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产蛋鸭的饲养管理
母鸭从开始产蛋,直到淘汰,均称产蛋期。一般蛋用型麻鸭从150~500天,为第一个产蛋年,经过换羽后可以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但生产性能逐年下降,所以生产中一般多利用一个产蛋年。
(一)掌握蛋鸭的生理特点和要求
1.胆大而性情温顺
与青年鸭相比,开产以后,鸭的胆子逐渐大起来,敢于接近陌生人。开产后的鸭性情温顺,喜欢离群独处。开产后的鸭子,进鸭舍后就独个儿伏下,安静地休息,不乱跑乱叫,放牧出去,喜欢单独活动。
2.采食量大
蛋鸭产蛋强度大,产蛋量高,食欲好,食量大,机体代谢旺盛,消耗的营养物质特别多,所以对饲料要求条件高。如果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或营养不全,会影响产蛋量、蛋壳质量和鸭的健康。
3.生活规律性强
蛋鸭一般在深夜1~2时产蛋,此时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最适合鸭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此时如果遭到应激,如突然停止光照或人员走进,易引起骚乱,出现惊群,影响产蛋。在管理上,何时放鸭,何时喂料,何时休息,都会形成一定次序,如果次序被打破(如改变喂料餐数,大幅度调整饲料品种或改变光照、休息等时间),都会引起蛋鸭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减产或停产。所以,要保持鸭舍环境稳定,操作规程相对固定。
(二)了解影响产蛋的因素
1.育成鸭的品质
优质育成鸭是蛋鸭高产的基础,只有培育出优质的育成鸭,才能使其生产潜力充分表现。优质育成鸭的标准如下。一要品种优良。蛋鸭产蛋首先是由其品种决定的。品种是取得高产的先决条件。所以应根据饲养条件和管理技术,选择适于本地饲养的高产品种。二是鸭群要健康。只有健康的育成新母鸭,才具有较强的生活力、适应力和抵抗力。培育过程中要加强饲料饲养和环境卫生等管理,减少病原感染和各种疾病发生。三是鸭群要均匀整齐。鸭群的均匀整齐性直接关系到鸭群开产的一致性、高峰产蛋率上升的幅度和蛋品的大小,即影响蛋鸭的产蛋性能。培育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注意分群,减少疾病发生,并加强体重管理,保证每一只鸭都能发育良好,培育出体重均匀一致的优质鸭群。
2.营养因素
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必须充分供应。要达到持续高产的水平,除品种是先天因素外,日粮中营养物质全面和平衡,数量满足需要,这是保持高产稳产的必需条件。这既要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又要善于观察鸭群的状态,提供适于该群体需要的日粮,才能创造高产成绩,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较复杂,对产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和光照。
(1)温度 为了充分发挥优良蛋鸭品种的高产性能,除营养、光照等因素外,还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鸭虽然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影响产蛋量、蛋重、蛋壳厚度和饲料的利用率,也影响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鸭没有汗腺散热,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体热散发慢,尤其在圈养而又缺乏深水活水运动场的情况下,由于高温影响,采食量减少,正常生理机能受到干扰,蛋重减轻,蛋白变稀,蛋壳变薄,产蛋率下降,严重时会引起中暑;若环境温度过低,鸭体为了维持体温,势必需要很多能量,使能量利用率明显下降;当外界环境处在冰冻(0℃以下)的情况时,鸭群行动迟钝,产蛋率明显下降。
成鸭适宜的环境温度是5~27℃。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是13~20℃,此时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处在最佳状态。因此,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特别要做好冬季的防风保温工作,提供理想的产蛋环境温度,以获得最高的产蛋率。
(2)光照 光照时间长短、光照强度的大小以及光照制度等都影响蛋鸭的生产性能。合理的光照,能使青年鸭适时开产,使产蛋鸭提高产蛋量;不合理的光照,会使青年鸭的性成熟提前或推迟,使产蛋鸭减产停产,甚至造成换羽。
光照时间的长短影响鸭的性器官发育和卵泡的成熟排卵。较长的光照时数可促进性器官发育和卵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内,为了防止青年鸭过于早熟(早熟的鸭性器官发育与体发育不协调,即体发育没有成熟,产蛋率上升慢,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短),要控制光照时间;即将进入产蛋期时,为促进卵巢发育和卵泡的成熟排卵,要逐步增加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逐渐增至16~17小时并保持稳定),提高光照强度,使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期后,要稳定光照制度(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目的是保持连续高产。
