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男孩”转型记: 一位作家母亲的男孩养育手记
- 叶子紫
- 4820字
- 2020-07-09 20:31:21
第五章 爱的教育,还是棒的教育?
那天早上,和飞爸在家务事上发生了争论。所谓家务就是,如果你做,就永远也没有做完的时候;如果不做,那就永远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事叫家务。
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也有必要让飞爸体验下做家务的辛苦,就让他在星期六上午把地都擦一遍。没想到,他立即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居然打算用拖厕所的拖把来拖,要知道家里可是水晶漆面的木地板啊。
我立即发现了儿子与飞爸的不同,如果我让儿子做家务,他会很仔细地拿一块抹布过来问:“妈妈,用这块抹布可以吗?”而飞爸呢,他首先想办法把这件事做砸,这样,下次你就不会再让他做了。
我立马要求他换上另一种专门拖木地板的拖布,而他呢,则坚决不干,嫌用那个高级武器太累。
我们僵持下来,双方都很恼火,说话的声音都高出了好几倍。
这时候,儿子走过来很冷静地说:
“你们不要吵了,要怪就怪我吧。”
我们都很诧异:“为什么要怪你啊?”
他思考了一下说:“别人的爸爸也都是要出去上班的。别人的妈妈也说做家务事很累的,你们都没有错。”
“那你怎么错了?”我们俩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的确,一大早上的,让孩子来替我们认错,让当父母的羞愧。
“你们没有错,那是谁的错?那当然就是我的错啦。”他一本正经地说。
然后,他又对爸爸说:“你不要碰妈妈,要打就打我吧。”他伸出小小的胳膊,义不容辞地摆出替我受难的架势。
我们都笑了起来。我是得意地笑,飞爸是难堪地笑。在刚才发生的“肢体冲突”中,我故意大声呼救,儿子于是立即冲来“保护”我。他奔跑过来的速度真让我感动。
我只好对儿子解释说:“爸爸妈妈也是在游戏呢。爸爸妈妈平时都很像个大人,有时候,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发泄一下,这就像是情绪的出口。”
儿子似乎并不明白,什么叫情绪的出口,他只是关心:“妈妈,你现在好些了没有?”我使劲点点头。
他就开心地笑了。
那一瞬间,我的眼泪都涌上来了。
这是孩子五岁左右时,曾经发生在我们家的一幕。那时的孩子勇敢、有担当,很有男子汉气概。
孩子小时候和我在北京生活,五岁的时候,我把他带回了户籍所在地武汉,开始跟他的爸爸一起生活。
他的爸爸是一个小时候吃过苦的人,因此对自己要求很高,除了自己的专业,文史哲方面都比较精通。儿子很喜欢科学,但懂得的肯定比老爸少,但“嘴功”却不比老爸差,因此常常受到爸爸的训斥和指责。这些训斥和指责让孩子不知所措,慢慢地,孩子变成了一个胆小的,没有主见的孩子。
中国的家长没有学过如何做父母,情绪好的时候对孩子放宽尺度,情绪差的时候对孩子大喊大叫。其实家长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教育要有一致性”,此话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即使在家中,孩子受到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
我和飞爸对孩子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我的态度是宽容、鼓励、支持,因此孩子在上小学之前绝对是个阳光灿烂,信心满满的小男孩。我的女友们也经常到家里来玩,看到我对儿子说话的态度和方式,都很羡慕说:“我们忙于事业,根本没有这样对待过孩子,现在孩子长大了,感到很遗憾。”有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子还当着我的面跟他妈妈说:“妈妈,如果我小时候你能像阿姨这样陪着我该多好啊。”
孩子因为有个像我这样的妈妈,在家里也非常有自我存在感,如果哪件事把他给忽视了,他非常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我对儿子是完全的爱加上完全的信任之外,还有对他的完全理解,尊重他的天性。但他爸爸则是十分严厉的人,经常会因为孩子一些撒谎、狡辩等问题责打孩子。孩子有点好吃懒做,经常为自己找理由,飞爸对他很看不惯,态度简单粗暴,经常在他讲话的时候让他闭嘴。他觉得这孩子完全“子不类父”,一点也不刻苦,一天到晚都在说话,也不管别人爱不爱听,整天都是在炫耀自己那点零碎的知识和蒙混那些完全不懂的人,根本没有真正的治学精神。根据飞爸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儿子的小心眼、小诡计。
我总记得儿子五岁多时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活泼的孩子,可是他也很喜欢生气,而且一生气就冲到房间里把门关起来。
