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基本特征
具体来说,产能过剩的基本特征如下:
(1)闲置设备超过了合理的界限;
(2)利润下降,经营困难;
(3)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降;
(4)投资逐渐回落,产出增速下降;
(5)库存量上升。12
不过,这些特征都是表面现象,能不能一看到这些特征出现就断定产能过剩?不一定。
第一,设备闲置。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强,在一般情况下,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把生产能力保持在相当水平上,保留一定的产能储备。一旦取得市场订单,很快就能组织生产,按期交货。企业必须在闲置一部分设施的成本和错过一部分订单的损失之间选择一个折中点。保持产能机动性所支付的成本很可能低于错过订单的损失。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就是上帝,订单就是生命。保留一定的机动产能是企业拓展市场,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企业的产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运行产能和储备产能。显而易见,必要的储备产能不属于产能过剩,企业设备闲置有一个合理区间。一般来说,企业的储备产能占20%,运行产能占80%。保留15%—20%的机动产能是合理的、必要的。从静态来观察,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0%—85%内属于正常状态。倘若设备利用率超过85%就属于产能不足,超过95%就称为产能瓶颈。
落实到具体的企业,设备利用率的“合理”边界因时而异、因厂而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正如卢锋教授所述:“一定程度的闲置产能有助于调节和平滑需求波动,发挥类似于合理库存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的产能闲置剩余,对于保证较高竞争程度、提升消费者福利、实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具有促进作用,构成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一个因素。在宏观总量周期变动过程中,库存调节需要通过产能闲置程度的变动加以实现,产能闲置率对于库存调节具有蓄水池功能。”13
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8年,钢铁行业静态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86.3%,1999—2008年为85.7%。按照中钢协数据,钢铁业产能利用率在2001—2008年全部高于85%。从静态产能利用率的角度来看,似乎并不能得出钢铁业产能过剩的判断。14
第二,企业利润。企业利润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的因素很多,不能一看到利润下降就断定是产能过剩。1993—1998年,钢铁企业的利润率从每吨300元下降到几乎为零。在这个时期内并没有人大喊产能过剩。从1999年开始,吨钢利润率节节攀升,到2007年达到每吨340元。恰恰在这个时期,国家发改委连续下文要整治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由此可见,企业的利润高低和产能过剩与否并不一定相关。正如卢锋教授所指出:“数据显示除个别年份外,非国有企业资产和权益利润率都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说明钢铁部门非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企业还能盈利,可是有的企业亏损得一塌糊涂。利润数据仍不支持我国钢铁业持续大范围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的判断。”15
在市场竞争中,经常会见到某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货款收不回来,利润下降,资金周转遇到障碍,导致厂商不敢再继续开动全部生产线,叫苦连天。有人说这是“产能过剩”。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企业产品卖不出去的原因很多,很可能是由于这家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要从自身找原因,尽力提高生产效率,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在讨论产能过剩的时候要区别是在宏观意义上还是在微观意义上的产能过剩,是某个企业的生产能力闲置还是某个行业的生产能力闲置。如果是某个企业产能过剩,这是微观层次上的问题,属于市场竞争范畴;如果是某个行业产能过剩,可能是宏观层次上的问题,涉及政府政策。
第三,价格波动。价格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只要市场供求不平衡,价格很快就会上下波动。众所周知,从投资到形成产能有一个明显的时间滞后。调整产能的速度要比价格变化慢得多。倘若一看到产品价格下降就调整投资、缩减产能,也许调整尚未完成,市场价格又上升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穷折腾。例如,2003年,钢铁工业在工业总产出中仅占7%,可利润却占到22%,普通钢材价格在当年翻了一番。在价格和利润的刺激下,大批民营企业投资钢铁产业,民间投资几乎增长100%。但是,好景不长。2005年前9个月,钢铁需求增长了19%,与2002—2004年的需求增长率大体持平,钢产量却增长了27%。从2005年3月起,钢材价格暴跌,中厚板钢材跌到了线材价格,线材则跌破了成本价。有的时候,价格上蹿下跳,不能一看到产品价格下降就说产能过剩。
反过来,产品价格上升却能够证明这个行业尚未出现产能过剩。道理很简单,看到产品价格在上升,企业必然尽可能多地开动设备以谋求更大的利润。1995—2009年,钢材产能过剩的呼声从未间断;可是,线材、螺纹钢、中厚板、热轧无缝管、热轧薄板、热轧卷板等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都在显著上升。显而易见,如果产能真的过剩、供大于求,产品价格理应下降。在这段时间内,钢材价格数据变化并不支持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判断。
第四,投资。投资数据的变化对于判断产能过剩与否具有很重要的指标意义。众所周知,投资分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受到各种利益集团和政府官员政策取向的影响,有的时候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并不密切。可是,民营企业就不一样了,它们的投资决策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判断产能是否过剩要比学者和官员更准确。1998—2011年,民间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资有增无减,民营企业在这段时间内获利甚多。我们不能排除在某些企业、某些地区确实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全国民间投资的总体数据不支持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判断。16
第五,库存量上升是否可以作为产能过剩的判定标准?随着生产增长,库存量也必然增长。衡量企业存货是否合理的标准并不是存货的绝对值,而是存货的可销售天数。即使存货绝对数量增加了,如果可供销售的天数并没有增加,这种情况也属于合理库存。2008年以前的钢材、水泥和平板玻璃的库存数据都不支持产能过剩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