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零开始学习互联网运营管理
- 陆沉
- 2982字
- 2020-08-28 12:46:53
整合优质内容以打造口碑
随着产品的发展壮大,每天都会产生数量很大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上去都是彼此独立的信息,但运营者可以找到一些优质内容中的共性、联系,将它们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系统性的内容集合,再呈现到用户眼前。这个工作可以更加全面高效地选择、配置、组合优质内容,方便用户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信息集合,提高传播的效率,而且还能使内容增值,体现出产品的专业性和价值,有利于打造产品口碑。
内容整合的类别很多,有“分拆法”“聚合法”“专题汇总法”等。“分拆法”就是将包含多个主题的原始稿件打碎分篇,成为更加易于用户进行“浅阅读”的简单文字,这种方法不是对原始稿件的简单删减,有时需要适当增补、修改文字,使分拆后的每一篇文字都有完整的结构,并更加易于用户理解。
“聚合法”则是把某一专题从多个渠道收集尽量多的信息,然后将各方的观点、立场、意见聚合而成一篇文字,并加入自己的分析,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这种聚合法需要运营者有收集和把控多渠道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深入思考,才能产生出更加精彩并令用户信服的内容。为了增加可读性,运营者还需要适当插入图片、图表、短视频、音频、动画等以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和科学性。
“专题整合法”也是对多渠道的优质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区别为最后生成的是稿件的结集而不是单篇稿件。这种整合内容的方法通常用于某些热点话题或用户特别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大量丰富信息产生强大的合力,因而更能够引起用户的关注,可以让用户产生信息充实、权威的感觉。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首脑峰会。各国领导人齐聚杭州,为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而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社会普遍关注,一时之间,人们都将目光投向了杭州,与峰会有关的每一条讯息几乎都成为了国人热议的焦点。
针对这种情况,“凤凰网”的“凤凰资讯”频道迅速做出反应,推出了新闻专题“钱塘江边看潮头”,如图2-5所示。在专题中,用户不仅可以看到与峰会有关的实时滚动新闻报道,还能够参与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凤凰网以全面的视角从全网收集到所有用户关注的内容,如会议的日程安排、参会人员、讨论议程等,还有各国领导人的表现以及峰会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花絮等,这些新闻信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其中对美轮美奂的峰会文艺演出的全程回顾更是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为了体现出新闻媒体的专业性,凤凰网还在专题中策划了漫画《G20是干吗的?》,用诙谐有趣的方式向不熟悉G20的用户做了一次知识科普;此外,还有深度观点性的栏目《高端访谈》等,邀请专业人士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深入剖析了G20影响下多国关系的变化,这些内容满足了高端用户的需要,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该专题从8月推出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已经有超过190万用户参与,并留下了超过17万条评论,其中最热门的评论下用户推荐数量接近8500个。
图2-5 凤凰网G20峰会专题
在上述案例中,凤凰网采用的内容整合方法就是“专题汇总”法,将同一个热点话题的诸多优质内容进行整合,并注意到各种层次的用户的不同需要,既有浅层次的“八卦新闻”,也有深层次的“新闻精读”,给用户制造了一个高质量内容的入口,还引发了他们主动参与、进行观点碰撞的激情,因而能够取得成功,并赢得用户对凤凰网的认可和支持。
很多资讯类网站也经常采用凤凰网的这种做法,但并不一定都能收到如此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内容整合要注意的一些原则。那么,在做内容整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宏观角度出发搜集和解读信息
内容运营与内容编辑毕竟有所区别,编辑只需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负责,而运营做内容整合时则需要有战略性全局思维,考虑到最终的呈现效果以及用户可能获得的感受。因此,在做整合前,运营者需要借助网络及其他现代化工具全面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重合的信息精简,将疏漏的信息补齐,将相关的信息组合,打造出新的信息集合,实现内容的增值。
想要策划一个内容专题,需要先选择好目标人群。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不妨从各个渠道做个小调查,了解一下用户的偏好。然后设计出专题的信息框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大量搜集相关信息,并逐渐填充到框架中,最后进行内容优化并设计精美的首页,整合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2.突出真实性、时效性
在整合来自其他渠道的内容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即只使用经过核实的内容。原有内容中出现的数字、图片、表格、观点等一定要反复确认其真实性、准确性,避免以讹传讹。有的运营者缺乏责任意识,一味想着博取眼球,随意采用一些明显离奇、虚假、夸张的内容,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带来流量的虚增,但长期如此就会影响用户的观感,并会使平台的权威性、专业性严重受损,产品口碑一旦遭到破坏,想要挽回就十分困难了。更严重的是,如果不加审核使用了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还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给企业造成不小的麻烦。
除了真实性外,还要注意内容的时效性,网络上的信息更新极快,在采纳时一定要审核内容的时效,如果不小心用上了陈旧过时的信息,就可能闹出笑话,还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印象。
3.优化形式的同时更看重内容
很多运营者在进行内容整合时非常看重形式的美感,盲目改变原有信息的结构,改头换面、大动手术,或者加入与文字关系不大的图片等,结果生成的内容看上去不伦不类,用户的阅读体验也很不理想,反而失去了内容整合的原有意义。
事实上,在进行内容整合时,形式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在内容本身。无论是对信息进行结构调整还是增加各种多媒体手段,都是为了打造出更有价值、更受用户欢迎的内容,因此运营者切勿本末倒置。特别是在使用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时应当尽量慎重,如果对内容的表达没有多少帮助就应当避免使用,切忌将内容整合变成了“炫技”的阵地,将花哨的页面、空泛的内容呈献给用户,使用户产生强烈的反感。
4.集合常规内容打造成品牌栏目
现在不少产品都在使用这种方法打造自己的“招牌”栏目,例如百度贴吧的“热狗说”“人民吐槽日报”等,就是通过热点话题为引子,整合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吸引用户进行热点评论的栏目,其中“人民吐槽日报”从2014年开始运作以来,已经策划超过100期,累计阅读量突破1000万。这些整合后的内容已经成为了产品的代表性栏目,提升了用户对产品品牌的好感和认知。同样的例子还有网易的“轻松一刻”、豆瓣的“豆瓣一刻”、果壳网的“果壳精选”、百度百科的“V百科”等,它们通过对优质内容的收集、汇编,形成了短小精悍、新颖有趣的新内容,在吸引用户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上述几种方法是从运营者的角度进行内容整合,除此之外,运营者还可以鼓励用户自主进行内容整合,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个性化的专题,再由平台推荐给其他用户。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豆瓣的“豆列”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书籍等加上简单的评语,分类收藏进自己创建的“豆列”中,并为每个“豆列”起一个有趣的名字。而当其他用户在豆瓣上搜索某部影片或电视剧时,页面右侧就会出现“以下豆列推荐……”的提示,吸引着用户点开获得更多的内容信息,在促进信息传播、打造产品口碑的同时也活跃了平台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