有一次,儿子在吃饭时被爸爸批评了,推开饭碗,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他爸爸一怒之下,大喝一声,一腿踢开那扇门,甚至把门锁都踢断了,力气之大不言而喻,把儿子吓得惊恐万状、脸色发白。
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关过房门,但他很少再即兴发表观点了,当我和飞爸争执的时候,他也不再来劝了,对家人也少有情感流露,后来甚至都不能感受和理解父母对他的爱了。
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心里都非常难过。如果那时,飞爸能用更理性一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更加耐心地去给孩子解释,他可能会懂得父母管教是为了他好,内心就不会受到这么大的伤害。
所以家长一定要用温和的惩罚来减少或消除那些不可接受的行为,绝不可用严厉的惩罚,如恐吓、讥讽、贬低或体罚等。
儿子喜欢狡辩,常常为自己找理由,他的借口几乎信手拈来,出人意料。
有很多次,孩子回来时,笔盒里空空如也,我刚刚给他买的笔,一支也没有了。一问他,他就说钢笔被××同学抢走了。这样连续几天之后,我一怒之下就忍不住给那个孩子家里打电话,叫他不要再这样做了。没想到人家孩子说:“是飞飞老是拿我的钢笔,还有他总是不做作业,老师经常批评他也不改……”讲得有板有眼,弄得我哑口无言。我这才知道,儿子的话不可轻信,一轻信就会闹笑话。
我常被儿子的表现搞得头昏脑涨。
有时为了让他好好地干一件小事,我从好言相劝到最后歇斯底里都没有用,而飞爸冲过来把他揍一顿,比什么都管用。
每当这时,我就会思考,对待孩子,究竟是要用爱的教育还是棒的教育呢?
我有一个好友,她的儿子教育得很好,看到我在儿子问题上如此头痛,她经常和我一起讨论教育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如此相似,有时我们几乎同时说出同一句话来。
我的女友也看出了我和飞爸对儿子态度迥然相异,她认为我的教育方法和态度是和她如出一辙的,是她很认同的。她的格言是“爱就是接纳”,先接纳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对孩子就要给他爱和信任,飞爸的方式太简单粗暴了。
不过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像我这样对待孩子,孩子却整天软磨硬泡,狡辩加钻空子,最后费尽心力却收效甚微。我不在家里的一段日子,飞爸对他实行了“棒的教育”,结果他的数学考了100+4分。当我出差回到家里时,看到飞爸得意扬扬的面孔,想起我们经常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突然发现,事实胜于雄辩。
过去我从不让飞爸打孩子,因为我觉得孩子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加上我小时候就是受到了家庭的伤害和忽视,特别不愿意看到儿子再有这样的童年,因此,我尊重他的一点一滴的感受。
每次飞爸要打儿子的时候,我们家就要爆发大战,我觉得孩子有自己的尊严,什么事情好好地跟他讲他会听的。但是后来,儿子屡屡不做作业,还撒谎,我也只好说:“打吧,打吧,反正现在在家里不舍得打,以后到社会上是要去挨别人打的。还不如自己打,还知道点轻重。”
现在飞爸再打儿子,我也不拦了,结果,孩子居然好管多了。
儿子不知是不记仇还是很懂得自己下台阶,打完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又眉开眼笑的了,仿佛把一切都忘记了。看上去似乎根本不存在什么记恨啊、心灵的创伤之类的迹象。
老师一直强调家庭教育,事实上我们给他的环境是充满书卷气息的家庭,没有电视,吵闹,更没有爱打麻将、爱逛街的妈妈,或喜欢打牌喝酒的爸爸。吃饭的时间,家里讨论的一般都是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或者自己小时候在学校里老师的教育;或者谈论一本书或者一段言论,有时也有自己创作之中的一些想法。
因此儿子从小就对出版社、编辑这些字眼耳熟能详。他也亲眼看到我在电脑上创作的,以他的生活小片断组成的校园成长故事《巴特小飞》,印成了漂亮的童书出版了。看到书稿的时候,他经常笑得乐不可支,请我加进这样、那样一些有趣的故事……
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应该是不错的。
儿子有一个拥有百科全书般大脑的父亲,儿子一天到晚喜欢提稀奇古怪的问题,但从来没有一个问题把爸爸考倒过。“什么?你连这个都知道?”是我儿子经常叫嚷的一句话。
应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爸爸的大脑几乎像Google一样,唐诗宋词、古今中外的名著、天文地理、哲学历史,他都有涉猎。他能懂得这么多,是因为有很强的求知欲,而且非常刻苦,经常会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地看书、写作。
