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亲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1)

【注释】

(1)内外:指全家,包括上下、尊卑、长幼。 衣(yì)服:穿好衣服。 敛:收拾。 簟(diàn):席子。 布席:铺设坐席。 各从其事:指女主内、男主外之类的事。

【译文】

全家人在晨鸡初啼的时候就起来,都要洗手漱口,穿好衣服,收拾枕头床席,然后打扫内室、厅堂和庭院,铺设坐席,男男女女,上上下下,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点评】

全家早起,每人做好自己的事。其中,晚辈除了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还要做好对长辈的服侍之事。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1)。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2)。少者执床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而襡之(3)。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祗敬之,勿敢近;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与恒饮食,非馂,莫之敢饮食(4)

【注释】

(1)舅姑:公婆。 奉席:捧着坐席。 请何乡:请问朝什么方向坐着。乡,通“向”。

(2)将衽(rèn):将要睡觉。衽,卧席,引申为睡觉。 请何趾(zhǐ):请问脚朝着哪个方向。趾,脚。

(3)执床与坐:拿着坐榻给父母公婆坐。床,坐榻。 御者举几(jī):仆人拿着小几让父母公婆凭靠。御者,侍奉之人,仆人。几,小桌子。 敛席与簟:收起坐席与竹席。敛,收拾。簟,竹席,睡时席在下,簟在上,人睡在簟之上。 县(xuán)衾箧(qiè)枕:悬挂起被子,把枕头放进箱子里。县,通“悬”。衾,被子。箧,箱子。 襡(dú):包扎收藏。

(4)不传:不敢随意移动。传,移动。 屦(jù):鞋子。 祗(zhī):敬重。 敦(duì)牟(móu):两种盛稷的食器。 卮(zhī):盛酒的器具。 匜(yí):盛水的器具。 馂(jùn):吃剩的食物。 与恒饮食:以及平常所饮所食之物。与,以及。恒,平常。

【译文】

当父母公婆要就坐时,子辈便捧着坐席,请示他们坐席安置的方向。父母公婆要就寝时,子辈中年长的捧着卧席,请示脚朝哪个方向。父母公婆要起床时,由子辈中年少的拿着坐榻给尊亲坐,侍者捧上小几让他们凭靠。然后,把他们睡觉的席与簟收起来,把被子悬挂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再把簟包扎藏好。父母公婆的衣服、被子、簟席、枕头、小几等物具,不能随意移动到其他地方。他们的手杖和鞋子,要敬重,不得接近碰触。他们使用的敦、牟、卮、匜,子辈如果不是吃他们剩在里面的食物,就不能使用。他们的日常饮食之物,如果不是吃剩的,子辈就不能去吃。

【点评】

对尊者,要顺着他们的心意,不能违逆。儿子侍奉父母,媳妇侍奉公婆,要深入体察尊亲的心意,让他们安逸。同时,态度要恭敬,不可违背尊亲的心意。

《曲礼》曰: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1)。出必告,反必面(2)。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3)。恒言不称老(4)

【注释】

(1)冬温夏凊(qìng):冬天要使父母暖和,夏天要使父母凉爽。凊,清凉。 定:安置被褥。 省(xǐng):问安。

(2)告:禀告。 反:通“返”,回来。 面:面告。

(3)常:固定的地方。 业:作业,学业。

(4)恒言:平时说话。

【译文】

《曲礼》说:大凡做儿子的礼节,冬天一定要使父母温暖,夏天一定要使父母凉爽。晚上为父母安顿好被褥,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一定要向父母禀告,归来立即面告父母。出游有固定的地方,学习都有作业可考查。平时说话不自称年老。

【点评】

说冬夏,其实四季都要如此;说早晚,其实整天都要如此。出必告,是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去什么地方;返必面,是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已经归来。游必有常,表明自己不乱交友;习必有业,表明自己没有嬉玩荒废学业。不自称年老,是不让父母觉得自己太老,要他们安心。

《礼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1)。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2)。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3)

【注释】

(1)愉色:和悦的脸色。 婉容:和顺的容态。

(2)奉(pěng)盈:捧着满满的水。奉,通“捧”。 洞洞:虔诚恭敬的样子。 属属:忠诚专一的样子。 胜(shēng):担任,承受。

(3)严威:庄重肃穆。 俨(yǎn)恪(kè):严肃正经。

【译文】

《礼记》说:孝子对父母有深挚的爱心,自然会从内心发出和顺的声气;有和顺的声气,自然表现出愉悦的神色;有愉悦的神色,自然会有温顺的容态。孝子侍奉父母,像是拿着贵重的玉器,像是捧着满满的水,虔诚恭敬,忠诚专一,似乎沉重得捧不起来而怕失手落下。子女如果作出严肃正经的样子,那不适于用来侍奉双亲。

