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言论(2015—2016)
-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章猛进
- 4069字
- 2020-06-28 08:34:32
加快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浙江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动能累积增强
(一)经济运行态势向好
2016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和全国。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9356亿元,同比增长7.2%。1~5月,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36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5亿元,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回升0.4和1.8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1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5.6%,完成投资3105亿元,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3亿元,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出口6621亿元(1020亿美元),增长2.6%(-3.1%),增速比1~4月回升2.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继3月、4月出口正增长后,5月出口继续反弹,出口1583.4亿元,增长11.4%。
(二)新动能累积增强
代表新经济的主要行业保持快速增长。1~5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4%、8.5%和8.4%,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7.9%,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提质增效、机器换人成效进一步显现。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6.6%,增幅比去年全年上升11.6个百分点;38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利润增长,大大好于全国。1~5月,企业从业人员减少2.0%,劳动生产率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7%;新产品产值增长12%,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8.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1.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全省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以来,以5个百分点上升,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保持全国第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长35.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1.1%。创业创新活跃,市场主体增加;全省新设企业12.1万户,同比增长35.6%;新设个体工商户24.6万户,增长12.2%;个转企6673户。
(三)结构调整持续优化
服务业保持引领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4.3%,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8.4%,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服务企业仍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在工业内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保持大大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扩张;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6,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浙江正走向一个服务型、高新型和内需型为主的新成长经济。
(四)改善民生稳步推进
全省城乡居民收入、通胀率和就业等主要民生指标保持稳健。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1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427元和7729元,分别增长8%和8.4%,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5.6%和6.3%。全省CPI总体稳定,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1~5月,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1%,涨幅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与全国持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全省就业稳定,失业率在合理区间。
二、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新旧动能转换的风险增大
(一)新旧动能转换引致的经济分化加剧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一方面,资源和市场加速向新动能增长基础和优势好的地区、行业和企业集中;旧动能经济部分比重较高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加速收缩,引致经济分化问题加剧。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新经济和总部经济较集中的杭州等市一季度GDP持续两位数增长(10.3%),而传统经济比重较高的绍兴、嘉兴、金华、温州、台州等增速放缓,收缩较严重。资源和市场加快向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1~5月,电气机械、汽车制造和通信电子等新兴产业增速均快于全省平均,分别为8.9%、25.0%和14.6%;同样在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而旧动能为主支撑的行业如化纤、有色金属、印刷、烟草、酒饮料茶等制造业增速收缩、利润下降,全省近半数行业(15个)增速在4%以下。全省大企业绝大部分新旧动能转换平稳,工业增加值增长6.1%,在合理区间;依托大企业做配套协作和在新兴产业领域创业创新的小微企业增速较快(9.0%);缺乏市场先发优势和能力进行新旧动能置换的中型企业严重收缩(3.5%)。
(二)旧动能加剧收缩带来的风险增大
在没有金融手段强刺激的条件下,部分传统经济难以复活,而以这种旧动能为主支撑的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面临进一步收缩;显然,旧动能的剧烈收缩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更多企业破产、僵死、大量失业和“两链”断裂等局部风险。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部分行业低于70%,26.5%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全省部分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仍然很大,非住宅库存周期居高不下,达50多个月;截止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2035.7亿元,比年初增加227.2亿元,不良贷款率2.57%,比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还未包括许多隐性的不良负债。过多的产能、过高的库存和过高的不良负债,有个显著特征是高度集中性;它们高度集中于旧动能为主支撑增长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旧动能剧烈收缩必将带来集中性的局部风险,这是必须高度重视和防范的。
(三)企业家信心普遍不足
经济在放缓,竞争在加剧,风险在累积,较多企业家对未来感到信心不足,对新常态下的新政新规不太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当前,新兴经济体多数陷入困境,英国脱欧导致欧盟政治危机,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也不看好,“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中国经济要硬着陆”等预测接连不断;同时,省内外经济分化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经济指标,都会加剧这种不好的市场情绪,较多企业家失去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运行态势的正确预期。信心比黄金重要,引导企业确立正确的预期,提振企业家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
我省增长动能的转换总体上还未形成以新动能为主引领和支撑经济的拐点,这种拐点只是在少数地区、部分行业和企业出现。如果旧动能的收缩剧烈,且新动能的扩张不能覆盖,未来经济运行的反复波折和稳增长的压力就依然存在。这种波折和压力在旧动能比重高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将更加严重。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也可观察到这种压力。5月份,我省制造业PMI指数为49.9%,重回50%的荣枯线以下;其中小微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我省民间投资持续下滑,1~5月增速4.2%,低于全省总投资(12.6%)8.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异常情况是,全省海外投资高速增长,1~4月以50%以上幅度增长;这里大部分可能属于对国内改革与发展的预期高度不确定,而进行的风险规避、用脚投票的投资。
三、对2016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以培育新动能为着力点,加快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要聚焦资源和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要继续以“四换三名”工程为抓手,加快补上科技创新短板,引导大企业走产业高端化的路子,支持大企业确立起在国内以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治理上的领导地位;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从终端市场上退出来,发展由大企业领导的分工配套体系、外包体系和创新体系。用精准政策,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政策把“双创”活动正确地引导到新动能的快速成长上去。
(二)以扩大民间新动能投资为重点,巩固稳增长的基础
要把民间投资意愿和投资内容、投资结构、投资范围等都正确引向扩大新动能的增长方面。要通过舆论引导和沟通协调,支持企业家确立正确的市场预期,提高民间新动能投资的积极性。着力减税降费,切实解决融资贵和融资难,扩大企业盈利空间,提高民间投资能力。要切实放开服务业、上游垄断产业管制;积极向中央争取如机场、电力、铁路等产业管制放开试点,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大力培育职业投资阶层,支持和鼓励各种民间风投、创投、股投和并购投资,创新投资模式。支持和鼓励各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民间投资,如研发、品牌广告、营销网络、管理和人力培训等无形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三)以防风险为出发点,妥善解决旧动能收缩中的“三过”问题
旧动能收缩引发的“三过”问题,利益牵连复杂,不能用简单的行政手段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坚持扶新不扶贫,要有长短结合的思路、规划和政策,根据经济运行的风险消化和承受能力,主要用市场的方法,循序渐进化解“三过”问题。要坚决而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逐步出清市场。要防止旧动能收缩与新动能成长之间出现重大断裂,而使经济运行出现断崖式下行,导致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员增加、财政严重减收、“两链”纷纷断裂等区域性风险。
(四)以提振企业家信心为主题,大力提高企业家的积极性
要通过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透明度,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引导全社会尤其企业确立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正确预期和信心。要恢复和完善政府领导干部与企业的蹲点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家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提高对新常态下新政、新规的认知和适应性;引导企业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全球化理念,通过海外投资、品牌收购、技术和产能合作等方式向外发展,化解企业在国内结构调整和增速放缓中的压力,并在其中找到夯实企业国内新动能成长的新动力。
(五)以治理干部懒政为抓手,调动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官员不作为的“懒政”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在我省也同样存在。这种懒政实际上是一种“体制性”懒政,主要是由于不少干部对审批制度、考核机制、公务用车等改革措施认识不到位,部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有的在执行上“一刀切”,脱离了实际;在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后,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体制性晋升激励机制,更缺乏相应的干部改革创新积极性的保护机制。随着以GDP论英雄的晋升和激励机制不再实行,许多干部为规避风险,宁愿袖手旁观,不下基层少调研。因此,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建立与新常态相适应的干部晋升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体制和机制;大力调动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