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名
提起张起义,道不是说他名字特別有意义,而是他确实是风靡全军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故事,咱还得从他出生时期说起:
这年冬月,虽然滴水成冰,但河北省安平县马店乡院西村东头张家大院内,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家主人张振图,虽然已有3个儿子,但第4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不能不让他喜上眉梢。妻子和他一样的心思,没男孩时想男孩,谁知接二连三的生了3个都是儿子。美中不足的是缺个女儿。为了使张家人势兴旺,他以高山峻岭的气势给3个儿子命名:大儿子起名为张起峰、二儿子起名为张起岭、三儿子起名为张起岩。
张振图的3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聪明伶俐,都以他们的名字似的讨人喜欢。若再生个女儿,3龙一凤,那才叫心想事成万事随心哪。虽然张振图和妻子程荣灿连未来的女儿名字都想好了,但接生婆的报喜不能不让他们临时改变了主意,那就给老四起个“峄”字吧。
张振图家虽然不是豪门大户,但祖上三代出身于书香门弟,他从小也曾受过书香味的熏陶,所以他给儿子起名都带有雅典意味。四儿子的“峄”名不但在祖籍上起到了光宗耀祖的名分,而且在全军将士及全国、人民心目中,也曾有过一定的影响。
2
改名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起峄8岁那年,在三哥起岩的护送下,进入了本村小学读书。在那政治空气浓厚的年代,虽然是农村,也很讲究根红苗壮,因为他父亲张振图是1939年入党的抗日先锋队队长,1941年入伍到延安,参加过延安保卫战,1947年在宁条梁战斗中负伤。在延安失守,美国驻延安办事处撤离的同时,张振图荣复归乡。他因是从延安荣复的功臣,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县、乡、村级交通站负责接转补给工作。战争年代的补给非常简单,交通工具是毛驴,管上一顿饭,派一个交通员牵头毛驴送到下一站即返回,再由下一站用毛驴送往下一站。就这么骑着毛驴沿途传递几经曲折,走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回到了河北老家,屁股上都磨出了疱疮。
张振图到家时破衣烂衫,头发胡子半尺长,乡亲们根本不敢认识面前这位乞丐式的英雄,就是当年率领他们抗击日寇的抗日先锋队队长。只有他的妻子程荣灿能认出来,因为他那副让日本鬼子胆战心惊的面容让她铭刻在心。程荣灿虽然泪流满面,伤心悲痛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但悲痛之余后,她还是与丈夫并肩战斗在轰轰烈烈的抗日、解放战斗中。
程荣灿是河北省安平县马店乡有名的大家闺秀,父母哥哥都是思想进步人士,支持共产党抗日救亡,她与张振图结婚前就与194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结婚时一个任抗日先锋队队长,一个任村妇救会主任,他负责率领先锋队员冲锋陷阵,她负责挖地道救助伤员,夫妻二人英勇奋战,曾被誉为“抗战英雄夫妻”。
程荣灿不但是战地英雄,而且还是位非常忠厚的贤妻良母,对共产党忠心耿耿没有一丝杂念。从1940入党的那一天起开始交党费,别的党员交一个鸡蛋,她交1角钱,当时的1角钱可以买一筐子鸡蛋。解放初期,别的党员交2个鸡蛋,她交5角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她的党费标准也在增加,一直交到85岁。2008年临终之前,仍念念不忘的对老伴说:“我这一生是共产党给的,没有别的报答,只有对党忠诚,尽一点我们的微薄之力,我死后一定要将全年的党费交上,不能欠组织上的情。”
就因为张起峄是革命的家庭,在当地颇有影响,加之他本人从小就有刻苦学习的志向,在同级同学中成绩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但就这点优势,却引起了土改时期被张振图划为富农分子的一位教师不满,每次班上点名时总要将张起峄的“峄”字故意读成“峰”字。“峰”和“峄”有明显的一撇一横之差,老师怎么能读错呢?才开始张起峄和同学们不理解,后来当老师有意在课堂上戏耍张起峄:“哎呀!张家穷得连名字都起不起了,小儿子竟然套用大儿子的名。真是革命到家了呀!”
同学们听后才恍然大悟,对于这种有意的戏弄,同学们只是哈哈一笑了之,可张起译却气愤不已,但又无可奈何。父母“师道尊严”的教悔,他不能违背,但又咽不下这口气。别看张起峄年岁小,灵机一动,微笑一下,借用一句古语对老师这种羞辱寸步不让,学着老师的口气,满脸认真的反讥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岁。哎呀!作为一个堂堂的大教师,连我这个小学生都不如,连这么大个‘峄’字都不认识,还站什么讲台呀?羞死人喽!要我说呀,你还不如回家去抱孩子吧。啊!”
“峰峰峰,大峰旁边贴小峰。”那位老师不但不知羞耻,反而更加无稽之谈的将“峄”字读成“峰”字。张起峄不愿再与他计较,随将“峄”更改为“义”字。并在课堂上严郑声明说:“既然白字老师说我是革命到家的后代,说我是大‘峰’贴小‘峰’?那好,我就继承父辈的意志,将‘峄’字改为‘义’字吧。从今往后,我就叫张起义,谁若不服,我就革他的命!”
