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SE与清洁生产
- 陈红冲 牛正玺 吴健 曾向农
- 130字
- 2020-08-28 12:47:17
第二章 HSE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HSE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HSE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应急与恢复四方面的内容。本章将重点介绍风险管理的三个过程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方法。
第一节 辨识风险
知识目标
(1)掌握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念;
(2)掌握危险源的概念和种类;
(3)掌握危险源辨识的常用方法。
任务简述
某机械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为金属切削机床: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冲床、剪床等,同时,车间还安装了3t桥式起重机,配备了2辆叉车。请简述在该企业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知识准备
一、HSE风险管理概论
1.风险和风险管理
风险就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危险,是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件严重程度的综合量度。即:
R=PD
式中,R为风险值;P为事件发生概率;D为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广义的风险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信用风险、品牌风险、质量风险、金融风险、法规政策风险、信息网络风险、市场风险、保密风险、HSE风险、经营风险等。而狭义的风险是指每个行业或者领域面临的具体危险。如HSE风险就是指再生产过程中对职业健康、生产安全和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学科。最早出现在西方的保险行业中,20世纪50年代在企业界得到蓬勃的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三里岛核爆炸事件、印度帕博尔惨案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推动了风险管理在HSE管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由于各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目的、手段和管理范围等关注的重点不同,定义也不同。HSE风险管理即风险管理在HSE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是指针对工业生产的全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去控制风险的一种管理活动。最终实现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和保护企业员工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的目的。
2.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①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②危害——可能引起的损害,包括引起疾病和外伤,造成财产、工厂、产品条件或环境破坏,导致生产损失或增加负担。
③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可以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其中存在的某一部分。
④事故隐患——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对人和物的潜在危害,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
⑤风险管理——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危害尤其是重大危害因素制订风险削减措施,编制应急反应计划,以实现对风险及其影响的管理。风险管理充分体现了对事故危害及影响以预防为主、突出控制和削减风险的管理思想。
二、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成败。在HSE风险管理中,风险辨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辨识出工业生产全过程中可能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各种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又称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在工业生产中,危险源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这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即根源性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和限制措施破坏及失效的各种因素,即导致事故发生的状态或因素,主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就是首先确定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一)辨识危险源的依据
1.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根据GB/T 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大类。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两个大类。生理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三个大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和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爆炸品、压缩性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和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等;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和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和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和其他管理因素缺陷等。
2.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害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共20种。
3.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职业危害因素目录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分10类共132种。其中:肺尘埃沉着(尘肺)病13种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肿瘤11种;其他职业病3种。
(二)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
风险辨识应当按照物料特性、作业环境、生产工艺或者生产条件等几方面进行识别,并尽可能得齐全,在识别过程中发现新的风险应当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其主要内容包括: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候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①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②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建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①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管件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②机械设备:运动等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③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④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⑤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工时制度、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8)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
(三)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1.现场观察法
危险源是存在于生产现场的一系列安全隐患,一般的危险源辨识都在生产的基层进行,岗位操作人员和HSE管理人员可以在工作现场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操作程序来辨识危险源。
