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黄热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黄热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手段为对症支持治疗。急性期患者应就地隔离。

二、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并密切观察,防止感染扩散。对病人应进行精心护理和对症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三、对症治疗

1.高热

宜采用物理降温,给予酒精擦浴或其他物理降温措施。体温在39℃ 以下,通常迅速降低室温;39℃以上可通过冰袋、冷湿毛巾等皮肤散热法;40℃以上可用酒精或温水浴,但不适用于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酌情给予安乃近2~3mL滴鼻,5岁以下每次每侧鼻孔1~2滴,必要时重复一次,年龄>5岁的适当加量。严格控制安乃近用量,以防虚脱。

2.头痛

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但忌用可导致出血的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因其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诱发或加重出血。

3.腹痛呕吐

腹痛明显者可给予阿托品,发生频繁呕吐时禁食,并于静脉内适量补液,给予5%~10%葡萄糖盐水或血浆,但需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可用甲氧氯普胺5~10mg口服或肌注。茶苯海明可减轻恶心和呕吐症状,剂量为50~100mg口服或50mg肌注,每4~6小时1次;或者用丙氯拉嗪5~10mg口服,肠外给药或直肠内给药,每4~6小时1次。

4.出血

维生素K1注射液10mg,2次/天,肌注。巴曲酶注射液1~2KU肌注或静注,1~2次/天。儿童肌注每次0.2~0.5KU,疗程1~2天,不超过3天。

四、并发症治疗

重要并发症有低血压休克、心脏损害、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DIC、细菌性肺炎等。

发病过程中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低血压休克,一旦出现应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并发细菌性肺炎,抗菌治疗是决定细菌性肺炎预后的关键,无病原学检查结果可依时应进行经验性治疗。

肝功能衰竭多发生在疾病的晚期,应按照典型重型肝炎进行处理。治疗措施包括静卧休息,进清淡易消化食物,每日液体总量不宜超过1500mL,同时补充足量维生素B、C、K等,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及时纠正。每日或隔日给输新鲜血浆及白蛋白,加强支持治疗。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防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如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移植治疗。

肾功能衰竭也多发生在疾病晚期,必须严密监护,注意出入水量,防治高血钾,维持营养和热量供给,防止和控制感染等相应处理。

患者发病过程中可并发DIC,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应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减轻器官功能损伤,重建凝血—抗凝平衡。

五、预后

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约占5%~20%,轻型感染后可自行痊愈,少数病人病情严重可致死亡。新进入黄热病流行区的外来人口病死率高达30%~40%。少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