并且和智利顺利达成了升级版的自贸协议,这三个自贸协定从谈判启动到协议签署只用了较短的1—2年时间,这使得已签订协议的中国自贸区数量到2017年年底达到16个。中国还在和斯里兰卡、以色列、挪威、巴基斯坦、新加坡(升级版)、新西兰(升级版)持续进行自贸协议或升级版谈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和挪威、巴基斯坦(第二阶段谈判)已谈判的时间较长,但因期间多种因素影响,谈判未能持续进行并达成一致。中国还启动了和加拿大、毛里求斯、蒙古国、瑞士(升级版)、巴勒斯坦的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版谈判的可行性联合研究,其中中国—加拿大、中国—毛里求斯的联合可行性研究基本完成,中国与毛里求斯还签订了启动谈判的谅解备忘录(详见表1—1),为下一步的谈判启动做好基础。可以看出,2017年中国拓展自贸朋友圈的对象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体现出中国对南南合作与交往的高度重视;但中国升级朋友圈质量的对象则更多是较为发达的国家,如新加坡、新西兰、瑞士等,这体现出中国对吸取先进经验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中国—加拿大自贸协定原本被寄予了很高期望,被指有望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期间正式启动中加自贸谈判,但这最终未能成行。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加方希望将环境、劳工、性别等问题纳入讨论框架并体现加拿大的价值观,但中方却更希望这是一项偏向纯粹经济的协定。尽管美国重谈北美自贸区的冲击给中加在经济上带来亲近的机会,此次双方却未能如愿达成一致、启动自贸谈判。这再次证明,自贸协定并非纯粹的经济产物,它也被附加了政治意味,双边自贸协定尤为如此。加拿大是中国首次与七国集团成员探讨签订自贸协定的对象,如若能最终成行,那将能为中国打开与主流发达国家签订自贸协定的大门提供有利经验。

其次,从自贸伙伴的地区分布上看,中国既有的自贸协定网络主要集中在东亚乃至亚太,但通过观察2017年中国的自贸区外交的布局可以发现,中国选择的自贸对象国,在一定程度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布局相契合。例如,新加坡、新西兰、蒙古、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格鲁吉亚等,这些国家都位于“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带上,体现出自贸区建设与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通过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仅能为自贸区网络的搭建节省宣传与政策成本,还能使两者形成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格局,使中国自贸区建设辐射“一带一路”,共同助力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体上看,2017年中国实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及相关外交实践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并日渐展现出了中国日益凸显的开放自信。随着中国日渐成为全球经济开放合作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国在着力构建一个立足周边、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过程中正愈发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

表1—1 中国自贸协定进展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