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当代理解[2]

德国古典哲学的当代理解可从两个维度入手,一是空间的维度,另一是时间的维度。

从空间的维度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德国古典哲学:其一,作为知识体系的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等思想家对18—19世纪的客观世界、社会生活、思想意识中普遍性问题的逻辑认知和理性整合,也是他们将古代至当下生活的时代所面对并为他们所重视的文化景观、历史事件、科学知识,特别是哲学文化思想遗产的梳理和反思。新康德主义思想家李凯尔特曾指出,人类有两种科学:一种科学是关于客观自然的科学,称为自然科学;还有一种是关于人类生活与人类文化的科学,叫文化科学。德国古典哲学属于后一种科学。它不仅表明德国古典哲学是对世界的一种描述、表达和判断,具有某种反映世界的意识真实性。而且,它可通过公共教育活动、公共文化传播活动、社会公共运行、生产劳动、公共道德实践以及其他公共活动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最终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行为。因此作为科学的德国古典哲学又具有知识的客观性。其二,作为历史具体境遇中的意识价值评估体系的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也可以视为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在其各自的历史境遇和文化生活中对于所面对的人类历史、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和所思想着的文化意义的领悟、思考、检视和评估。在这个层面上,德国古典哲学具有价值的合理性。哈贝马斯说,合理性指意见或行为的可论证性。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思想行为,它的有效性的最重要方面就在于必须而且是现实地被所有与之照面的人所论证、评论,它本身的生命力就居于被他人论证、评论的阅读与思考过程之中。其三,作为当下文化场景中的一种文化视域,德国古典哲学既可以被视为当代正在参与思想生活的精神资源,又可以被理解为当下值得坚守的或反思的抑或批判的阐释立场、文化智慧和文化价值,而这正是它在现世还有存在合法性的依据。

从时间维度上讲,要思考德国古典哲学在思想史当中与各种社会事件和思想事件的内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它的“澄明”,发现它的底蕴,找到它的运行机制,窥见它与当代文化场景的结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功能互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对德国古典哲学理解的转换。这其中涉及以下一些问题,包括: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民族文化、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教改宗、近代市民社会、法国大革命等等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曾被多次解释,但却至今未能澄明地敞开,甚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误读、误解就来自于这些解释之中。

德国古典哲学的当代理解,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与路径。就具体的学术研究而言,应倡导文本研究、文献研究、文化研究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长期以来,国内学者或囿于外语水平偏低、或由于国际交流不够、或不能摆脱传统的研究理路,结果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上,我们至今未能有自己的当代理解。无论是应对全球化国际学术场景的挑战,还是适用国内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建设的需要,都应当改进这种境况,从而为更有效地研究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学术基础。具体来讲,文本、文献、文化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和路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方面,要注意不同版本德文原著中的差异。重视非德语外文原著不同语种翻译中由于语言和文化不同造成的差异,关注不同时期问世的文本受到的不同语境的影响。(2)文献方面,要对中外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认真甄别,要理性地从中确认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需要填补的空白。(3)文化方面,要促使文本、文献和当下研究主体三者的历史境遇和话语的文化诉求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