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金融改革发展二十年(1992-2012)
- 蔡惠明 谢庆健 陈国平
- 1329字
- 2020-06-28 09:30:59
第二节 浙江银行业经营状况
一、经营规模快速扩大
1992—2012年是浙江银行业快速发展时期。浙江银行业资产总量从最初不到2000亿元增长至2012年末的近8.5万亿元,增长了40多倍。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银行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浙江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长率依然达到了16.2%,累计增长率56.89%。2012年末,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合计84968.76亿元,较上年增加了9423.59亿元,增长了12.47%。从后三年增长率来看,虽然季度间增长率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波动幅度并不是很大,最大振幅仅3.55个百分点。
在负债方面,2012年末,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规模合计81900.83亿元,较上年增加9241.84亿元,增长12.72%。从后三年增长率来看,它与资产规模的增长趋势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年均增长率为16.02%、累计增长率为56.17%。这一现象说明这几年来,浙江金融发展较为稳健,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发展步调一致、协调统一。
在所有者权益方面,2012年末,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者权益合计3067.94亿元,较上年增加181.76亿元,增长6.3%。后三年年均增长21.39%、累计增长78.88%;但受资产质量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增速略有波动,最大振幅达12.28个百分点。
二、经营效益稳步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浙江银行业各项业务稳步增长,经营效益持续向好,盈利能力不断增强,银行账面资金额实现跳跃式增长,形成了“来一家赚一家”的独特的“浙银品牌”。至2012年,全省银行业税后利润达1193.08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53倍。
与整体经济发展相适应,2000年之前,浙江银行业整体规模相对尚小,总体利润水平较低。随着资产质量的逐步改善,浙江银行业业务规模逐渐扩大,各项经营指标尤其是效益指标开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00年,全省商业银行本外币业务共获取利润22.01亿元,同比增长55.85%,资产收益率为0.93%,比上年同期上升0.22个百分点。2003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中,全省银行业加大信贷投入的力度,优化资产结构和质量,拓展盈利空间,消化历史包袱,盈利能力明显增强,除农业发展银行因政策性因素存在一定亏损和个别银行盈利略有下降外,其他机构利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末全省银行业实现本外币账面利润突破百亿元,达132.71亿元,同比增加54.83亿元,增长70.40%。
2004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通过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拓展中间业务,消化历史包袱,盈利能力明显增强,除信托公司存在一定亏损外,其他机构利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银行业机构全年累计获取本外币税前利润239.83亿元,同比增加107.12亿元,增长80.72%。
2007年之后,浙江全省经济水平保持稳步快速发展态势,全省银行业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经营效益继续提高,盈利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利润增长步入快车道。2007年全年税前利润达到760.13亿元,同比增加261.23亿元。
到2010年,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突破千亿元,达1059亿元,同比增加296.63亿元;资产利润率为2.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接近世界先进银行水平。2011年,全省银行业税后利润达1377.58亿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业利差逐渐收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利润空间开始受到挤压。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利差收缩、不良贷款上升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浙江银行业整体经营效益自2012年开始下滑。2012年,全省银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193.08亿元,同比下降190亿元。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不良贷款上升导致拨备率提高,以及整顿收费导致中间业务收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