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中国”视阈下宜游城市测度及路径提升:以陕西为例
- 谭志喜
- 1444字
- 2021-03-26 17:32:43
第四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大美陕西宜游城市的定量测定与建设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拟实现以下目标:
理论目标:在“美丽中国”理念下,梳理城市发展历史,分析和界定宜游城市概念,甄别宜游城市具有的特征,据此构建宜游城市的指标体系,进行“美丽中国”旅游学理论辨析,探索“美丽中国”旅游学的内涵。
实践目标:以陕西十地市为例进行定量测评,收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旅游景区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定量测度宜游性,进而探索大美陕西建设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参考。
二 研究内容
在旅游时代,城市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强调和突出城市的某一功能已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有必要全面地考量城市功能的齐备程度和服务水准。本书以陕西为例,先考察大美陕西“美”的深层原因。再对城市宜游性作理性思考,探究大美陕西与宜游城市的互动关系,构建宜游城市指标体系,探讨指标中各因素的内在联系,收集各类数据,并以指标体系来测度十地市的宜游性,根据测评结果分区域、分城市提出建设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该章以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样本选择说明构成内容。
第二章是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并兼议“美丽中国”旅游学。研读文献,进行理论分析,辨析与界定“美丽中国”、大美陕西、宜游城市、指标体系、建设路径、正能量及负能量等概念;厘清生态文明理论、城市品牌理论、旅游美学理论对研究的具体意义;在旅游视角下对“美丽中国”进行理论探讨。
第三章是大美陕西“因何而美”:宜游城市的宏观背景。分析陕西“美”的成因及形成机制,从纵向深挖与横向比较两个层面剖析,纵向主要体现在自然山水之美、历史积淀之美、区域文化之美、发展和谐之美四个方面;横向与西北四省比较,表现为国家级景观资源既多且优、历史遗迹居于首位、4A及以上级景区优势突出、经济社会建设及旅游业差距明显四个方面,从宏观上形成了宜游城市建设的背景要素。
第四章是宜游城市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演绎法,从城市旅游的空间范围探讨入手,对宜游城市内涵、外延、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构建的必要性与技术路线,评述与之相关的指标体系,依据理论指导、可操作性、对比性、代表性与前瞻性、界定清晰的原则,通过频度统计、因子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建立“总目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因素层—评价因子层”四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与评价函数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形成较为合理的指标体系。
第五章是大美陕西“到底多美—各美其美”:宜游城市测评及SWOT分析。收集10个中心城市地文景观、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数据,在SPSS和GIS等软件支持下,构架评价模型,运用数理计算、雷达图法、SWOT分析法开展大美陕西十地市单因素、因素集合分析与定量评价,分析其独特魅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十地市综合结果聚类分析,验证各综合层之间的相关性。
第六章是大美陕西“如何更美”:宜游城市的提升路径。综合评价结果,运用理论分析方法与建设指导原则,将陕西比作“大鹏”,提出旅游腾飞战略,分区域与城市进行形象定位;对区域和单个城市的建设要素排序,理出首要建设要素、次要建设要素及其他建设要素,有重点、分步骤地探讨建设路径,从“点”上突破大美陕西建设,形成“面”上的区域优势,为建成适宜旅游的城市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探索。
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首先总结了全书的几个主要结论、可能有的创新点,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概念解读、数据选择、指标构建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改进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