2.文件资料查阅法
相同的行业,相同的生产工艺,其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也相似,因此可以通过查阅相同或者相似行业的历史资料来辨识现有工艺或企业中存在的危险源。
3.法律、法规和标准比对法
法律法规和标准是政府行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和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因此,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来比对实际生产中的差别从而辨识危险源。
4.系统评判法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和风险性较高的工艺,有时需要借助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来识别危害因素,如关联图分析法、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ETA)和故障树(FTA)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环境影响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
任务分析与处理
本案例中涉及的工序为金属切削,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
①机械伤害;②触电;③火灾;④振动;⑤噪声;⑥起重伤害;⑦车辆伤害;⑧高处坠落;⑨物体打击。
能力拓展
某液化石油气库建于1998年,位于某县,临江而设,交通便利,环境较好。该石油气库共有工作人员31人,其中有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液化石油气库占地38400m2,包括球罐区、装车台、残液罐区、压缩机房、地磅房、综合楼、变电所、排水泵房、消防水泵房等。库区西面建有2000t级液化石油气码头。球罐区设有3个2000m3的液化气球罐,球罐上设置水喷雾灭火装置。生产区与综合生活区用围墙隔开。其主要工作流程为:液化气船将液化气输送到球罐中储存,然后在装车台将液化气装卸到液化气汽车槽车中,再送至客户。请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的事故分类,指出石油气库各作业场所的危险、危害因素。
第二节 评价风险
知识目标
(1)掌握风险评价的概念;
(2)掌握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3)了解风险评价的依据。
任务简述
某客运公司下属五个客车公司,承担着公路旅客运输、旅游包车运输任务:按国家一级标准建设的客运总站,日可发送旅客1.5万人;具有二级资质的机动车修配厂,可以承揽各类车辆的大、中、小修业务;机动车检测公司可承揽各类机动车的检测业务;燃气站和检测台可保证营运车辆燃气的供给及车辆技术状况的检验。
公司现有营运车辆450台,总座位数为11436。其中高级客车112台,座位数为3706;中级客车271台.座位数为6793;养通客车67台,座位数为937。公司内部管理实行事业部制,员工实行竞争上岗制。内设财务部、安全保障馆、技术部、营运部、企管策划部、行政办公室等七个管理部室。客运站近年安全生产情况均符合行业管理部门规定,死亡指标、伤人指标及财产损失规模的交通事故起数均不超过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控制起数。GPS系统完好率,在线本不低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规定值,近年安全事故具体情况如下:2011年共发生责任事故13起,死亡4人,伤24人;2012年共发生责任事故14起,死亡3人,伤27人;2013年共发生责任事故10起,死亡2人,伤16人。请根据给定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对该客运站进行安全风险评价。
知识准备
一、HSE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确定危害事件发生概率和模拟事件的危害程度,计算其风险值的大小,对其可接受性作出评价,提出风险预防和减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等,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HSE风险评价主要包括职业健康风险评价、安全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1.职业健康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风险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因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危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事件。职业健康风险评价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评估和预测。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
2.安全风险评价
安全风险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机器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的风险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查找、识别和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为企业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监控危险源制订工程、系统防范措施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3.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是指自然环境产生的或者通过自然环境传递的,对人类健康和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又具有某些不确定性的危害事件。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的过程。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项目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影响的损害程度,并对其后果进行评价;同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项目事故率、事故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二、风险评价的依据
风险的严重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零风险,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必须根据一定的依据来判断风险是否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健康、财产安全和作业环境。HSE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风险判别指标。
1.法律、法规
(1)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构以法律形式颁布实施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2)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和HSE相关的行政法规,如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
(3)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法规,是HSE法规各种形式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等。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地方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有关HSE的专项文件,如《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等。
2.技术标准
按标准来源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国家主管标准化的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如《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等;二是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行业标准,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等;三是地方政府发布的地方标准,如《重庆市安全标准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四是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
另外标准按其法律效力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标准,如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260—201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等;二是推荐性标准,如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按标准对象特征可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其中技术标准又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类。
