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陵
  • 段清波
  • 2123字
  • 2021-04-09 21:25:12

空前绝后的封土高度

按照设计高度,秦陵封土的高度应该是“五十余丈”,也就是115米多,相当于近40层楼这么高。在秦汉四百多年间,即使是没有最后完工,秦始皇陵封土的高度也依然是最高的,西汉11座帝陵除霸陵外,茂陵最高46米,其余的多数为30米左右,东汉11座帝陵,所有封土的高度都不及西汉,不足20米。秦始皇陵封土的高度,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么,秦始皇为何要为自己设计如此高大的封土呢?

封土其实就是坟丘、坟堆。人死埋在土里之后,在上面堆起一个土包,能起到保护墓室、标明墓葬位置的作用。不过一般情况下,封土是帝王陵墓的专用词,普通百姓的坟墓不这样称呼,而秦汉时期帝陵起封土的葬制,也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来的。

在古代,人们曾实行“不封不树”。《周易·系辞下》中就有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汉武帝茂陵封土远眺图

“不封不树”,就是在下葬完墓主人填埋墓圹后,在地表不堆土,就是不封;不树就是不在墓葬上竖立什么标志。也就是说,在很久很久之前,人死了之后,尸体被放入墓坑里,坑上面不立封土,也不为死者竖立标志。

这种情况在黄河流域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到了孔子时代,也就是春秋晚期,事情才发生了变化。孔子把他的父母亲合葬在一起的时候,就说:“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但是因为孔子要东奔西走,四处游学,担心回乡的时候找不到父母的坟墓,为了识别,于是“封之,崇四尺”,他筑了四尺高的坟丘,便于日后到墓地来祭拜父母。而到了战国时代,在墓葬上堆造坟丘,就慢慢地成了一种风尚,甚至成为对尊贵死者的一种“礼遇”。

那么,帝陵上建高大的封土,究竟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

帝陵封土是这样一个发展演变过程。

黄河流域在战国之前,墓葬是没有封土的。而长江流域因为地下水位比较高,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流行在地面上堆土建造墓葬的做法,称之为土墩墓。这种土墩墓一直到了汉代都还在流行。

到春秋的时候,社会上开始流行和土墩墓相似的高台建筑。就是将房屋一类的建筑基础,做成高大的夯土台,三四米,四五米,五六米,七八米高的都有,目的是给人一种宏伟、威权的感觉。春秋晚期开始,土墩墓的形式和高台建筑形式,开始从南向北传播,传播的途径,是从长江流域向北到淮河流域,再到黄河流域,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向西发展变化。

黄河流域陵墓封土最早的是山东半岛上临淄附近的田齐王陵,然后由此向西传播,受这一风尚的影响,燕国、赵国、韩国等国家的高等级墓葬相继出现封土。

秦国由于处在列国的最西边,是列国中最晚出现封土的国家。

我们发掘过的春秋秦国最高等级的大墓,有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两座春秋早期的,有陕西凤翔的秦景公大墓,都没有出现封土。从文献上看,秦国陵墓出现封土的时间在战国后期。

西汉时,陵才作为帝王墓葬的专用词。在此之前称呼多样,即使贵如王,也没有专用的称呼,有称“冢”,有称“陵”,有称“山”,不一而足,就像秦始皇陵,秦国人自称“山”,刘邦称它为“冢”。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有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一座规模不大的墓葬里边,出土了一批竹简,这座墓葬的主人叫“喜”,他生前曾担任过县级政府中参与管理法律监狱事务的官员,因为工作的需要,他将一些秦朝的法律文书抄录下来供平时办案时参考,死后又将这些竹简随葬在他的墓葬中,这些竹简被称为“云梦秦简”,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何为甸人,守孝公、献公冢者殴(也)。”

“甸人”就是专门为秦献公、孝公守陵的人。秦孝公就是那位奋发图强,25岁时主持商鞅变法的那个秦国老大。战国晚期秦公陵墓称作“冢”,冢者,山顶为平,说明到秦献公的时候,秦公的墓葬上已经出现平顶小山一样的封土了。

秦国把国王的陵墓称作“陵”的时间是秦惠文王时,称“公陵”。陵是大土山,意思是陵墓封土像山一样,但这个名称还没有固定下来。

20世纪80年代,在秦始皇陵以西,灞河东岸的斜口一带,发现了一处由四座陵园组成的秦东陵,经过勘探,东陵中的三座大墓有四条墓道,而四条墓道的墓葬,是商代晚期以来王一级人物的墓葬。东陵埋葬的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就是宣太后,还有她的儿子秦昭襄王,以及孝文王、庄襄王等秦始皇的祖父、父辈们,虽然他们的陵墓全部是封土墓,但封土很低,它们借地势而修,从外表看上去并不是很高大。这些封土现今的残存高度,不到5米。

战国中期以后,各个国家的君主在死后都着力营建陵墓,“陵”这一名称似乎就只有高级贵族才能使用了,意味着他们的坟墓高大如山林,当然,这同时也表示了王权的尊严和王位的崇高。

到了战国晚期,封土的高低就成为死者生前地位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既然如此,那也就不难理解秦始皇陵出现高大封土的原因了。

春秋战国的500多年间,是一个列国纷争、动荡不安的时期,尤其到了战国后期,天下一统是普天之下的人心所向。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不仅实现了秦国历代祖先的理想,更实现了当时天下所有人的理想。从此,国家治理体系进入帝国体制,“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皇帝,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开辟未来2200多年古代社会发展模式的政治体制。帝国皇帝的情怀、视野,当然与王国时期的列国国王的心态有所不同,秦始皇封土的高度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先的高度,更是帝国所有皇帝中封土最高的。就是出于如此的考虑吧。

秦东陵一号陵园遗迹分布平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