【点评】

和气、愉色、婉容,都是子女爱父母的体现;如执玉,如捧盈,如弗胜,如将失之,都是子女敬父母的体现。子女的爱和敬都具备了,才是孝顺之道。

《曲礼》曰:凡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1)。食飨不为槩,祭祀不为尸(2)。听于无声,视于无形(3)。不登高,不临深(4)。不苟訾,不苟笑(5)

【注释】

(1)主奥:坐于尊位。奥,屋内西南角,平时为尊者所坐之处。 中席:坐席的中部,一张坐席同时坐四人,则席端为尊者,如独坐,则坐席中部为尊者所坐。

(2)食(sì)飨:宴请宾客。 槩(gài):计算食物数量的量具,引申为限制、裁定。 尸:祭祀者代替受祭者称为尸,一般由幼童充任。子若为尸,祭祀时要接受父亲之拜,是不敬的。

(3)声:说话。 形:行动。

(4)临:面临,靠近。

(5)苟(gǒu):苟且,随便。 訾(zī):诋毁,非议。

【译文】

《曲礼》说:凡是作为子女的,不占住家中尊长之位,不坐在席位当中,不走在道路的中间,不站在大门的中间。侍奉父母、宴请宾客,以及祭祀,不自作主张去限定数量,祭祀时不充任神主。父母虽没有说话,也要注意听着,等候父母的吩咐;父母虽没有动作,也要注意看着,揣知父母的意旨。不攀爬高处,不面对深渊。不可随便讥评,不可随便嬉笑。

【点评】

这些都是强调要敬重尊长。宴请时不自作主张限定数量,是要顺从父母的心意。不待父母说话、行动,就揣知其意,是尊敬孝爱父母的体现。登高、临深,会带来危险;苟訾、苟笑,会招取侮辱。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

【注释】

(1)游:游历,游憩。 方:方向,处所。

【译文】

孔子说:父母健在,子女不出门远游。即便远游,也要告知父母自己所去的地方。

【点评】

远游,离开父母的距离远,时间长,缺失了早晚的请安问候,音讯又疏少。这样,不仅是子女对父母思念不止,也担心父母对自己念念不忘。远游一定要告知父母所去的地方,如告知父母往东走,就不能更改了往西去,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所在而不必担忧,父母若有召唤,子女马上就可以回家,不会让父母失去召唤的目标。子女如果能够为父母设身处地去考虑,就是孝顺。

《曲礼》曰:父母存,不许友以死(1)

【注释】

(1)存:活着。 许:应允,答应。

【译文】

《曲礼》说:父母健在,不答应朋友要自己献身的要求。

【点评】

古人交朋友,有共患难同生死的道义。但父母健在,却许愿为朋友而死,这种做法等于背弃了父母。

《礼记》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1)。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2)

【注释】

(1)有:专有。 私:私下占有。 示:教育。 上下:尊卑。

(2)馈(kuì)献:赠送。 车马:车与马,指贵重的财物。 专:专断,自作主张。

【译文】

《礼记》说:父母健在,子女不敢把身体当做自己专有的,不能私藏财物,而应由父母作主,这是教育民众有上下尊卑的区别。父母健在,不能把车马之类的贵重财物送人,这是教育民众不能自作主张,懂得敬重父母。

【点评】

不敢有其身,是说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不可许愿为朋友而死;不敢私其财,是说财物不可当成自己私有的,应当由父母处置。如果把贵重的财物擅自送人,就是私其财的表现。

《曲礼》曰: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1)

【注释】

(1)诺:缓缓应答。 唯:快速应答。

【译文】

《曲礼》说:父亲召呼,不许缓慢地应答;师长召唤,不许缓慢地应答。要快速应答,立即起立。

【点评】

儿子对于父亲,学生对于老师,应具有深深的敬畏。快速应答,立即起来,是为了更好地遵从父亲、师长的指令去做事。

《士相见礼》曰: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1)。众皆若是(2)。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3)。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

