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绿色园区发展报告(2018)
- 禹湘 付允等编著
- 14字
- 2021-02-03 11:07:53
第一章 国家绿色园区创建的背景
第一节 绿色园区创建的意义
以开发区和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我国目前共有2543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是全球拥有产业园区数量最多的国家。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力量。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在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以工业园区为空间载体的集聚经济同样会产生“拥挤效应”,既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其他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发展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显。因此,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转型显得极其重要而迫切,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既是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更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园区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探索,陆续开展了园区的试点示范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2005年将工业园区列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后逐渐形成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体系。2007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工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发展为出发点,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建设,绿色园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园区。
一 建设绿色园区是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
工业绿色转型是指从传统工业生产向以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导向,以绿色创新为核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工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过程。当前,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工业发展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模式,工业生产的能效、水效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加快工业绿色发展不仅能有效降低能耗和物耗,还能推动产业链的价值跃升,实现绿色增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为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领域在落实上述战略要求的过程中肩负重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从战略部署和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明确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全面推行绿色制造。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要求建设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是实践工业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 建设绿色园区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党的十九大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同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明确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无论是从破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适应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期盼,还是从自身的战略转型升级来看,都需要科学把握工业发展规律,围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目标约束,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工业绿色发展新模式,既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全产业链,更要主动适应工业成长环境的变化,走生态文明的工业发展道路,开创工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三 建设绿色园区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中国在工业绿色发展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风机和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商,拥有的生物燃料原料资源世界最多。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核电装机分别达到3.38亿千瓦、1.54亿千瓦、1.02亿千瓦、1330万千瓦和3352万千瓦,均居全球首位。2012—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9.5%。2012—2015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累计为81.1亿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累计为8.1亿吨。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产值约4.5万亿元,从业人数3000多万,涌现出7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在高电解铝、水泥、钢铁、煤电等高耗能产业的节能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是全球最为清洁的火电厂,每发一度电,比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节约用煤约10克。[2]中国目前已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其他也正处于快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的新兴经济体,与中国在工业技术和产业发展阶段上更为相似。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兴经济体对于学习中国经验和获取中国资金技术支持的需求日益强烈。中国应该顺应这股世界潮流,依托巨大的市场和日趋成熟的绿色企业、绿色园区,通过输出先进、实用的低碳技术与产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南南合作”,与其他国家合力建设海外工业园区,大力推动工业“走出去”,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输出先进、实用的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方面,形成低碳、绿色产业竞争的合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集聚发展仍将是中国工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形态,工业园区也仍将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发展绿色园区将是顺应全球绿色发展潮流、破解中国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重塑中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各地政府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使得工业园区的绿色、低碳转型必要而迫切。
截至2017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从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中选择了46家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园区作为绿色园区示范。实践表明,部分示范园区在创建时期就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脱钩。园区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显著提升,而综合能耗、新鲜水耗和碳排放强度等环境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园区将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和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积极延伸到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