3
辍学
张起义在兄弟4人中虽然是老幺,但他天资聪明,有过目不忘之智能。学习成绩一直跃跃领先,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被推荐为组长、班长、少年先锋队大队长,正在他一心好学不断上进的关键时刻,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轰轰烈烈的停课闹革命波及到他所在的院西村小学,停课闹革命使学生分成了两派,老师不能正常上课,课堂上正讲得起劲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不要讲了,我要斗争你。那位老师会立马从讲坛下边拿出一顶用白纸糊好的高帽子戴上,低着个戴高帽子的脑袋,拿出被斗的样子静等着学生们的批斗。他那过分的做作,立马会引起同学们轰堂大笑。张起义不笑,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对老师的极大诬辱。但又没有能说服同学们的大道理,总是虎声吼气的说:“好了,好了!大家都不要笑了,都跟着我一起唱歌,咱们同唱毛主序语录歌”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走到一起来了。
——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
都要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
——
他的本意是想制止同学们斗老师,没想到这一唱一闹,使本来就乱的课堂更加混乱了,想学习的学生也不能正常学习了。学校整天处在混乱状态,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也没人上课,走也没人过问。
光阴在混乱中流逝,此时已长成身高1米76的张起义,不愿就这么荒废自己的青春年华,农忙时和3个哥哥一起下地干活,农闲时在生产队的粉房里学做粉条。别看他只有17岁的年龄,干起活来和大人一样顶班,他不但脑子特别灵活,而且有一股干事必成的倔劲。
磨粉,对于当时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热门生意店,没有一定的能力很难进入到这个兴隆的农副业社里去。张起义的父母亲是土改积极分子、优秀共产党员,又是互助组、初级社、县手工业社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人,在当地颇有影响,别说进生产队的粉房,就是进公社的副业社也是一路绿灯。
然而,张起义最重视父母的做人准则,决不利用父母的权威来为自己鸣锣开道,他要独闯出自己一条生根立命的道路,就得从点滴事情上锻炼自己。
磨红薯粉是一个粗笨的体力活,没有多大技巧,用一个大石磨,将洗净剁成碎块的红薯放在上盘磨顶上,用一定的推力,通过两扇磨转动的磨合力,将红薯块磨成细渣,再用一个由生白布制做的大吊斗,将这些细渣放进去进行过滤沉淀、然后将清水倒掉,将凝结的粉坨凉干就可以了。只要肯吃苦,就能胜任这项工作。张起义每天凌晨2点钟起床,天亮前要将400斤红薯磨成细渣吊成白粉坨,师傅起床后,要将这些粉坨再加工成粉条。
当时推磨盘转动的助动力就是驴、马、骡子,牲口也有偷懒时,别说人了。张起义每天早晨起得很早,跟着磨盘转上几圈两只眼皮就打起架来。走着走着由跟着骡子后边赶牲口变成了骡子前边的挡道者,好在骡子通人性,你挡道我不走,借着机会偷吃两口。待张起义猛然醒过神来,骡子已将磨盘上的碎红薯块吃了一个大窝。虽然粉房师傅没怪罪张起义,但张起义也是个非常自觉知错必改的好后生。为了驱赶瞌睡,竟然在磨房边上吊根绳子,实在困得不行了就抓住绳子上下楸几下,他有了精神,骡子也就不敢再偷懒了。每天的400斤红薯,都是在这样的勤奋中磨完的。以往成年人干这种活也是三番五次的换人才坚持下来的,而这个青年小伙子硬是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他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了领导和群众,纷纷投他“五好社员”的推荐票,有了广大人们的赞扬声,连续几年被全公社评为年龄最小的“五好社员”。
在农村来说,可别小看漏粉这份差事,它是一项既辛苦又带有技巧性的技术活,有多道工序完成,每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首先将干粉坨砸碎,用水和成稠面糊状,经过一定时间的滋润,然后将稠面糊放在一个被钻成若干个大拇指粗孔的水瓢里,站在一个被火烧得飞滾的大水锅旁,左手端水瓢,右手后掌轻轻震动瓢沿,让稠粉糊从瓢洞中徐徐的漏下,漏下的细粉浆,经沸腾的开水一煮,即刻成了长长的粉条在锅里上下翻腾。另一师傅用根指头粗的细竹棍,将那些细粉条串起来,放在零下5度左右的地方让它冷冻,经过冷冻,这些细白的粉条失去了粘和力,一条条的分离开来,再经过两天的风吹日晒后,将这些干透的粉条打梱装箱,便是农村上宴的精良食品了。
一次,在漏粉过程中,由于土炕烧得过热,将张起义的被子燃着,慌忙中将土炕边的一块土坯蹬掉,立即从洞孔中冒出半尺高的火苗,若将被子拉开,火势将腾空而起,整个粉房包括马厩牛屋等20多间,全是茅草搭建的房屋,那些易燃的荒草与火接触,将会倾刻之间化为灰烬。为了保护生产队的财产,他将自己的被子卷成一团,捂在火洞处,边让另一个人用漏粉缸里的水往被子上浇,边从火炕口处压火。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强行压火灭火,生产队的房子保住了,他的被子全烧光了,起早贪黒了大半夜磨出的粉面也全漏成了整排整排的粉条了。生产队长望着这位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公而忘私的小伙子,让他流出了激动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