儿子每次来找我玩,我也总是坐在电脑前写作,我跟他说:“你先自己看一会儿书,妈妈正在努力呢。”
在我们家,只要是我醒着的时候,一定是在看书、写作、做家务,唯一的休闲是到东湖散步。
每当儿子为小事小利纠结吵闹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让他放弃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我经常跟儿子说:“世界上最宝贵的除了亲情、健康以外,我觉得就是时间了,只有时间才是可以创造一切的,时间也是最珍贵的,一去不复返。”
大家都在说“言传身教”,我们相信这种家庭气氛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孩子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会改变的。
但目前看来,榜样似乎并没有力量。
对于儿子的学习,我一向认为,是属于非智力因素。只要他想好好地学习,一定是能学好的。
但我没有意识到,克服非智力因素对于他来说,是这样的困难,他甚至遇到了学习障碍。
在我们家,都属于学习型的父母,基本上晚上都要忙自己的事。我和飞爸始终认为,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家庭应该以父母的活动重心为主,而孩子只要效法父母的行为就可以了,这不就是所谓的“身教重于言传”么?但在我们家,这个身教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似乎反而只能成为孩子“磨洋功”、钻空子的好机会。
我年近四十岁才放弃了编辑的工作,寻找人生,寻找真正的自我,开始从事写作,自己也面临很多压力,所以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孩子身上去。那种时刻陪伴督促孩子的父母我很羡慕,却做不到。因为我有时候要到外地开笔友会,一去就是一个月。
在这种状态下,我常常跟儿子谈学习的自觉性、重要性,以及培养自制力,养成良好的时间概念和学习习惯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收效不大。
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样,眼光和观点也不相同,我和飞爸一直无法用客观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儿子,为此,我还专门把儿子送到一个女友家住了一周,让她观察我儿子究竟是哪种类型的。她的儿子顿顿是个“牛娃”,高考前一个学期放弃了高考,参加美国的SAT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了。她自己儿子教育得很好,谈起教育也头头是道。
那时候我对儿子已经快失去信心了。我对女友说:“我觉得孩子就像是上天发到你手上的牌,有可能是大王;有可能是个2;也有可能只是个梅花3,最痛苦的是,你无法决定自己拿到的是哪一张。”
女友坚持说:“我觉得孩子都是一样的,是教育和环境让孩子产生的区别。”但我儿子在她家住的一周,很快她就改变了看法。
她用对她儿子同样的方式让我儿子学习,我儿子却一分钟也坐不住,不断地软磨硬泡,目的就是想到她的电脑前去玩游戏,而且一玩就上了瘾,完全乐不思蜀,一篇作文三天也没写出来。
不学习的时候,他乖巧无比。在女友家住的那一周,整天小嘴很甜,手脚殷勤,还帮她提米,拿东西,只要不提学习两字,每天都眉开眼笑。他非常喜欢女友的家。他说:“阿姨家好有家的感觉,是最有爱的地方。”搞得女友感动得不得了,说我们家这么简陋,他一点也不嫌弃,还这样喜欢。如果能把这种聪明放在学习上,不知道能学多好。
为了激励我儿子的上进心,女友给他看了自己儿子得的一大堆奖状、奖品什么的。儿子就问他:“哥哥考试从来都是第一名么?”
她说:“也有考得不好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会安慰他,带他到外面去吃饭,给他鼓劲。”
但儿子回来得到的结论是:“妈妈,如果顿顿哥考得不好,他的妈妈还请他出去吃饭,哪像你们,你们太不懂得教育了,你们不懂得孩子的心……”
女友也跟我说,有点理解我对“孩子是上天发的牌”的比喻了。在这之前,她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只要给他们爱就是最好的教育,他们就能好好地成长。但现在看来,这孩子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顽劣”,喜欢耍赖,手段极其高明。
女友总结道,这孩子就是那种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精力的孩子,这种孩子有可能很有出息,也有可能一事无成,就看成长阶段能不能管好自己。她还认为对这样的孩子需要恩威并重,必要的时候也要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