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浙江银行业二十年发展回顾

第一节 浙江银行业二十年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浙江银行业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规模不断壮大,机构网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网点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也不断增强。

1992—2012年这二十年,是浙江银行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浙江银行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进入了突破性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随着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职能和地位的不断加强,浙江银行业的组织体系和机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四家国家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两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相继在浙江设立分支机构,并实现了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顺利脱钩,制定了城市信用社等各类信用合作社的合作制规范,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制组建了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纷纷入驻,使浙江省成为拥有银行机构种类最多、最齐全的省份之一。

截至2012年末,浙江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03家,共有机构网点11267个,其中法人机构166个,一级分行108个,二级分行121个,支行及以下营业网点10872个。

一、人民银行体系重大变革

1998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机构体系改革方案,按经济区域设立一级分行,撤销省级分行。至同年12月底,撤销了32个省级分行,并根据地域关联性、经济总量的要求,组建了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济南、广州、武汉、成都、西安等9个分行和北京、重庆2个营业管理部,其中,上海分行在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行政区划内履行中央银行职能,领导管理辖区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县(市)支行。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作为改革的试点行之一,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在上海分行于199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挂牌后,浙江省内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先后作了相应的改革:撤销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和杭州市分行,通过整合设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内其余10个地市人民银行分行更名为相应的市中心支行,人民银行县、市支行保持现状。根据人民银行机构变动情况,相应调整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机构的设置。

二、政策性银行在浙江设立分支机构

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成立于1994年12月21日,注册资本金为2.5亿元,是在浙江成立的首家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分支机构。1997年,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完成了省以下的机构组建,全省设有74家机构,并在第一年实现业务基本自营。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成立于1999年3月15日,是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统一法人体制下的一级分行,营运资本金为2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成立于2006年5月26日,其前身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杭州代表处。截至2012年末,全省政策性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3765.44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3682.85亿元;负债总额3723.8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52.72亿元。

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

浙江省的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分支机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是在1979年4月以后,陆续恢复和设立起来的,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从1994年开始,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浙江省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先后明确提出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目标,经过3年多的改革、探索,它们取得很大的进展。截至2012年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31587.39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6015.4亿元;负债总额31228.1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8807.08亿元。

四、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不断完善

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资金困难方面,一直充当着国有银行的有力助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按照“积极、稳妥、求实”的指导思想,浙江农村信用社稳步发展。至1993年末,全省组建县级联社77个,初步建成了由县联社统一管理基层信用社,农业银行通过县联社领导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1996年10月,全省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改由省农金办承担管理职能。1997年8月,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增设农金处,与省农金办合署办公。1999年11月26日,浙江省信用合作协会正式成立,将浙江省农村信用社系统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开始,浙江省被国务院确定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8个试点省份之一。2003年8月18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朱文剑、浙江银监局筹建组组长傅祖蓓、宁波银监局筹建组组长袁亚敏共赴北京参加由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黄菊主持召开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动员部署会议;2003年10月3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听取了浙江银监局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通过了《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同意组建省农信联社。随后,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04年2月6日,浙江省农信联社筹建领导小组成立,楼小东任组长,杨小苹、郑志耿、朱范予、方镛泉任副组长。2004年4月18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信用社联合社(省农信联社)正式挂牌成立。省农信联社由浙江省内81家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自愿入股组成,首期注册资本为10050万元。省农信联社实行民主管理,主要履行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同时也是经省政府授权,依法承担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的省级管理机构。根据国务院、银监会和浙江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浙江省政府授权省农信联社对浙江省内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履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至2012年末,全省共81家县(市、区)信用联社改制组建为36家农村合作银行、9家农村商业银行、36家农村信用联社。

五、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浙江兴起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红利吸引了全国股份制银行的入驻。1994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立了杭州分行,同年,中信银行成立杭州分行。此后,股份制银行进驻浙江的步伐不断加快。1995年,华夏银行入驻杭州;1997年,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相继入驻杭州;1998年原深圳发展银行入驻杭州;1999年光大银行入驻杭州;2000年,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相继入驻杭州。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分别于2006年、2007年入驻杭州。2004年,在原浙江商业银行重组的基础上,浙江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成立。截至2012年末,全部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浙江设立了分支机构,总资产18578.74亿元;各项贷款12734.88亿元;总负债18226.26亿元,其中各项存款13588.95亿元。

六、城市商业银行在浙江崛起

1996年9月,浙江省第一家地方性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成立;随后,各地市纷纷组建当地城市商业银行。1997年,宁波、嘉兴、绍兴、金华市商业银行纷纷挂牌。1998年,温州、湖州市商业银行先后成立。

与此同时,对城市信用社的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快了浙江地方性银行机构发展的步伐。从1995年开始,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浙江开始推进城市信用社脱钩、撤并,着力化解城市信用社风险。在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风险底数的基础上,通过登记重组、商业银行收购、并入农村信用社、撤销等,城市信用社数量急剧下降,使当时城市信用社“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有效地抑制了地方金融风险的蔓延,维护了地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地方性银行机构。

至2001年年底,经过3年的清理整顿,浙江城市信用社已由101家锐减至4家。减少的97家城市信用社中,17家被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收购,66家改制纳入农村信用社系统,6家被撤销,8家(包括台州原城市信用联社以及银座、龙翔、大丰等)于2002年3月重组为台州市商业银行。

保留的4家城市信用社随后也相继重组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2月,浙江银监局傅祖蓓局长率队赴台州指导台州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调整和股东大会准备工作,就台州市商业银行如何建立多元化、分散化的有效制衡股权结构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直接推动了台州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2005年12月,在原温岭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改制成立了浙江银泰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原义乌市稠州城市信用社改制为浙江稠州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浙江银泰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稠州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分别改制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

七、外资银行进入浙江

自199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浙江设立外资银行后,外资银行开始将登陆的视角投向浙江。2003年11月27日,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副总裁原田裕司、三井住友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徐建明一行五人专程来杭州拜访浙江银监局,与监管部门沟通情况,增进了解,表达了设立分行的选址初步意向(包括宁波、青岛、无锡和杭州);时任浙江银监局筹备组成员杨小苹会见了来访人员,鼓励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来杭州设立分行。由此拉开了外资银行登陆杭州的帷幕。2004年,浙江银行业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浙江首家外资银行分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获批在杭州设立分行;2005年3月7日,日本三井住友银行杭州分行正式开业,时任浙江银监局局长傅祖蓓、副局长杨小苹应邀参加开业典礼。2005年,东亚银行杭州分行成立;2006年汇丰银行杭州分行成立。此后,外资银行进入浙江的节奏变快。2007年,花旗(中国)和恒生(中国)杭州分行先后开业;2008年,渣打(中国)杭州分行和南洋商业银行杭州分行先后设立;2010年,法兴银行(中国)杭州分行、星展银行(中国)杭州分行设立;2012年,大华银行(中国)杭州分行、澳新银行(中国)杭州分行设立。截至2012年,已有11家外资银行在浙设立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