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治理问题研究
- 张明澍 田改伟 陈海莹
- 2205字
- 2021-03-31 17:03:48
四 对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从多国经验看,今后10—20年,我国传统政治安全领域总体上因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将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和发展空间,社会结构仍将处于变动之中,新兴社会集团的群体意识、组织能力等尚处于建构与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在传统政治安全问题领域面临的风险总体将处于较低的水平。在非传统政治安全领域由于可参照的历史与国际经验不多,尚无法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也正因如此,对非传统政治安全问题应给予更高的重视、更加密切的关注和更为积极谨慎的应对。
(一)经济领域的治理现代化问题
(1)发展和完善混合经济体制。混合经济将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体制,混合经济兼有私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优点,是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长期以较快速度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
(2)发展和完善经济监管体制,维持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经济管理中的政府职能需要从组织、推进为主的体制向以监管为主的体制过渡。企业功能和政府职责界限清晰,企业以负面清单为经营边界,政府以正面清单为职责范围,政府的职能与工作主要转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和标准,对于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进行监管和维护。
(二)政治领域的治理现代化问题
政治治理的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框架内,即坚持“三统一”基本规律下,进行政治吸纳和利益整合,照顾新兴社会集团以及各种社会群体、利益集团的关切,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吸纳各方利益代表,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实现和调节机制,化解各方消极因素,最大程度地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各种社会集团、利益群体凝聚到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伟大目标之下。
从发达国家的现代治理经验看,以不同的理路和标准管理、教育官员和人民,以“底线”治民,用“高限”治官是一个普遍的成功的经验。
借鉴发达国家现代治理经验,可以考虑我国的现代治理也需要区别民众与精英的治理理路与做法。
(1)依法治国,对于民众实行“底线管理”。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理论具有理想化的倾向,追求和强调“塑造新人”,进行榜样教育,用科学理论、高尚道德、美好情操教育引领群众。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不大。其表现就是对社会道德状况的持续忧虑。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观察研究,现在社会科学界终于意识到,对于民众的要求和教育不应是理想化的,不能追求高限而要确保底线。社会的道德水平乃至社会风气不是社会榜样代表和引领的,而是负面行为、反面典型决定的。就多数群众来说,首先是不让他们做坏人,然后才是做好人。所以,大众管理和教育是设置底线,打击越线,以规范大众的社会行为。
(2)以德治官,善养严管,塑造德才兼备、品德高尚的干部队伍。对于先锋队和事业的骨干,要高标准、严要求。善养严管是关键,要在保障干部待遇的前提下,在合理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对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情操与格调。
(三)社会领域的治理现代化问题
(1)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国民个人信息系统。尽快建立全民个人信息系统是当前我国保障政治安全,实现社会管理的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公民个人信息系统是社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我国应尽快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统计学、计算机和大数据信息技术,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迅速建立全面的个人信息大数据库,其中包括公民个人有关经济信息、社会关系和家庭信息、有关个人思想行为信息等,利用这些信息对全社会以及特定公民个人进行动态和全面的管理。全民个人信息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管理和政治安全保障的基础,离开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掌握,管理社会和维护政治稳定缺乏科学可靠的基础,而只能是经验性的、零碎的、非现代化的管理。
(2)建立社会运动管理体系。从传统政治安全角度看,对国家政治安全威胁最大的新兴社会集团的政治参与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运动,即旨在改变政治制度和颠覆现政权的社会运动。共同意识、组织动员和资金支持是所有社会运动必备的三大要素,只有在拥有相同思想意识、具有组织动员活动和必要的资金支持三项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社会运动才能发生和持续。因此,在未来我国有可能出现危及制度、危及政权的社会运动的情况下,要建立对于主要新兴社会集团进行群体意识、组织动员网络和支持集团政治活动的资金进行管理的系统,管理和引导新兴社会集团的群体意识;管理新兴社会集团的自组织系统,解构其中非体制、反体制的组织系统;严密监控新兴社会集团的旨在建立群体意识、组织系统的资金来源,坚决切断旨在发动和维护反体制、反政权的各种社会运动的资金来源。这些方面的措施是确保社会稳定,防止“民主化运动”“颜色革命”的基本手段。
(3)管理社会情绪。现代社会需要社会情绪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我国的政治优势,但社会心理、社会情绪以及个体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管理和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思想意识的变迁,个人权利意识、宗教意识等领域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其管控薄弱而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张。
必须把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管理,纳入社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情绪管理体系,疏导、引领人民的思想情绪,倡导和鼓励积极正面、健康阳光的社会心态,建立和弘扬各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休闲方式,以此抵制各种极端思想和邪教、邪说的形成和传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