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如灯泡高度离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鸭舍按1.3~1.5瓦计算,大约30米2的鸭舍装一盏45瓦的灯泡。灯与灯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悬挂的高度要相同。大灯泡挂得高,距离宽,小灯泡则相反。实际使用时,通常不用60瓦以上的灯泡,因为大灯泡光线分布不匀、费电。日光灯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也不使用。灯泡必须加罩,使光线照到鸭的身上,而不是照着天花板。鸭舍灰尘多,灯泡要经常擦拭,保持清洁,以免蒙上灰尘,影响亮度。
光照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逐渐增加光照。进入产蛋期(17~18周龄以后),逐渐增加光照,每次增加0.5~1小时,维持1周后再增加,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17小时。光照强度逐渐增强,直至达到每平方米8勒克斯照度。二是光照要与饲养密切结合。进入产蛋期前后,要改变日粮配方,提高营养水平和增加饲喂量,也应该相应增加光照时数,否则生殖系统发育慢,易使鸭体积聚脂肪,影响产蛋率。同样,增加光照时,也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和增加喂饲量,否则会造成生殖系统与整个体躯的发育不协调,也会影响产蛋率。所以,两者要结合进行,在改变日粮的同时或提前1周,增加光照时间。三是光照效果的显示一般需要7~10天,故在产蛋期内,不能因为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时数或提高光照强度。四是光照制度要稳定。每日的光照时数要一定,每天的开关灯时间要固定,光照强度要稳定。也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忽强忽弱,否则,将使产蛋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影响产蛋率。五是保证光照系统正常使用和洁净安全。及时更换损坏的光源,定期清理光照系统的灰尘。
(3)通风 根据不同季节保持适宜的通风量。特别要注意冬季的通风,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关系,防止一味保温而忽视通风导致舍内空气污浊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饲养管理因素
鸭的活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果经常改变,势必会引起产蛋率的下降。如喂料不定时定量,饮水不足,运动场太小,垫料潮湿,受惊骚动,饲料突变,突然噪声等都会使产蛋减少。
5.健康因素
只有健康的鸭群才能充分发挥出生产潜力。鸭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发生疾病,必然影响产蛋。因此,产蛋期要搞好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增加抗病能力,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持鸭群的高产稳产。
(三)做好产蛋鸭的转群入舍
1.做好入舍的准备
(1)检修鸭舍和设备 转舍前对鸭舍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理。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排水系统以及各种设备用具,如有异常立即维修,保证鸭入舍后完好能正常使用。
(2)清洁消毒 淘汰鸭后或新鸭入舍前2周对蛋鸭舍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清洁消毒步骤如下。先清扫。清扫干净鸭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和灰尘,清扫干净设备上的垃圾和灰尘。再冲洗。用高压水枪把地面、墙壁、屋顶和设备冲洗干净,特别是地面、墙壁和设备上的粪便。最后彻底消毒。如鸭舍能密封,可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如果鸭舍不能密封,用5%~8%火碱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用5%的甲醛溶液喷洒屋顶和设备。对料库和值班室也要熏蒸消毒。用5%~8%火碱溶液喷洒距鸭舍周围5米以内的环境和道路。如果运动场,可以使用5%的火碱溶液或5%的甲醛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3)物品用具准备 所需的各种用具、必需的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要在入舍前准备好,进行消毒;饲养人员安排好,定人定舍(或定鸭)。
2.转群入舍
(1)入舍时间 蛋鸭开产日龄一般为150天,在110天左右就已见蛋,最好在90~100天转入蛋鸭舍。提前入舍使青年鸭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环境,适应环境,互相熟悉,形成和睦的群体,并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如果入舍太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鸭由于受到转群惊吓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产蛋期死淘数。
(2)选留淘汰 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的优质鸭。剔除过小鸭、瘦弱鸭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鸭。