【注释】

(1)大人:地位高辈分尊的人。 面:脸面。 抱:胸。 毋(wú):不要。

(2)众皆若是:与众多的大人交谈,都采用这种礼仪。

(3)游目:移动目光。 带:腰带。

【译文】

《士相见礼》说:凡是和地位高辈分尊的人谈话,起初要看他的脸色,之后看他的胸,最后再看他的脸色,不要改变自己的仪容姿式。和众多的地位高辈分尊的人在一起,还是采用这种礼仪。如果与父亲谈话,目光不能高过脸面,也不能低于腰带。父亲如果不说话,父亲站着就看他的脚,父亲坐着就看他的膝盖。

【点评】

始视面,是观颜察色,看看可否表达自己的意见;中视抱,是留下时间让对方思考,而且表达自己的敬意;卒视面,是察看对方是否采纳自己的意见。毋改,是指对话之间,端正保持自己的仪容,不让自己懈怠。目光游于面上,就显得傲慢;目光游于带下,就显得担忧。儿子孝爱父亲,父亲如果站着没说话,要看父亲的脚;父亲如果坐着没说话,要看父亲的双膝,目的是了解父亲的心意,随时响应。

《礼记》曰: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1)。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2)。亲癠,色容不盛(3)。此孝子之疏节也(4)。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5)

【注释】

(1)业:事务。 走:跑,快步走。

(2)出不易方:外出时要有一定的地方。 复不过时:返回不超过预定的时日。

(3)癠(jí):通“瘠”,引申为有病。 色容不盛:面上忧愁的神色不充分。

(4)疏节:疏略的礼节。

(5)没(mò):死。 不能:不忍心。 手泽:手汗,手迹。 焉尔:于是,在这里。 杯圈:饮食器具。

【译文】

《礼记》说:父母呼唤,儿女要应答唯而不应答诺。手上正在做的事情,立即放下。口中含着的食物,立即吐出。仅仅急走还不够,要跑着去。双亲年老,儿女出门要说清地方,不可更改,回家也不超过预定的时间。双亲生病,儿女面上的忧愁之色若不充分,那是孝子礼节疏略了。父亲去世,留下的书籍儿女不忍心翻阅,因为书上有父亲的手泽。母亲去世,留下的饮食器具,儿女也不忍心动用,因为器具上有母亲口饮润泽的气息。

【点评】

同是应答,唯比诺快;同是急走,跑比趋快。投之、吐食,是为了更快地执行父亲的指令。改变出行地方,会导致双亲不知往何处召唤;超过时间,会招致双亲的担忧。孝子的心迹,通过这些细节,可以体现出来。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1)。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2)

【注释】

(1)曾子:曾参,字子舆,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老:指父母。 乐:使快乐。 志:心意,意愿。 乐其耳目:指用礼乐使父母的耳目愉快。 寝(qǐn)处(chǔ):坐与寝,指日常生活。 忠养:尽心而养,不仅养口体,更要养情志。

(2)至于:甚至,连。 尽然:完全这样。

【译文】

曾子说:孝子侍养父母,使他们内心愉悦,不违背他们的心意,用礼乐使他们耳目愉快,使他们起居安适,在饮食上,更要尽心照顾。父母亲所爱的,自己也爱;父母亲敬重的,自己也敬重。甚至连父母亲所喜欢的犬马,也要尽心爱护,更何况是父母所爱的人呢?

【点评】

孝子侍奉父母,以养志为主。

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1)。父母有过,谏而不逆(2)

【注释】

(1)恶(wù):厌恶,憎恨。

(2)过:过失,过错。 谏(jiàn):用语言规劝。 逆:违背。

【译文】

曾子说:父母喜爱自己,自己要内心喜悦而不能忘记;父母讨厌自己,自己要心怀恐惧而不能怨恨。父母有过失,要用委婉的话去规劝,但不能顶撞父母。

【点评】

喜、惧、谏,是子女孝爱父母的正确方法;忘、怨、逆,是不孝的表现。

《内则》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1)。谏若不入,起敬起孝(2)。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3)。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4)

【注释】

(1)下气:气息和顺。 怡色:脸色和悦。 柔声:声音柔和。 谏(jiàn):规劝。

(2)起:悚然,兴起,更加振作。

(3)说(yuè):通“悦”,高兴。 乡党州闾(lǘ):二十五家为闾,五百家为党,二千五百家为州,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孰谏:反复恳切地规劝。

