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陵
  • 段清波
  • 1137字
  • 2021-04-09 21:25:10

消失的墓上建筑

根据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秦国好像并不存在墓上建筑的传统。秦人先祖的陵区,位于今天陇东地区的甘肃礼县,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两座秦公大墓,墓上没有发现高等级的礼制建筑。一直到春秋中晚期,陕西凤翔雍城的秦公陵区,墓葬上才陆续发现了一些建筑遗迹,或许和“享堂”有关。从战国中晚期开始,秦公、秦王的陵墓移到了现在的咸阳和临潼一带。这些王公陵墓封土上也没有发现建筑遗存。

那么,秦国王公陵墓用于祭祀的礼制建筑在哪里呢?从考古资料判断,战国晚期秦陵的祭祀建筑修建在墓葬附近,而不是在封土的上面。2014年,在陕西临潼战国晚期秦东陵四号陵园的一座“中”字形大墓南侧,发现了一座“凹”字形的建筑基址,它东西长55米、南北宽40米,总面积达22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建筑用瓦和瓦当。研究者认为该建筑应当是这座“中”字形墓葬的祭祀性礼制建筑。

秦东陵四号陵园出土瓦当

但是,作为始皇帝的陵墓,秦始皇陵无论规模还是形制又都完全不同于早期秦国王公陵墓,它的祭祀性礼制建筑会在哪儿呢?

长期以来,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在秦陵封土上并没有发现建筑的遗迹,于是多数学者相信秦始皇帝陵封土上没有“享堂”一类的祭祀建筑。那么,封土内的九层台阶建筑会不会是秦陵的又一个创新,把祭祀性礼制建筑埋在封土里面了呢?

大家都知道,秦陵高大的封土之下就是埋葬秦始皇尸体的地宫。建造墓圹时,会按照设计好的图纸来进行施工,地宫建好并回填墓室后,才能修建九层高台和封土。如果这个九层高台是作为祭祀秦始皇的“享堂”,那么,后人们在祭祀时,就要挖开封土才能举行祭祀典礼,祭祀一次挖开一次,这样怎么也挖不过来呀!并且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是无法讲通的。那用于祭祀的礼制建筑究竟在哪里呢?

东汉人蔡邕在他的《独断》中,说“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就是说,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在陵墓一侧修建供皇帝的灵魂起居的寝殿建筑,西汉时也继续这么做。这是史料中关于秦始皇陵陵墓一侧有祭祀性礼制建筑的记载,而考古勘探也确实在陵园内封土西北侧发现了一处自北向南、呈左右对称的九进院落,这组建筑,很可能就是用于祭祀秦始皇灵魂用的礼制性建筑遗迹。

那么,寝殿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一说到寝,就和生活居住密切相关了。实际上,按照汉代文献的记载,陵园中的寝殿里,陈设着死去皇帝的生前的衣物或使用过的器具,朝廷派专职官员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每天要给“皇帝”吃四顿饭,完全像侍奉活人一样地服侍死者。西汉武帝之后,对一些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或者宫女,就安排她们去“奉充园陵”,不仅仅住在陵园里,同时要对皇帝的寝殿、便殿做日常的维护,为死去的先帝守陵,保障祭祖典礼正常进行,等等。从汉唐直至明清,陵园祭祀活动、墓地祭祀活动一直长盛不衰的根源,就来源于秦始皇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