(3)分类入舍 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鸭群里仍会有一些较小鸭和较大鸭,如果都淘汰掉,成本必然增加,造成设备浪费。所以入舍时,分类入舍,将较小的鸭和较大的鸭分别放在不同的群体内,采取特殊管理措施。如过小鸭放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和易于管理的区域,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或增加喂料量,促进其生长发育;过大鸭可以进行适当限制饲养。入舍时每个群体一次入够,避免先入为主而打斗。
(4)减少应激 转群入舍、免疫接种等工作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鸭、运鸭等动作要轻柔,切忌太粗暴。入舍前在料槽内放上料,水槽中放上水,并保持适宜光照,使鸭入舍后立即能饮到水,吃到料,有利于鸭尽快熟悉环境,减弱应激;饲料更换有过渡期,即将70%前段饲料与30%后段饲料混合饲喂2天,50%前段饲料与50%后段饲料混合饲喂2天,30%前段饲料与70%后段饲料混合饲喂2天,之后全部使用后段饲料,避免突然更换饲料引起应激;舍内环境安静,工作程序相对固定,光照制度稳定;地面要铺细沙,设产蛋窝。开产前后应激因素多,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开产前后每千克饲料添加维生素C 25~50毫克或加倍添加多种维生素。入舍和防疫前后2天在饲料中加入氯丙嗪,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毫克;或前后3天内在饲料中加入延胡索酸,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毫克;或前后3天在饮水中加入速补-14、速补-18等抗应激剂。
(四)注意产蛋鸭的一般饲养管理
优良的蛋鸭品种,如绍鸭、金定鸭、麻鸭、卡基·康贝尔鸭等,在150日龄时产蛋率已达50%,至200日龄时,可达到90%(产蛋高峰)。这时,如饲养管理得当,高峰可维持到200天(到450日龄)以上,才开始有所下降。根据蛋的变化情况和鸭的体重变化情况将产蛋期分为产蛋初期(150~200日龄)、产蛋前期(201~300日龄)、产蛋中期(301~400日龄)和产蛋后期(401~500日龄)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各有侧重。
1.产蛋初期和前期的饲养管理
新鸭开产以后,此时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这是蛋鸭一生中较为容易饲养的时期。产蛋初期和前期产蛋率逐渐上升到高峰(一般到200日龄左右,产蛋率可以达到90%,以后继续上升到90%以上),蛋重逐渐增加(初产蛋只有40克,到200日龄可以达到全期蛋种的90%,250日龄可以达到标准蛋重),鸭的体重稍有增加,对营养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充足的营养、维持适宜的环境,使鸭的产蛋率尽快上升到最高峰(产蛋周期一定的情况下,一般是高峰上的越高,总产蛋量就越多),避免由于饲养管理而影响产蛋率上升。
(1)饲料饲养 及时更换产蛋饲料。15~16周将青年鸭饲料更换为产蛋鸭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18%~22%,补足矿物质饲料。
每天饲喂3~4次,让蛋鸭自由采食,吃好吃饱,并注意喂夜餐。喂料时,一定要同时放盛水的水槽,并及时清理水槽中残渣,做到吃食、饮水、休息各三分。保证饮水充足洁净。
(2)注意观察 通过观察及时发现饲养和管理中的问题,随时解决。
① 观察蛋重 产蛋初期和前期,蛋重处在不断增加中,越产越大,蛋重增加快,说明饲养管理好,增重慢或下降,说明饲养管理有问题。
② 观察蛋形 正常蛋是卵圆形的,蛋壳光滑厚实,蛋壳薄而透亮。如果蛋的大端偏小,是欠早食。小头偏小是偏中食。有沙眼或粗糙,甚至软壳,说明饲料质量不好,特别是钙质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应添喂骨粉、贝壳粉和维生素D。
③ 观察产蛋时间 正常产蛋时间为深夜2时至早晨8时,推迟产蛋时间,甚至白天产蛋,蛋产得稀稀拉拉,说明营养不足,要及时补喂精料。
④ 观察体重 一般来说,体重变动是蛋鸭产蛋状况的晴雨表,因此观察蛋鸭体重变化,根据其生长规律控制体重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一般开产日期体重要求在1400~1500克的占85%以上。对刚开产的鸭群,以及产蛋至210日龄、240日龄、270日龄以及300日龄的鸭群进行称重。称重在早晨空腹进行,每次抽样应占全群的10%。若体重维持原状或变化不大,说明饲养管理得当;若体重较大幅度地增加或下降,都说明饲养管理有问题。
⑤ 观察产蛋率 产蛋前期的产蛋率是不断上升的,早春开产的鸭,上升更快,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如产蛋率高低波动,甚至出现下降。要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
⑥ 观察羽毛 羽毛光滑、紧密、贴身,说明饲料质量好;如果羽毛松乱,说明饲料差,应提高饲料质量。
⑦ 观察食欲 无论圈养或放牧,产蛋鸭(尤其是高产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抢食,表现食欲强,宜多喂。否则,就是食欲不振,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促其恢复正常。
⑧ 观察精神 健康高产的蛋鸭精神活泼,行动灵活,放牧出去,喜欢离群觅食,单独活动,进鸭舍后就逐个卧下,安静地睡觉。如果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则是体弱有病,应及时从饲料管理上进行补救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使其恢复健康。