(4)挞(tà):鞭打。 疾:怨恨。

【译文】

《内则》说:父母有过失,子女要低声下气,和颜悦色地规劝。如果父母不听,子女要更加孝敬。等到父母高兴了,就再去规劝。如果父母因规劝而不高兴,子女与其父母因过错而得罪乡党邻里,宁可自己因反复恳切地规劝而得罪父母。如果父母发怒不高兴,把子女打得头破血流,子女也不能怨恨父母,反而要对父母更加孝敬。

【点评】

下、怡、柔,都含有和顺的意思。规劝父母,容易冒犯,所以子女要和顺。规劝父母,惹得父母不高兴,罪过还算小。父母如果因过错而得罪了乡党邻里,那罪过就大了。二者权衡比较,宁可反复规劝父母。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1)。疾止复故(2)

【注释】

(1)疾:病。 冠者:成年人。 栉(zhì):梳理头发。 翔:张开两臂。 惰:戏笑轻慢之言。 御:用。 变味:指肉吃得少。肉多吃,则变味。 变貌:指酒吃得少。酒饮多了,则变貌。 矧(shěn):齿龈,齿根。大笑则露出牙齿。 詈(lì):怒骂。

(2)故:往常。

【译文】

父母生病,成年的儿子不梳理头发,行走时不张双臂,说话时不轻慢嬉笑,不接触音乐,肉吃得少,酒饮得少;不能大笑露出牙齿,不能大怒骂人。父母病好了,子女才恢复正常生活。

【点评】

这章是说,父母生病时,子女应有的礼容。

《内则》曰: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1)

【注释】

(1)没(mò):去世。 贻(yí):遗留,留下。 令名:美名。 果:果断。

【译文】

《内则》说:父母虽然去世了,子女将要做一件好的事时,一想到能给父母带来美好的声誉,就必须果断地去做;同样,将要做一件不好的事时,一想到会给父母带来羞辱,就坚决不做。

【点评】

子女对孝念念不忘,就会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关系到父母的荣辱。所以,君子把谨慎处事也当作孝。

《祭义》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1)。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2)

【注释】

(1)既降:已经降临。 履(lǚ):踏,踩。 凄怆(chuàng):凄凉,悲伤。

(2)濡(rú):沾湿,润泽。 怵(chù)惕(tì):恐惧警惕。

【译文】

《祭义》说:秋天,霜露降临大地,君子踏着霜露,心中必定产生悲伤的情感,这并不是因为天气的寒冷,而是想到了九泉之下的亲人。春天,雨露已经润湿大地,君子踩着湿润之地,心中必定产生恐惧警惕的情感,这并不是因为春雨,而是好像见到了地下的亲人。

【点评】

霜露降临,万物感受到肃杀的阴气,君子就会想起逝去的双亲,自然悲伤。春雨润泽,万物感受到勃勃的生气,君子想到双亲,就好像见到他们一样。

君子之祭也,必身亲莅之(1)。有故,则使人可也(2)

【注释】

(1)莅(lì):临,到。

(2)有故:指因患病之类的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祭祀。 使人:派人替代。

【译文】

君子祭祀,通常一定要亲自参加。如果有特殊缘故不能参加,那才可以使人替代。

【点评】

亲自参加祭祀,是为了表达诚意;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时间又不等人,因此,可以派人替代。

《曲礼》曰:君子虽贫,不粥祭器(1)。虽寒,不衣祭服(2)。为宫室,不斩于丘木(3)

【注释】

(1)虽:即使,即便。 粥(yù):通“鬻”,出卖。

(2)衣(yì):穿。

(3)丘木:指墓地上的树木。

【译文】

《曲礼》说:君子即使贫穷,也不肯变卖祭器。即使寒冷,也不肯穿那祭服。建造房屋即使缺乏木材,也不肯砍伐祖先墓地上的树木。

【点评】

出卖祭器,就无法祭祀;穿了祭服,就亵渎了祖先;墓上的树木是用以庇护祖先墓室的,若去砍伐,就怠慢了祖先。

孔子曰:父母生之,续莫大焉(1)。君亲临之,厚莫重焉(2)。是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3)

【注释】

(1)续:承续,传接。 焉:指示代词。于此,在这件事上。

(2)君亲:指父母亲。《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厚:深厚,深重。

(3)悖(bèi):违背,违反。

【译文】

孔子说:父母生养了自己,自己承续了父母的身体血统,是父母生命最大的延续。父母如同君主对待臣子一样严格地教育管理自己,是人伦中最大的厚爱。所以,不孝爱自己的父母而去孝爱别人的父母,这叫作违背道德;不敬爱自己的父母而去敬爱别人的父母,这叫作违背礼义。

【点评】

宋代理学家真德秀说:“父母生下我,我承续着父母的血统,恩情还有比这更大的吗?父母抚育教导子女,人伦中还有比这更深厚的吗?”

