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分钟读懂《众病之王:癌症传》
- 利民·邓
- 1112字
- 2021-04-09 21:07:14
血液化脓
如果法伯去问楼上诊室里的任何一位医生开发出抗白血病药物的可能性有多大,他们一定会劝他不要枉费心机了。自从1845年3月19日一位名叫约翰·贝内特(John Bennett)的苏格兰医生发现儿童白血病以来,这种疾病一直令众多医生困惑而又倍感挫折。当时那个28岁的男性患者脾脏莫名肿大,不过几周的时间,患者的症状日益加剧——发热、阵发性出血、突发腹痛,肿瘤很快扩散到腋窝和颈部。贝内特采取了水蛭吸血和放血治疗,但无济于事。进行尸检时,贝内特确信他的患者是死于感染,因为他的血液中充满了白细胞。他将这个病例确定为“血液化脓”。
四个月后,一位来自德国伍兹堡大学名叫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的年轻教授发表了一篇非常相似的病例报告。患者的血液中的白细胞快速增长,在其脾脏中形成了浆状黏稠物。尸检时,魏尔啸发现在其红色血液上面漂浮着一层白色。他把这种疾病定名为“weisses Blut”——即白血的意思。1847年,他把这个名字改为“leukemia”——这个词来源于“leukos”,在希腊语中表示“白色”。
作为一名尚在培训中的病理学家,魏尔啸相信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只能以两种形式进行增长:不是通过增加细胞数量,就是通过增大细胞体积。他把这两种方式分别称为“增生”(hyperplasia)与“肥大”(hypertrophy)。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的生长,魏尔啸得出结论,癌症是极端形式的增生。
到1902年魏尔啸去世时,一种关于癌症的新理论已经从上述这些观察中整合提炼出来。癌症是由于异常的细胞分裂失控,形成“肿瘤”攻击并破坏人体器官和正常组织。这些肿瘤也会从一个部位扩散(或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肺部和大脑。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中白细胞恶性增长的疾病。它具有几种形式,可能是慢性平缓发展的,也可能是急性剧烈的。第二种形式根据所涉及的白细胞类型,又进一步分为几种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骨髓细胞的癌症;淋巴瘤(lymphomas)是淋巴细胞的癌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不成熟的淋巴细胞的癌症。儿童中最常见的白血病就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西德尼·法伯于1903年出生在纽约布法罗,家里有十四个孩子,他排行老三。他的父亲西蒙·法伯在十九世纪末从波兰移民到美国,从事保险代理的工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法伯完成了病理学的高等培训,成为波士顿儿童医院第一位全职病理学家。他的专长是小儿病理学,即专业研究儿童疾病。
然而,法伯的内心被一股治病救人的渴望驱使着。1947年夏天,他坐在地下室的实验室里,突然灵光一闪,他想把注意力放在最古老也是最无望的病种上面——儿童白血病。这种疾病已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分类,却在治疗方面未取得任何实际进展。
那年12月的早晨,从纽约寄来的包裹正在实验室里等他。他打开包裹,拿出装有化学品的玻璃瓶,此时他正在开创一种关于癌症的全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