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关情态副词的研究

一 国外有关情态副词的研究

格林鲍姆(Greenbaum,1969:13)关注情态副词的位置、用法以及意义蕴含。他还利用发言人的反应来做各种各样的测试,比如测试情态副词意义的近似度,比如句首的“really”和形容词之前的“really”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个词,这在方法论上给人以启迪。

斯迈·托里尔(Swan Toril,1988)的研究涉及英语情态副词的意义和分类。他指出了情态副词的非事实性,认为情态副词给句子指派或然性程度,或者评价所在句子的真实性或可能性。他把英语情态副词分成四类:逻辑情态副词,如“undoubtedly、possibly”等;言据情态副词,如“clearly、manifestly”等;距离化(distancing)情态副词,如“supposedly、allegedly”等;施为情态副词,如“assuredly、admittedly”等。斯迈·托里尔的研究指出了情态的本质属性——非事实性,但是他把表达真实性的副词都纳入情态之内,这一点值得商榷,因为真实性是跟事实性联系在一起的。

比伯和芬尼根(Biber&Finegan,1989:93—124)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的统计方法来研究作为语体风格标记的看法标记(stance markers)。他把看法标记分为言据标记和情感标记两类,其中的言据是广义的言据,以切夫(Chafe,1986:261—270)的理论为基础,包括说话人对知识的可靠性、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语言表达的充分性的态度。他们把看法标记分成十二类,确信副词是其中一个类别。他们的研究显示了信疑副词、强调标记、规避正面作答语(hedge)之间的密切关系,此外他们也发现看法标记跟语体类型有关。比伯和芬尼根研究的重要贡献在于把确信和其他相关范畴进行了比较。

霍伊(Hoye,1997)把情态副词看成情态助动词的卫星语(satellites),在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的框架下探讨了情态助动词和情态副词的组合。把语用学引入到情态的研究是霍伊的重要贡献之一,然而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之上的情态研究方法只能处理一部分的语用特征。特拉格特和达舍(Traugott&Dasher,2002)从语法化的角度研究了认识情态副词,认为认识情态副词从有着命名内容的副词,如方式副词,通过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和交互主观化(inter-subjectivization)的过程发展而来,历时的发展遵循从编码意义到话语象征意义(utterance-token meaning)到话语类型意义(utterance-type meaning)再到新的编码意义的途径。这个过程很好地解释了多义词的产生和意义发展的系统性。

二 国内有关情态副词的研究

张谊生近十几年在副词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果主要体现在张谊生(2000,2004,2010)以及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2002)。张谊生(2000)根据虚化程度将副词分为描摹性副词、限制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三类。他共列出159个评注性副词,从分布与组合、传信与情态、语用与篇章三个角度对评注性副词即一般所说的语气副词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第二,注意到传信和情态的语义范畴;第三,注意到副词预设义。

马真(2004)虽然探讨的是现代汉语虚词,但书中很多研究都涉及语气副词。该研究主要贡献是方法论上的,在书中她提出了从句类、词类、音节、轻重音、肯定与否定、简单与复杂、位置、跟其他词语的搭配、语义指向、社会心理十个方面多功能考察虚词;提出比较是把握虚词意义的最基本的方法;提出研究虚词语法意义一要重视虚词运用的语义背景分析,二要警惕将虚词所在的格式的意义归到虚词身上。语气副词是虚化程度较高的一类副词,本身意义捉摸不定,很多词又是多功能的,这些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崔诚恩(2002)的《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是国内第一篇以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文中考察了情态副词的性质、分类,情态副词和时的关系,情态副词的句类分布、情态副词的篇章特征和语序、情态副词的口气类型等。由于汉语不是作者的母语,文中对一些例子的把握和处理似有不妥之处。

在讨论语气副词范围、类别、共现顺序的论文中,史金生(2003)的研究很值得注意。他虽然没有区分语气和情态的概念,但指出语气副词与情态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文中提出三条标准来界定语气副词: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在句中的位置。他还从表达功能的角度对语气副词进行了逐层分类:语气副词首先可以分为知识类和义务类,知识类之下又分为证实、断定、指明、或然、必然五类;义务类又分为指令、意愿、疑问、感叹、关系、特点六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他又讨论了语气副词的共现顺序:证实﹥疑问﹥或然﹥关系﹥特点﹥断定﹥必然﹥意志/感叹。这个分类的优点在于它是建立在情态意义的基础之上,同时注意类别的层次性。他对确认和推断的区分,说明他注意到推理言据在副词中的表现。但是这个分类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知识和义务两大类别难以统领全部语气副词,义务类语气副词之下的“疑问、感叹、关系、特点”很难说跟义务有什么直接关系。第二,建立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分类系统的方法值得怀疑,纯粹从共现顺序的角度概括出的一些语义类别缺乏心理现实性,比如“指明、关系、特点”这些类别分别包括哪些语气副词,即使是专门研究汉语的人也很难一下看出来。

齐春红(2006)也是以现代汉语语气副词为研究对象,在对语气副词进行次类划分时,以主观量作为意义标准,可以说抓住了语气副词主观性的本质特征。她主要从“两个三角”的角度研究语气副词,揭示语气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律。齐春红的研究没有把语气副词的研究放到情态的背景之下。

谢佳玲(2004)和徐晶凝(2005,2008)的研究都涉及情态副词分类。谢佳玲(2004)列举了认识情态的表达方式,认识情态的表达系统可以分为判断系统和证据系统,判断系统之下再分猜测、断定和真伪三类,证据系统再分为引证和知觉。谢佳玲的分类显然受到切夫(1986)的影响,不过她的分类有两点值得商榷:首先,证据系统是否只包括引证和知觉两类?其次,断定和真伪都属于确信,猜测属于不确信,三者并列似乎不太合适。徐晶凝(2005,2008)引进小句导向和VP导向对立的参数,同时考虑情态副词和情态助动词的组合关系,把情态副词分为评价情态副词、认识情态副词、道义情态副词和加强情态副词四类。她的分类标准是句法—语义取向的,这个分类也有一些问题:第一,评价、认识和道义都是从语义上对情态副词进行分类,而加强是一种语用功能,每一类情态副词中的某些成员都可能发展加强功能,这四者并立不太合适;第二,评价副词跟认识情态、道义情态并立也不太妥当。

三 有关情态副词研究的评价

随着情态研究的不断升温,学者们对情态副词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一方面研究角度出现多样化:有从语义角度的,有从语用角度的,有句法角度的;有共时层面的,有历时层面的。另一方面依托的理论框架也出现多元化,有的借助言语行为理论,有的借助语法化理论,有的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可以说情态副词的研究在最近十几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然而纵观国内外研究者关于情态副词的研究,我们也发现该领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第一,情态副词的定义、范围、分类处于模糊的状态。情态副词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特定语言(如汉语或英语)情态副词的范围是什么?有没有可操作的方法对情态副词分类?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第二,情态副词和语气副词的分界不清楚。在汉语界,情态副词和语气副词的术语处于混用阶段,有时同样冠以“情态副词”的研究,其研究对象却不相同,而分别冠以“语气副词”“情态副词”的研究,其研究对象却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