3.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判别指标(下简称指标)又称判别准则的目标值,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性是否可接受的尺度。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都需要通过指标来判定风险的大小和可接受程度,常用的HSE风险评价指标有安全系数、可接受指标、安全指标(包括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和死亡概率等)、健康指标(8h平均接触允许浓度、最高允许接触浓度等)、环境指标(水污染指标、大气污染指标等)。指标不是随意规定的,而是根据具体的经济、技术情况,对风险后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频率)和安全投资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优化,依据统计数据,有时也依据相关标准,制定出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风险等级、指数,以此作为要实现的目标值,即可接受的风险。
三、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风险评价方法就是指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评价的工具,风险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其采用的方法也较多。HSE风险评价可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中,按照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两大类。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如表2-1所示。
表2-1 风险评价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任务分析与处理
阅读案例:客运站安全评价案例分析。
能力拓展
某水泥厂拟新建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生产设施主要包括:厂房建筑、压缩空气站、物料储运系统、供配电系统、新建道路、一座12000kW余热发电机组等。水泥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生料制备是将生产水泥的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粉磨制成料粉(干法)的过程;熟料煅烧是将生料粉在水泥窑内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过程;水泥粉磨是将熟料深加工,适量混合材料(矿渣),共同磨细得到最终产品——水泥的过程。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灰石储存、输送及预均化 卸车后的石灰石由胶带输送机送到碎石库储存,按一定比例出库送至预均化堆场的输送设备上。预均化堆场采用悬臂式胶带堆料机堆料,采用桥式刮板取料机取料。
(2)原料调配站及原料粉磨 原料调配站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和后由胶带传送机送入原料磨。原料粉磨采用辊式磨,利用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作为烘干热源。
(3)生料均化、储存与入窑。
(4)原料输送与煤粉配制。
(5)熟料烧成与冷却 熟料烧成采用回转窑,窑尾带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熟料冷却采用篦式冷却机,熟料出冷却机的温度为环境温度的+65%。为破碎大块熟料,冷却机出口处设有一台锤式破碎机。
(6)废气处理 从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经高温风机一部分送至原料磨作为烘干热源,另一部分送入增湿塔增湿降温后,直接进入电收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
(7)熟料储存及运输
(8)水泥调配 熟料、石膏、矿渣按比例配合经胶带输送机送至水泥磨。
(9)水泥粉磨 采用球磨机,磨好的水泥料送入高效洗粉机,送出的成品随气流进入袋式收尘器,收不来的成品送入水泥库。
(10)水泥储存及散装
(11)辅助工程 余热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站。
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原料立磨、胶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刮板取料机、堆料机、烘干兼粉碎煤磨、五级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回转窑、分解炉、冷却机、燃煤锅炉、余热发电机组、压缩空气罐(压缩空气站)、袋式收尘器、电除尘器等。
请根据给定的条件,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该厂进行风险评价。
第三节 HSE风险控制
知识目标
(1)掌握风险控制措施的类型;
(2)掌握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任务简述
2008年6月16日16时30分左右,淄博某生化有限公司黄原胶技改项目提取岗位一台离心机由生产厂家浙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李××进行检修完毕后,在试车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起火灾,造成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经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为浙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员李××违反离心机操作规程,对检修的离心机各进出口没有加装盲板隔开,也没有进行二氧化碳置换,造成离心机内的乙醇可燃气体聚集,且对检修的离心机搅龙与外包筒筒壁间隙没有调整到位,违规开动离心机进行单机试车,致使离心机搅龙与外包筒筒壁摩擦起火,而事故发生单位淄博某生化有限公司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落实设备检修管理规定,未制定检修方案,未执行检修操作规程;未落实对外来人员入厂安全培训教育。请问,如果您是该生化企业的领导,应当如何控制风险,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知识准备
一、风险控制的原则
风险控制就是通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事故风险降低到人类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人员伤害、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风险控制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补救措施将在应急救援章节中详细阐述,本节只针对风险预防措施进行阐述。预防措施不可能消除实际生产中的所有风险,一般都需要遵循合理合法并尽可能降低的原则,在制订风险措施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风险控制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
②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HSE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较广,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问题,在制订风险控制措施的时候应当根据实际行业和企业的特点,通过辨识和评价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HSE风险控制措施在经济上、技术上和时间上的可行性,确保风险控制措施是可以真正落实、便于应用和操作的。
③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具有经济合理性。经济合理性是指风险控制措施应当符合国家实际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经济可承受能力,使得HSE风险控制措施和现有的经济水平和工艺水平相一致。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类
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可将事故的预防措施分为4类,即工程技术措施、教育培训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管理措施是指从工艺、设备入手,采取各种控制手段,消除或降低生产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的一种手段。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消除、替代、减弱、隔离、联锁、警告等几种方式。如在现场设置可燃气体监测仪、硫化氯报警器、安全阀;安装流量控制、液位控制、压力控制等控制仪表;设置防雷设施、接地设施;设置红外探测仪、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都属于工程技术措施。
