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课题由省咨询委综合经济部及办公室牵头,由王东祥、阎逸执笔,成文于2016年11月20日,原标题为《明年我省经济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2017年我省经济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一、2016年经济运行态势和主要特征

2016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浙江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经济运行高开稳走向好,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好于全国;新动能加快成长,转型升级效果明显;社会保障再上台阶,民生改善稳步提升。

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化、行业分化、企业分化、房地产市场分化“四大分化”态势加剧、新旧动能转换不协调的问题。经济分化态势加剧实际上是新旧动能转换不协调的表现。随着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向深层次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转换的阵痛进一步加大,转换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经济分化带来的企业倒闭、就业民生、“两链”危机等问题可能进一步凸现。必须防止经济运行从实体经济冷向资产泡沫热转变,防止旧动能衰减与新动能成长之间出现重大断裂。

二、2017年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虽然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经济转型也绝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但就浙江省而言,2017年经济运行的国内环境总体上要好于国际环境。

(一)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

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低迷的局面不会改变,全球货币宽松和资产荒将延续,市场潜在风险依旧广泛存在,国际贸易难有较大增长。新科技革命仍未实质性启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导致总需求增速放缓。QE和经济刺激政策大规模使用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进一步加速了需求的不足。同时,由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政策走向调整,英国政府换届和“脱欧”影响逐渐显现,叙利亚战乱持续,中东难民危机持续发酵,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抬头等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动荡和调整。因此,明年国际经济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

(二)国内经济企稳逐渐明晰,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呈现缓中企稳的态势,估计全年经济达到6.7%甚至更高增幅的可能性在增大。综合来看,除了服务业和消费的增长,制造业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4月份以来工业增长一直稳定在6%以上,将为明年经济增长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尽管国内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的压力犹存,明年仍然是在一个“稳中求进”的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还远未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规模依然很大,企业杠杆率和银行坏账率还需要进一步下降,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资产泡沫短期内难以消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非实体经济占据了过多的发展资源,削弱了增长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

(三)2017年浙江经济运行环境总体上好于2016年,应坚定发展信心

对于浙江来说,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少积极变化,新动能加速成长,为明年的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一是中国经济回暖的迹象正进一步明确。二是浙江今年经济发展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延续。G20峰会给浙江带来了投资的虹吸效应、创新的集聚效应和经济的全球化效应。三是调结构、补短板、优服务深入推进。巩固和延续浙江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需要关注并妥善处理好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民间投资问题。前三季度浙江民间投资增速仅为2.6%,为10年来的较低水平。此外,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影响了民间投资总体增速;经济增速放缓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各种阻碍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民间投资的自身结构性问题等同时存在。

二是外贸外资问题。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明年国际贸易难有较大增长。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对我省以一般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较为不利。中东、非洲等地是浙江国际经济合作的重点开拓市场,但这些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对全省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金融风险问题。当前,在社会总杠杆率水平高企与优良资产缺乏的宏观背景下,资产泡沫放大,推升金融风险隐患。部分地市恶意逃废债形势严峻,整体信用环境受损,严重损害银企间、企业间信任程度,加大了信用风险防控难度。

三、2017年经济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建议2017年全省GDP增速目标设定在7%以上,以便于集中精力和资源要素,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调整、转型创造更好的条件,为解决新旧动能转换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留有余地。

(一)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壮大新动能

推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围绕“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切实加大行业智能化改造共性技术和服务供给。加快七大万亿产业的培育发展和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借鉴江苏等先行地区绿色再制造发展经验,探索先进制造业与再制造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引导新型就业模式健康发展。支持网络威客、微商创业、零工经济等创新创业。建立健全“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运营”的监管模式,加快完善个人信用评级等机制,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探索建立适应新经济从业者需求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二)优化发展环境,激活民营投资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审批不作为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加快建成统一框架、规范标准、纵横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探索“多评合一”的中介服务新模式。

提升民间投资创业的安全感。健全保护民营企业的法制环境,切实加强法律框架下对企业家经营自由和产权的保护,加强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法律援助。努力稳定企业投资预期,防止因政府换届、领导人更替造成违约毁约。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制定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常规援助制度。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广“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新模式。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切实维护地方的信用环境。

不断拓展民间投资渠道。抓紧制订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PPP项目的实施细则,建立合理的PPP投资回报及兑现机制。建立动态的《“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完善风险控制和民间资本退出机制。

(三)建设大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

科学谋划和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核心,以整合宁波、舟山、义乌三市对外开放平台资源为重点,以加快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更好地发挥浙江深水港优势和民营经济优势,促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构筑我省更高能级的大开发平台。

推进“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承揽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深度开发“贷款换资源、工程+融资、工程+投资”等特色模式。支持一批电力、水泥、纺织、化工等产业投资项目,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

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全省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县和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市场试点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出口企业。促进杭州、宁波等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

(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

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重组、相互渗透等形式,实现农业与互联网、休闲、文化、旅游、养生等业态的融合发展。促进工商资本与农业合作社建立更为紧密、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对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成效较好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可享有冠名权和广告权,并允许适度开发生态休闲旅游或加工流通项目。

促进农村改革释放新活力。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并轨和宅基地确权到户,完善“三权”登记、评估和流转机制,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优化“三权”抵押贷款风险化解机制和补偿机制。学习借鉴广东省以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以地入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权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赠与、继承权。

优化基于绿色发展的农村空间布局。促进城镇总体规划与村庄详细规划对接,在加强小城镇环境整治的同时,对城镇所辖的农村地域推进连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农房建设和土地流转。严格落实农业区划和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加强对农业用地用途管制,配以轮作、休耕,实现地尽其用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城乡协同推进山水林湖田生态建设。适度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有机食品等绿色产业。

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发展。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产业带,加快发展精品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美丽产业。扎实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建成一批浙派民居样板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