⑨ 观察嬉水 如有水上运动场,健康的、高产的蛋鸭,下水后潜水时间长,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湿。鸭怕下水,不愿洗浴,下水后羽毛沾湿,甚至沉下,上岸后双翅下垂,行动无力,是产蛋下降预兆,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加喂动物性饲料,并补充点鱼肝油,以喂水剂鱼肝油较好,拌入粉料中喂,按每只每日给1毫升,喂3天停3天,按每只每日喂0.5毫升,连续喂10天,以挽救危机,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3)细心管理
① 注意采食量 对鸭群每日采食量做到心中有数,一般产蛋鸭每日喂配合料150克左右,外加50~150克青绿饲料,如采食量减少,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然连续3天采食量下降,第4天就会影响产蛋量。
② 细致观察粪便 粪便的多少、形状、内容物、气味等给人以许多启示,饲养人员应该熟悉。如拉出的粪便全为白色,说明动物性饲料没被吸收。把粪便放在水中洗一下呈蓬松状,白的不多显示动物性饲料喂量恰当。
③ 检查产蛋状况 检查产蛋状况更为重要,早上捡蛋时留心观察鸭舍内产蛋窝的分布情况,鸭子每天产蛋窝的多少一般有规律可循,每天产蛋的个数和重量要心中有数,最好记录在册,并绘成图表与标准相对照,以便掌握鸭群的产蛋动向。
(4)增加光照 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从产蛋开始,每日增加光照20分钟,直至16小时或17小时;光照强度5勒克斯,每平方米鸭舍1.4瓦或每18米2鸭舍一盏25瓦上有灯罩的电灯(安装高度2米);灯泡分布均匀,交叉安置,且经常擦洗清洁,晚间点灯只需采用朦胧光照即可。不要突然关灯或缩短光照时间,以免引起惊群和产畸形蛋,如果经常断电,要预备煤油灯或其他照明用具。
(5)保证饲养管理稳定 蛋鸭生活有规律,但富神经质,性急胆小,易受惊扰。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饲料品种不可频繁变动,不喂霉变、质劣的饲料。二是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尽量保持稳定,养鸭人员也要固定,不常更换。三是舍内环境要保持安静,尽力避免异常响声,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不使鸭群突然受惊,特别是刚产头几个蛋时,使之如期达到产蛋高峰。四是饲喂次数与饲喂时间相对不变,如本来一天喂4次,突然减少饲喂次数或改变饲喂时间均会使产蛋量下跌。五是要尽力创造条件,提供理想的产蛋环境,特别注意由气候剧变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留心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准备工作;每天要保持鸭舍干燥,地面铺垫稻草,鸭子每次放水归巢之前,先让其在外梳理羽毛,待毛干后再放入舍内;保持光照制度的稳定。六是在产蛋期间不随便使用对产蛋率有影响的药物,如喹乙醇等,也不注射疫苗,不驱虫。
(6)公母合理搭配 搭配合理的公鸭,每天入群嬉水促“性”,鸭“性”头越大,产蛋越多。一般的种鸭,公、母比1∶(15~20),用于产蛋的商品鸭群按2%~5%比例投入公鸭。尽管公鸭不下蛋,但对母鸭有性刺激作用,可促进母鸭高产。
2.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
当产蛋率达90%以上时,即进入盛产期,经过100多天的连续产蛋后,蛋鸭体力消耗非常大,健康状况已经不如产蛋初期和前期,所以对营养的要求很高。若营养满足不了需求,产蛋量就要减少,甚至换毛,这是比较难养的阶段。本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维持高产,力求使产蛋高峰达到400日龄以后。
在此期间应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营养浓度,喂给含19%~20%蛋白质的配合饲料,每只鸭每日采食量为150克左右,并适当增喂颗粒型钙质和青饲料,此时蛋鸭用料可通过观察蛋鸭所排出的粪便、蛋重、产蛋时间、壳势、鸭身羽毛等变化进行调整。盛产期间蛋鸭保持产蛋率不变,蛋重8个/500克,且稍有增加,体重基本不变,说明用料合理,此时体重如有减轻,增喂动物性饲料;体重增大,可将饲料的代谢能降下来,适当增喂青饲料,控制采食量,但动物性饲料保持不变。为降低饲料成本,应积极利用当地工业副产品,如啤酒糟、味精糟等,鱼粉要注意质量,如始终向信誉较好、质量稳定的卖主购入,防止其饲料掺假掺杂,影响产蛋变化。
另外,如有条件应加强鸭群的放牧,让其在田间、沟渠、湖泊中觅食小鱼、小虾、河蚌、螺蛳和蚯蚓等动物性饲料。然后再适当补喂植物性饲料,以满足蛋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如果舍饲,需给蛋鸭补喂10%的鱼粉和适量的蛋禽用多种维生素。
3.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经过8个多月的连续产蛋以后,到了后期产蛋高峰就难以保持下去了,但对于高产品种(如绍鸭),如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具体说,450日龄以前,产蛋率达85%左右,470日龄时产蛋率为80%左右,500日龄时产蛋率为75%左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要认真做好,如稍不谨慎,产蛋量就会减少,并换毛。此后要停产3个月,甚至更长,短期内就无法再把产蛋率提上去。
(1)要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 如果鸭群的产蛋率仍在80%以上,而鸭子的体重却略有减轻的趋势,此时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如果鸭子体重增加,身体有发胖的趋势,但产蛋率还有80%左右,这时可将饲料中的代谢能降下来或适当增喂粗饲料和青饲料,或者控制采食量;如果体重正常,产蛋率亦较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应比上阶段略有增加;如果产蛋率已降到60%左右,此时已难以上升,无需加料。