“消除”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有害因素,如采用机器人作业,加强自动控制,淘汰危险落后的设备、工艺等。
“替代”即用安全、环保的材料、设备替代危险的材料、设备,从而降低对人体的伤害。如采用可降解的钻井液代替普通钻井液、冰箱生产中用无氟或低氟的制冷剂代替氟利昂类制冷剂、用无铅汽油代替有铅汽油、用可降解的塑料代替不可降解的塑料、用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等。
“减弱”是指在不能消除和替代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降低风险。如加强车间通风以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用电电压等级、降低噪声强度等。
“隔离”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避免人员与危险物质、危险场所的直接接触。如设置警戒线、设置屏障、设置安全距离、设置安全栅栏等。
“联锁”就是当操作者发生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达到临界值的时候,自动开启联锁装置终止危险的发生。
“警告”就是指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安全色、安全标识及其他警报装置等,提醒操作人员引起重视。
2.教育培训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实践表明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引起的。因此,必须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控制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和行业相关的HSE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
②岗位相关的HSE技术知识。包括生产技术知识和HSE专业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包括企业概况、工艺流程、设备性能、操作规程、物料性能。HSE专业知识包括事故规律,典型事故,物料的危险性及其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生产工艺的危险性与防护应急处理,岗位、车间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和方案,发生事故时紧急救护、自救、互救措施等。针对那些特殊的岗位,还应进行专门的培训教育,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气、焊接、危险化学品管理、防尘防毒等安全技术知识。
3.安全管理措施
管理的缺陷也是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管理,运用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去进行企业的HSE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控制风险。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用法规、标准、规程强制管理,并监督检查,以提高过程安全性。如劳保上岗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制度的落实都是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是预防措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通过前面三种措施均无法降低风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个体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护目镜、防尘口罩、静电鞋等来减少职业伤害,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
以上的四种风险控制措施在宏观上为人们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了指导。在长期的HSE风险管理实践中,专家们把风险控制措施的这四种大类进行了具体化,分别为消除、替代、降低、隔离、按程序操作、减少操作时间和个体防护装备。其中消除的控制效果最好,个体防护措施的风险控制效果最差。具体的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如图2-1所示。
图2-1 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任务分析与处理
经分析,该事故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的因素导致的,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风险控制:
①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重点抓好试生产环节安全监管。企业严格按照《山东省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规范试生产环节的工作程序,落实试生产前和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试生产环节的安全。
②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内部严格开展培训教育。企业严格执行化工安全生产41条禁令;认真组织宣贯学习《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教育读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③借鉴国外大公司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技术,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④逐步拓展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企业异常活动报告制度,突出异常活动(检维修作业、停复产、开停车、试生产、废弃物料处理和废旧装置拆除)等重点环节监管。
能力拓展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由于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作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他装置、设施连续爆炸。爆炸发生后,约100t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5人死亡、1人失踪、近70人受伤,松花江水严重污染,哈尔滨停水5天的严重后果。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控制事故风险的有效措施。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是以下哪个名词的解释( )。
A.风险
B.危险源
C.隐患
D.不安全行为
2. 按照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HSE风险评价方法可分为( )。
A.定性和定量
B.指数法和非指数法
C.系统法和经验法
D.健康评价、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
3. 风险控制措施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消除、替代、降低、隔离、按程序操作、减少操作时间和个体防护装备
B.消除、替代、降低、按程序操作、隔离、减少操作时间和个体防护装备
C.替代、消除、降低、隔离、按程序操作、减少操作时间和个体防护装备
D.消除、替代、降低、隔离、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装备
4. 下列哪个不属于个体防护措施( )。
A.护目镜
B.手套
C.口罩
D.隔离罩
5. 根据2013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共有( )大类。
A.10
B.11
C.9
D.132
二、多项选择题
1. 现场吊运起重作业时,哪些行为会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
A.捆绑不牢
B.吊挂不牢
C.吊运时从人的上空通过
D.被吊物体上有人或有浮动物
2. 行车特种设备在使用中,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为( )。
A.起重伤害
B.其他伤害
C.机械伤害
D触电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风险评价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确定的分析方法
B.在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应选择“最佳”的评价方法
C.风险评价方法并不是决定风险评价结果的唯一因素
D.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评价人员对评价结果的不断了解和实际评价的经验
4. 下面哪些是人员不安全因素( )。
A.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B.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C.身体和心理状况不佳
D.决策失误
三、简答题
1.简述HSE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
2.简述HSE风险评价的依据。
3.简述危险源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