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乡风气

胡适的家乡在徽州的绩溪县,那里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但民风非常淳朴,乡邻和睦。几件事情足可以看出徽州人的与众不同,一是自宋朝朱熹以来,就有很多硕学鸿儒出在徽州,他们引领乡人热心向学,崇尚读书,成为徽州乡风,“江山代有才人出”成了徽州的一大特色,大师级的徽州学者如婺源的江永(1681-1762)、休宁的戴震(1724-1777)、黟县的俞正燮(1775-1840)、歙县的凌廷堪(1757-1809)等等,这些都是清朝初年及中叶不世出的汉学大师,他们在赵尔巽主修的《清史稿》和张其昀续编的《清史》中都有具体的传记;当然在同乡后人的心口相传中,更是成为一个个伟大榜样而激励着他们。除此外,离徽州不远,就有桐城,桐城派的散文那更是名满天下,那里走出来的方苞、姚鼐等名人对胡适的家乡也很有影响,使得那里的人除了会读书外,还会做文章,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其二,徽州人很重视医学,曾形成过新安医学的流派,医学的盛行,是热心向学的结果,但同时也展现了惜弱济贫,珍惜生命的乡风。其三,因为徽州地贫人多,很多人外出跑码头经商,逐渐形成“无徽不成商”的局面。徽商大多勤勉、诚实守信,从小本生意做起,积蓄一定财力后就经营典当业,所以产生了很多的“徽州朝奉”。典当业是一种一本万利的类似于信贷的商业行为,它除了财力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势力,这实际上反映了徽州人长于算计,善于运筹的特性,这些特性作为徽州人的共性,早已经浸润在他们的生活之中了。总之,胡适家乡的民风中既有士大夫的重理教、尚读书,又有医家的同情和怜悯、商家的勤勉与守信和长运筹的特征;这些民风的互相作用,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实干精神,被称为不怕苦、不怕累的“徽骆驼”精神;而在绩溪,这种精神另外还被形象地叫作“绩溪牛”,这是因为“牛”总是谦和冲淡,默默地埋头苦干和实干,但有时又表达出犟的脾性来展现坚毅和“不苟且”,所以,被称作“绩溪牛”大致包含了这些意思,但最本质的还是强调绩溪人的那种坚持理念到底的精神风貌。胡适本人也非常激赏这种精神,在很多时候提及“徽骆驼”、“绩溪牛”,更在老年的时候,还心心念念地想要实现把徽州的相关乡风记叙下来的心愿,据胡颂平先生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记载,胡适很想把家乡弥足珍贵的传统记叙下来,他不止一次说到学做生意的徽州年轻人的“一世夫妻三年半”,以及徽州谚语“出门带条绳,万事不求人”等的具体含义,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家乡风气对胡适的成长是起着重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