(2)控制光照 每天保持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减少。如产蛋率已降至60%时,可以增加光照时数到17小时直至淘汰。
(3)操作规程稳定 操作规程要保持稳定,避免一切突然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
(4)注意天气变化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气候突变给蛋鸭造成的不良影响。
(5)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 如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可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
(五)搞好产蛋鸭的季节管理
鸭舍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直接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而变化,因此,要养好产蛋鸭,必须结合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产蛋鸭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现将产蛋鸭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春季饲养管理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日照时间逐日延长,气候条件对产蛋很有利,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创造稳产、高产的环境。春季首先要加足饲料,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要满足需要,这个季节里优秀的个体,产蛋率有时会超过百分之百。其次还要注意保温,该季节的前期会偶有寒流侵袭,春夏之交,天气多变,会出现早热天气,或出现连续阴雨,要因时制宜,区别对待,保持鸭舍内干燥、通风,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如逢阴雨天,要适当改变操作规程,缩短放鸭时间。舍内垫料不要蓄积得过厚,要定期进行清除,每次清除垫草时,要结合进行一次消毒。
2.梅雨季节的饲养管理
春末夏初,南方各省大都在6月末和6月出现梅雨季节,常常阴雨连绵,温度高、湿度大,有些低洼地常有洪水发生,此时稍不谨慎就会出现掉蛋、换毛。梅雨季节管理的重点是防霉、通风。
(1)注意通风 敞开鸭舍的门窗(草舍可将前后的草帘卸下),充分通风,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高温高湿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氨中毒。
(2)保持干燥 要勤换垫草,保持鸭舍内干燥;要疏通排水沟,保持运动场干燥,不可积存污水。
(3)饲料要优质 严防饲料发霉变质,每次进料不要太多,饲料应保存在干燥之处,运输途中要防止雨淋,发霉变质的饲料绝对不可用来喂鸭。
(4)加强消毒 鸭舍应定期进行消毒,舍内地面最好铺砻糠灰,既能吸潮气,又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5)应及时修复围栏、鸭滩 运动场如出现凹坑,要及时垫平。
3.夏季的饲养管理
6月底至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管理不好,不但造成产蛋率下降,而且还会造成鸭的死亡,但此时若能精心饲养,鸭子的产蛋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这个时期的管理重点是防暑降温。
(1)减少屋顶的辐射热 可将鸭舍刷白,或种植丝瓜、南瓜,让藤蔓爬上屋顶,隔热降温。运动场(鸭滩)搭凉棚,或让南瓜、丝瓜的藤蔓爬上去遮阴。
(2)加强通风 将鸭舍内的门窗敞开,草屋前后墙上的草帘全部卸下,以加速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可安装排风扇或吊扇,进行通风降温。
(3)改善管理制度 早放鸭,迟关鸭,增加中午休息时间和下水次数。傍晚不要赶鸭入舍,夜间让鸭露天乘凉,但需在运动场中央或四周点灯照明,防止老鼠、野兽危害鸭群。
(4)充足供水 供水不能中断,全天保持有充足、洁净的饮水,最好饮凉井水。
(5)保证营养 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应当多喂些水草等青料,提高精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饲料要保持新鲜,现吃现拌,以防腐败变酸。
(6)降低饲养密度 适当疏散鸭群,以降低舍温。
(7)保持卫生 鸭舍及运动场要勤打扫,水盆、料盆吃一次洗一次,保持卫生和地面干燥。
(8)防雨 防止雷阵雨袭击鸭群
4.秋季的饲养管理
进入9月、10月,正是冷暖空气交替的时候,此时气候多变,如果养的是上一年孵出的秋鸭,经过大半年的产蛋,鸭子的身体较疲劳,稍有不慎,就要停产换毛,故群众有“春怕四,秋怕八,拖过八,生到腊”的谚语。所谓“秋怕八”,就是指农历八月是个难关,既有保持80%以上产蛋率的可能性,也有急剧下降的危险,此时的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补充光照 每日光照时间(自然光照加补充光照)不少于16小时。
(2)舍内环境稳定 要克服气候变化的影响,使鸭舍内的小气候变化幅度不要太大。
(3)适当增加营养 注意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注意适当补充无机盐饲料,最好在鸭舍内另置无机盐盆,任鸭自由采食。