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1)。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2)。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3)。此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4)

【注释】

(1)事亲:侍奉父母亲。 居:家居。 致:极其,尽量。 其:指子女。 养:赡养,奉养。 乐:愉悦,高兴。 忧:忧虑,担心。 丧:指父母逝世。 严:庄严,肃穆。

(2)居上:身居高位,指身为诸侯国君。 为下:身处下位,指为人臣下。 乱:作乱犯上。 丑:同类,众类,此处指身为奴仆隶役之类的人。争:争斗。

(3)刑:刑戮。 兵:兵器,此处指以兵器相杀戮。

(4)日:每天。 三牲:猪、牛、羊,是最高等级的供养。

【译文】

孝子侍奉父母亲,日常居家要表达最大的敬意,供养物质要保持最愉悦的心态,父母生病时要怀着最忧虑的心情,父母去世要极尽悲痛。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这样才算是侍奉父母亲尽了孝道。侍奉父母亲的人,身居高位不骄傲自大,身处下位不犯上作乱,身为低贱不激忿争斗。骄傲自大会招致灭亡,犯上作乱会被处刑罚,激忿争斗会遭兵器杀戮。这三戒不除去,即使每天给父母供奉猪、牛、羊俱全的美味佳肴,还是不孝之子。

【点评】

子女侍奉父母,自始至终,一丝一毫,都尽心尽力,可称得上孝了。骄傲自大、犯上作乱、激忿争斗这三戒不除去,灾祸就会降临到父母亲身上,那是最大的不孝。即使给父母最好的物质供养,又哪能补救自己的不孝呢?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1)。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2)。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3)。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4)。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5)

【注释】

(1)惰:懒惰。 支:通“肢”。

(2)博奕(yì):赌博下棋。 好(hào)饮酒:嗜好喝酒。

(3)私:偏私,偏爱。 妻子:妻和子。

(4)从(zòng):通“纵”,放纵。 耳目之欲:声色欲望。 戮(lù):羞辱,羞耻。

(5)好勇斗狠:好逞勇武,以狠争胜。狠,暴戾。

【译文】

孟子说:世俗所说的不孝,一般有五种:四肢懒惰,不顾念父母的供养,这是一不孝。赌博下棋,嗜好喝酒,不顾念父母的供养,这是二不孝。喜好钱财,偏私妻室儿女,不顾念父母的供养,这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使父母因此受到耻辱,这是四不孝。好逞勇武,凶狠斗殴,危及父母,这是五不孝。

【点评】

本章罗列了五种不孝的名目,来警戒子女。世上之人犯这过失的很多,总的原因,就是没有顾念到父母的供养,以至于最后使父母受到羞辱,甚至危及父母。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1)。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2)?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3)。五者不遂,烖及其亲,敢不敬乎(4)

【注释】

(1)遗体:父母身体的延续。

(2)行:行事。 敬:认真,慎重。

(3)庄:庄重。 忠:尽心尽力。 莅(lì)官:做官。 信:诚实,讲信用。 陈(zhèn):通“阵”,战阵,战场。

(4)遂:成功,实现。 烖(zāi):通“灾”,灾祸。

【译文】

曾子说:子女的身体,是父母身体的延续。延续着父母的身体去行动做事,敢不慎重吗?日常起居不庄重,是不孝。侍奉君主不尽心,是不孝。当官处事不认真,是不孝。朋友交往不讲信用,是不孝。战场上作战不勇敢,是不孝。五个方面都做不到,灾祸延及父母,敢不慎重吗?

【点评】

强调庄、忠、敬、信、勇,都是要求自己言行要严谨慎重。言行如果不慎重,轻的来说,会使父母受到羞辱;重的来说,会给父母带来灾祸。

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1)

【注释】

(1)五刑:指墨(刺面)、劓(yì,割鼻)、剕(fèi,断足)、宫(去势)、大辟(处死)。 属:种类。

【译文】

孔子说:墨、劓、剕、宫、大辟的罪名共三千条,所有这些罪行没有比不孝更严重的了。

【点评】

圣人用孝来治理天下,所以,对不孝的惩罚特别严厉。种种罪恶,都由不孝而起。朱子用本章结尾,垂示警戒的意味很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