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障碍及破解路径
- 安心
- 2742字
- 2021-03-27 23:24:52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以质量为核心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规模效应,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然而,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解决了规模问题,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却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难题。因此,本书以探求新时期高等教育保障的新障碍及破解路径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大变革时代强烈呼唤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举措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膨胀更为急剧、经济联系愈加广泛、政治互信更为迫切、军事对话更为有效、文化交流更为深入的大变革时代。其间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而面对新情境的中国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地扮演着助推变革并保证变革效果的重要角色。当然,众所周知,这一角色的扮演效果及实际效益是通过高等教育自身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来决定的。高等教育处在信息即时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多元化、发展路径多样化这样一个高辐合的变革时代,它对质量保障的再认定及措施的再抉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之举。
(二)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有效、得力的质量保障
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欲求在新的五年规划起步之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研究的方便,以下简称“《纲要》”)发力之年取得新的突破,必须就高等教育与国内外同生态位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所存在的共性新障碍有全新的认识,只有对个性障碍和困难有着清晰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才可能将地处内陆的环境及区位劣势、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够等先天劣势,转化为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后天优势。因此,研究变革时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障碍及破解路径,尤其是对破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新障碍,以及对实现路径的探索,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以及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有着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二 本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
(一)内容与方法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也必然成为当务之急。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所面临的新障碍,诸如质量本质的模糊、质量价值观的二元对立、质量标准与测量的单向度、质量文化的迷失、质量道德(大学制度伦理)的沦陷以及大学产权不明晰等内部因素与公众监督乏力、质量问责缺位、质量成本偏低等外部因素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障碍。因此,本书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践中的问题入手,集理论上尝试性的建构与实践上行动性的指向于一体,从质量观谈起,明确了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理论,以质量文化为主线从质量标准、质量测量、质量道德、公共问责和质量成本等独特视角切入,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多元路径,以质量标准和质量测量为切入视角,阐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特征及一些新兴的质量测量技术与方法(NSSE和SERVQUAL技术与方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适用性和特殊性。从内部与外部相统一、宏观与微观兼顾的视角指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进路与选择。尤其是将整个研究置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从高等教育职能的丰富内涵出发,将协同创新、共同体、学术资本主义等新的元素引入质量保障的新路径构建之中,指明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研究的新尝试和新方向。
(二)研究思路
质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不仅是发生率很高的老问题而且是常议常新的问题;是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质量的产生源于历史,是一种价值增值的产物,当属于典型的过去完成时,但效果显现于当下和未来。
因此,研究质量其实是与历史、现在乃至未来的对话。我们知道,质量问题几乎可以说涉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对其保障的新障碍要作出十分准确的判断和定位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由此,我们在破解路径论证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科学建构、合理展望的原则,又要坚持切实可行的原则,而不能停留于建构一个被束之高阁的空洞贫乏的说教体系。倘若进行面面俱到的所谓全面和全程式的研究,不免重蹈诸多前人研究失败的覆辙,陷入涓涓溪水不到头、隔靴搔痒的困境。因此本课题组经过调研和缜密思考,本着宁可“挂一漏万”,也决不做“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研究的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方面,强调对教育质量关键“增长极”的研究,力图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另一方面,突出对中国“适宜性和有效性”本土汉化的研究方向。
可以说,总体的研究框架科学完整,子课题设计合理,做到了“分而有序,合而有道”,并就如何深化和拓展课题研究以及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的宝贵建议。研究路径设计,依据高等教育职能演进理论、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及多样化理论,以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及保障问题为主线,基本上沿着以下的研究思路:高等教育质量何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现状如何→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如何→国内如何有效实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情境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新障碍是什么、成因何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原则、内容与途径是什么。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本书将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采用文献法、比较法、案例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对高等教育类、管理类等多种学术期刊、著作、报刊的查阅和网络检索,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状况及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将本书建立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2.比较法
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类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各具特色,带有自己国家不同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烙印。因此,本书既需要对国内在历史发展轨迹上的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纵向比较,又需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评析,以期对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启示。
3.调查法
通过对国内政府主管部门、高等教育机构、用人单位等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主体展开调查并作深度访谈,尤其是运用访谈法,搜集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关资料及数据并整理和分析,作为典型案例评析的第一手材料使用。
访谈,即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总体的一种方式。[1]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其中社会一项主要访谈对象是用人单位;高校一项主要访谈对象是校长或副校长、教务处处长或科员、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教学人员、辅导员或教学秘书;受教育者一项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