(4)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应当尽量保持相对稳定
5.冬季的饲养管理
从11月底至来年2月上旬,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也是日照时数最少的时期。如果蛋鸭群管理不善,会产蛋减少,耗料增加,甚至诱发疾病,影响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冬季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防寒保温和保持一定的光照时数。
(1)加强防寒保暖 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是14~20℃,最低不低于6℃。因此,冬季搞好保暖防寒是至关重要的。
① 减少鸭舍散热量 冬季舍内外温差大,鸭舍内热量易散失,散失的多少与鸭舍墙壁和屋顶的保温性有关,加强鸭舍保温管理有利于减少舍内热量散失和保持舍内温度稳定。入冬前后,应对鸭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修整,鸭舍要用隔热材料如塑料布封闭敞开部分,北墙窗户可用双层塑料布封严。鸭舍所有的门最好挂上棉帘或草帘。屋顶可用塑料薄膜制作简易天花板,墙壁特别是北墙窗户晚上挂上草帘可增强屋顶和墙壁的保温性能,可提高舍温3~5℃。可建一座与鸭舍相连的塑料大棚,这是保温防寒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果鸭舍的保温层厚、密闭性能好,塑料大棚的采光面积大,即使夜间室外气温达零下10℃时,鸭舍和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也可保持在10℃以上。塑料大棚与鸭舍应连接紧密,而且内部要畅通,这样有利于蛋鸭采食、饮水和运动。塑料大棚的面积应是鸭舍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塑料大棚内的南边设置水槽和食槽;如是大棚养鸭的棚外四周可用稻草或麦秸编成的草毡围实,外围再围上一层尼龙薄膜。鸭群活动场可筑高墙等挡风屏障。
② 铺设垫草 利用厚垫草的发酵热来提高舍温,创造蛋鸭生理需要的适宜温度环境。具体可在鸭舍内墙四周产蛋区内垫一尺(或30厘米)厚的软草料,早晨收蛋后将窝内的旧草撒铺在鸭舍内,每天晚上鸭群入舍前添些新草作产蛋窝,这样垫草逐渐积累,数日出一次,既保温又可节省人力。
③ 增加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可饲养鸭8~9只,以利用体热保暖。
(2)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 调整日粮营养浓度 冬季外界温度低,鸭体对维持需要的能量增多,必须提高饲料中能量含量,还要供给青饲料或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喜腥”是鸭的重要食性,缺乏动物性饲料会影响鸭群的产蛋率,在冬季必须定期额外补饲一些动物性饲料,如使用一些屠宰厂下脚料,煮熟后连肉带汤拌饲料让鸭群采食等。
② 合理喂饲 冬季可以使用干粉料,如果采用湿拌料时应该用温水拌料以促进鸭得采食。但是,要注意每次用温水拌料的量要合适,不能一次拌得太多使鸭在较长时间内吃不完。如果使用井水或自来水拌料则要考虑严寒天气的早晚低温问题,湿料温度过低会影响鸭的采食。夜间补饲也十分重要,据试验,补夜饲的鸭群比不补夜饲的鸭群可多产蛋10%左右。夜间补饲应供足饮水,而且所补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不可过高。适当喂饲一些青绿饲料有助于保持鸭的健康和高产,可以在每天中午为鸭群提供一些切碎的青菜、白菜叶、胡萝卜缨等。
③ 保证洁净饮水 鸭在采食过程中经常是吃几口饲料后马上去饮水,饮几口水后再回来吃料。这种行为表现主要是因为鸭在采食的时候总是大口吞咽,而鸭的唾液腺不发达,需要在吞咽后饮水以帮助食物进入食道中后段。如果饮水不足会严重影响鸭的采食量,进而影响鸭群的产蛋性能。低温季节如果水温过低会降低鸭的饮水量,进而导致采食量的下降。因此,在严寒的天气里,尽量让鸭群饮用温水,以帮助提高采食量。寒冷的时候让鸭群饮用温水还有助于减少鸭体热损失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降雪后要及时清扫运动场的积雪,防止鸭吃雪和饮雪水。
④ 光照管理 冬季自然光照少,鸭脑垂体内分泌腺活动减少而导致产蛋率大幅下降,这就要求必须进行人工补充光照。一般要求每天的光照时数不能少于18小时。补光用的光源要用白炽灯,不能用节能灯或日光灯,可在鸭舍内每10~20米2安装一盏40~60瓦的灯泡,灯泡距鸭背2米高,并装上灯罩,使光线集中照射在鸭体上,光照要均匀。深夜为便于蛋鸭饮水和采食,鸭舍内可点灯到天亮,但光照强度不必太强,仅看得见即可。如遇停电等,要用应急灯代替。
⑤ 注意加强运动 冬季高产蛋鸭只在鸭舍和塑料大棚内进行少量运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塑料大棚外建一个大于鸭舍面积一倍以上的运动场,在天气暖和时可放鸭群在舍外运动场进行活动。鸭属水禽,只有入水后方能发挥其全部活动功能。因此,可在鸭场内建造一个供蛋鸭戏水的人工水池。人工水池有几个优点:一是无污染,水质好;二是冬暖夏凉;三是引水和排水完全由人工控制,水位稳定。
(3)保持空气新鲜 冬季粪便发酵分解虽然缓慢,但由于鸭舍密封严密,舍内有害气体易超标,使空气污浊,因此要按时清粪,每3~4天要清粪一次;在保温前提下应注意通风,特别要处理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生产中易出现重视保温忽视通风的情况,结果致使舍内空气污浊,氧气含量降低,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对鸭群产生强烈应激,甚至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通风是十分必要的。舍内温度高时可适当增加通风量,舍内温度不高但空气污浊时也要适量通风,必要时可采暖提高舍温通风。密闭舍可根据舍内空气污浊情况定时、定量开启风机,做到适量通风换气。保证排水系统畅通,及时排除舍内污水。饮水系统不能漏水。
