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你而悦
在《圣经》的旧约创世纪一章中,人类为了通往天堂而联合起来建造了巴别塔,上帝为了阻止人类,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彼此无法沟通。诚然,如今世界上依然留存着千万种不同的语言,可是,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会打开一扇窗。因为有一种语言,它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分地域,它连接起了世界上任何一个不同的地方。
这种语言叫“音乐”
从遥远非洲的部落丛林,到古堡林立的欧式宫廷,从麦加朝觐的阿拉伯之音,到华夏大地的民乐风情,音乐的种子撒满了世界上的每一片土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一直延续至今。
从肖邦的《夜曲》到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从黄土高坡的高亢秦腔到烟雨江南的细腻昆曲,从震碎克里姆林宫水晶吊灯的海豚之音到古典与电子华丽结合的《第五元素》,音乐的形式与风格以任何人无法想象的多元和丰富存在于任何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无论你能否触及。
音乐,你未曾离开过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中,父亲是一个坦克军人,母亲是一名音乐教师,在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传统家庭里,我从小接受严格的管教和艺术的熏陶。7岁那年,我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舞台,当我用双手抓住话筒的一刹那,我就意识到自己再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本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而后又继续攻读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凭着对艺术、对音乐的热爱,我开始延伸音乐在我生命中的宽度。我尝试自己编剧、自己配音、自己导演、自己创作配曲,我想要用自身的作品去诠释音乐的美好,并将这种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为此,我开始参加各种大型比赛以及公益演出,每次站在台上独唱的时候,我都希望用我的歌声去感染更多的人,将音乐的美好带进他们的生活中。
不知不觉中,音乐已然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音乐可以抚慰我受伤的心灵;当我心情浮躁的时候,音乐可以平缓我躁动不安的心;当我辗转反侧的时候,音乐可以让我安然入眠。音乐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陪伴我度过了28个春秋与冬夏,见证了我的悲喜与成长;音乐锻炼了我的坚韧与隐忍,影响了我的性情与身心。
音乐,成就未来与梦想
每个人在小时候心里都有一个梦想,它也许在外人看来是天真而不切实际的,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梦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它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的动力。梦想不分伟大与渺小,不分富贵与贫贱,它是一颗能结出未来的种子,静静地等待着萌芽!
为了坚持我对音乐的梦想,为了让音乐更多地走进生活、感染大众,我立志将音乐与影视结合,形成影视文化。于是我从大二开始创业,成立上海傲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经营至今,以公司化的运作源源不断地将融合音乐元素的作品推向市场,呈现给大众。在管理团队的时候,我也会让我的员工学习声乐,排练舞台剧,将音乐这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融入公司的企业精神与文化。

作者自幼学习声乐与小提琴
不管未来怎么样,我希望我依然可以在坚守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去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音乐,延续一代人的记忆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代表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和歌手。多年以后,当我们不再那么青涩稚嫩,也不再是那个年少轻狂的自己,当所有的一切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那些掩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回忆却依然让我们在回想之时有太多太多的感触。那些年,我们一起唱过的歌、哼过的曲子、追过的歌星,所有的记忆会在熟悉的旋律响起的那一瞬间像电影回放的画面一样,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音乐,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以它独有的魅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音乐,是一种情怀与态度
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从来不以财富地位和权力的大小来定量,而是取决于你的经历。无论经营企业还是面对人生,我们都应当抱有一种情怀与态度,对我来说,这种情怀与态度就是音乐本身。一曲《南山南》唱哭了多少人,一句“陌生的人啊,请给我一支兰州”刺进了多少人的内心,于我而言,音乐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音乐既是虚无的,也是真实的。音乐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传承历史,也诉说文明。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它表达着我们的情感,维系着我们的感情。音乐是一种精神与图腾,也是一种符号与象征。

作者在摩数师的新闻发布会上做精彩的演讲
懂得欣赏、热爱音乐的人是幸福的,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与陪伴永远是我们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音乐可以改变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可以成就我们面对人生的立场与态度。遇见音乐,“音”你而悦。

董世魁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
美国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系客座教授
美国新校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1年7月获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已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其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