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补齐短板与厚植优势: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再比如,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来又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参见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8日第1版。这些都体现了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唯物辩证法在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

从发展的方法论看,协调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如果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就会存在发展的短板,并且会出现矛盾的累积,这样的发展模式最终也是不可持续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协调发展理念既是对以往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根据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发展理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我国已经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例如,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统筹兼顾、“弹钢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参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2、670页。“《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普遍联系观点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这些都体现了协调各方面因素,在推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发展阶段,协调发展的理念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做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从城乡关系看,协调发展要求摒弃城乡之间二元发展的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齐头并进的新的城乡发展模式;从区域关系看,要实现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看,要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和相互促进;从发展的动力机制看,要兼顾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