(4)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保持鸭舍清洁,食槽、水槽要经常洗刷消毒,每周可用20%的生石灰乳或2%的氢氧化钠对圈舍、运动场进行消毒。饲料一定要新鲜,切忌饲喂霉变饲料,饮水要清洁。垫草要确保干净、干燥。对鸭群要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发现病鸭及时进行治疗。对难以治愈或病程长的病鸭,应及时予以淘汰处理。做好鸭瘟、鸭霍乱等常见病的免疫接种,成鸭每只胸肌注射鸭瘟弱毒疫苗1毫升、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2毫升。入冬后,应给蛋鸭驱一次寄生虫,可用“驱蛔灵”粉碎后拌在饲料内喂服,可有效减少寄生虫对蛋鸭的危害。
(六)笼养蛋鸭的饲养管理
1.蛋鸭笼养的特点
(1)笼养的优点
① 提高单位面积鸭舍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笼养不需要运动场和水面,采用双列式3~4层笼养方式,每平方米鸭舍饲养量多,鸭舍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方便,每人可以饲养管理蛋鸭4000只左右(平养只能管理2000只左右),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② 有利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笼养蛋鸭的生产过程在鸭舍内进行,隔绝了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生产期间与外界环境病原微生物接触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对以某些飞禽候鸟为传染源进行传播的疫病(如禽流感);笼养鸭防疫方便,免疫应激小;笼养蛋鸭可避免饮水器、食槽被粪便污染,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鸭,可有效降低大群感染疫病的风险。
③ 提高生产效益 笼养蛋鸭不容易发生抢食现象,采食均匀,减少饲料浪费,保证每只鸭都能获取需要的营养,加之活动量减少而降低的饲料消耗,极大提高了饲料效能;能及时发现和淘汰不产蛋鸭、低产鸭、病鸭和劣质鸭(残鸭、过小鸭),提高鸭群产蛋率和饲料转化报酬,提高生产效益。
④ 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清洁生产 由于鸭子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源仅局限于养殖场地,所产生的代谢排泄物便于采集,经适当处理可合理利用或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
⑤ 鸭蛋干净,延长保鲜时间 笼养蛋鸭产下的鸭蛋,由于斜坡和重力作用滚到集蛋筐内,脱离了与鸭子的直接接触,且与蛋鸭直接接触的笼子底部比较干净,减少了鸭蛋的污染程度,较完整地保存了蛋壳外膜,有利于延长鸭蛋的保鲜和保质期,改善鸭蛋外观,减少蛋制品加工过程的洗蛋工艺,增强鸭蛋的市场竞争力。
⑥ 节省垫料,减低废弃物产量 经初步测定,1只日采食量为150克干饲料的蛋鸭,日产湿粪100克左右,年产湿粪36千克,而采用平养垫料饲养的,年产混合粪(包括垫料)100~150千克,既增加了垫料成本,又增加了废弃物处理量。
⑦ 解决了气候寒冷地区养鸭难的问题 笼养蛋鸭由于处于相对稳定的小气候环境,可有效克服外界不良环境气候条件(如严寒)的影响,笼养蛋鸭的开产日龄及到达产蛋高峰日龄比较集中整齐,产蛋量受外界气候影响小。据试验测定,(南方地区)冬季笼养效益优势比较明显。
(2)笼养的缺点
① 应激反应现象 在夏天高温季节,如没有配备降温设施,热应激反应严重,中暑时有发生。另外,笼养蛋鸭的饲养管理操作都是在与鸭子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进行的,难免会对鸭子产生不良影响。
② 容易导致软脚病 笼养蛋鸭因长期在鸭笼中饲养,活动空间受到限制,鸭子大部分时间伏着休息,活动少,容易导致软脚病等脚部问题。
③ 鸭羽毛凌乱,外观差 笼养鸭由于断绝与水的直接接触或受到活动空间的限制,梳理羽毛的行为大大减少,加上鸭与笼壁及鸭与鸭之间接触摩擦机会大大增加,影响了羽毛色泽和鸭子的外观。
④ 会有卡头、卡脖、卡翅现象发生 由于必要的饲喂、捡蛋等饲养管理工作,饲养员在操作时与鸭子的近距离接触会使鸭子产生躲避反应。笼具设计不良时常会发生卡头、卡脖、卡翅现象,对鸭子造成直接伤害,增加鸭子的淘汰数量。
⑤ 增加养殖成本 笼养时需要特制鸭笼等设施,使养鸭的成本一次性投资增加,如果只是短期饲养蛋鸭,成本效益就不如平养可观。如可长期饲养蛋鸭,成本会大大降低。
2.鸭舍结构
鸭舍要求建在通风良好、采光条件较好的地方。鸭舍的门向东开放,南北面开窗。每幢鸭舍为300~400米2为宜。屋檐高2.6~2.8米,窗与地面面积的比例1∶8,窗离地高30~35厘米,四周窗户用空心砖扁垒到三分之二高,留出三分之一为气窗。窗装铁网以防兽害,寒冷季节用油布或塑料布封紧,以防漏风,房顶部要有天花板或加隔热装置,房顶中部留一条1米宽的天窗,并配置电灯辅助照明和加温。同时配建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以及粪便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池。
3.鸭笼构造
鸭笼可用竹片或铁丝网构建成木笼或铁笼。鸭笼共设四排梯架式双层,南北靠墙各一排,中间两排。先用直径4厘米以上的木杆搭成笼底面离地30~35厘米梯形支架,通常制双层梯架式。四个单笼为一组,每组鸭笼长190厘米、宽35厘米、前高37厘米、后高32厘米,料槽安装在前面,底板片顺势向外延伸20厘米为集蛋槽,笼底面坡度4.2°,使鸭蛋能顺利滚入集蛋槽。上下笼要错开,不要有重叠,应相隔20厘米。每个单笼饲养蛋鸭1~3只,每单只笼面积0.3米2。每个单笼配自动饮水乳头一个。
4.笼养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鸭笼养饲养期为一个产蛋年(360天)。笼养蛋鸭一般适宜在5~6月孵化出雏,利用自然温育雏,在70~80日龄前宜采用网上或平地饲养,70~90日龄期间(大约在8月下旬或9月)上笼,经半个多月的适应期即可陆续产蛋。麻鸭具有明显的早熟性,饲养到90~100日龄见蛋,100~120日龄开产,130~150日龄达产蛋高峰,产蛋高峰能维持8~10个月。随着蛋鸭年龄增长,耗料量会逐年上升,而产蛋量却逐年下降。成年蛋鸭第1年产蛋率最高,按生产实际,一般从头年6~7月饲养到第二年6~7月淘汰,避开盛夏。第2年如继续饲养,应根据市场行情,留优去劣,淘汰更新,500日龄前全部淘汰。
(1)饲养 蛋鸭饲料以玉米为主,占50%左右,适量加入饼类、鱼粉、贝壳粉、食盐、多种维生素和添加剂。按产蛋的营养要求并结合实际生产配制饲料。每只产蛋鸭每天喂料150克左右。鸭群产蛋率在80%左右时,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应保持在18%左右,饲料代谢能为2800~2900千卡/千克,钙磷的比例要适宜,一般为(3~4)∶1,日粮钙含量至少为3.0%。上笼后,饲料每天递增2.5克,用大约30天时间转换为产蛋高峰料。每只鸭每日采食量为150克左右,从产蛋率达到20%时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喂量。添加量从少到多,直至产蛋率达到90%以上方可稳定添加量。饲料最好用颗粒料,如用粉料,喂前加水拌匀,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度。每日饲喂2次(早上10点一次,下午3点一次),以吃饱不剩为准。
每月将蛋鸭随机抽样称重一次,抽样数一般不少于全群的5%,抽样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对照标准体重,及时调整饲料。
蛋鸭开产后每隔半月喂1次沙砾,每次饲喂10克/只,并适当补喂多维和钙;定期饮高锰酸钾水,一个月喂一次亚硒酸钠。冬季为提高蛋鸭能量维持量,应提高代谢能,降低蛋白质含量(可每100千克饲料增加2千克玉米面,减少2千克豆粕),同时增加10克多种维生素。
笼养蛋鸭比平养蛋鸭能提早达到产蛋高峰。在笼养蛋鸭的饲养过程中,常出现一定数量的软壳蛋和薄壳蛋,在产蛋进入高峰前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对笼养鸭实行单独补钙,能收到预防下软壳蛋及薄壳蛋的显著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选择蛋壳粉(或贝壳粉、骨粉),每100只鸭每次补饲以0.5千克左右为宜(补饲钙料的数量要根据鸭下的软壳蛋及薄壳蛋所占的比例而定。一般以软壳蛋和薄壳蛋基本消失,鸭不愿啄食钙料为合适),在下午至夜间熄灯前(以下午2~4时为最佳)补给。如果是自由采食,可在下午2时以后,让鸭先把槽内饲料吃光,隔半小时在鸭有一定食欲时,把要补的钙料均匀地撒在槽内;倘若是定时饲喂,可在下午饲喂前,采用先饲钙料,后喂全价饲料的补饲方法。
(2)管理
① 适时调温 根据季节变化要适时调节舍温。即春保温,日通风、夜保温;夏降温,昼夜通风,炎热天气还应在舍内外洒水降温,有条件可在舍内安装电扇和排风扇;秋防暑,降低体温;冬防风,关紧门窗,防风保温。产蛋鸭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0℃,一般可通过通风、挡风、降温、供热、遮阳等措施来控制鸭舍温度。鸭舍温度夏季不能高于30℃,冬季不低于7℃。产蛋期舍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笼养蛋鸭一般饲养到第二年6~7月淘汰,避开盛夏。
② 保证光照 上笼后,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采用夜间开灯3~4小时,天亮前再开灯1小时,以便昼夜光照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和强度要逐步增加,先每日增加光照20分钟,直至达到要求。同时,根据自然光照的长短,逐渐变动光照强度,按夏弱光(15~25瓦的电灯泡照光)、秋常光(25~40瓦)、春冬增光(40~60瓦)的原则调节。灯泡与地面距离为2米,10~18米2装一盏25瓦的灯泡。要求灯泡高度一致、分布均匀,交叉安置,错落安装,使不同笼层均得到相同的光照强度。灯泡要经常擦拭,保持清洁,以免因灰尘而影响亮度。鸭舍最好不用荧光灯,因其受环境影响较大。
③ 维持空气洁净 笼养蛋鸭,饲养密度高,舍内空气容易污浊而导致疾病发生,所以,要注意维持舍内空气洁净。一要勤清粪,每周清粪2~3次,减少粪便在舍内的发酵分解。二是适量通风。根据舍内温度情况调节通风量,特别要注意冬季通风。冬季舍内封闭严密,往往重视保温而忽略通风,舍内空气质量差,污染严重,会诱发疫病。
④ 细致观察 笼养蛋鸭,会有卡头、卡脖、卡翅现象发生,也容易发生软脚病,所以,要注意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减少伤残和死亡;注意观察鸭的精神状态、采食、产蛋和粪便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⑤ 疾病控制 蛋鸭上笼20天驱1次蛔虫,如利用第二年产蛋高峰,则在停产换羽期间驱蛔虫、鸭虱各1次。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进入人员和设备要消毒,制订严格的消毒程序并落到实处,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注意蛋鸭脱肛和软脚病的防治。在进入产蛋高峰期前要给蛋鸭服用中药汤,补充元气。在产蛋期要适当驱赶蛋鸭走动,预防鸭软脚。
⑥ 工作程序 见表2-5。
表2-5 笼养蛋鸭的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