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铁路运输业重组探索和铁路货运公司

2.1 铁路和铁路运输的基本特性

1.铁路的公益性和商业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不同铁路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根据不同线路在路网中的作用,铁路可分为公益性铁路、商业性铁路及公益性和商业性两者兼备的铁路。

由于公益性铁路建设和运输服务难以从市场中获得正常的投资和经营收益,因而不能通过市场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于社会利益的需要就成为合理的提供者。而在经济发达、运输市场发育比较完善的区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又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具备一般竞争性行业的经营特征。这种双重属性反映在铁路管理体制上就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当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赢利性业务的收益时,很多关系重大的公益性服务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社会福利的水平;另一方面,当铁路运输企业承担公益性服务而不考虑运输成本和收益时,又必定会向政府提出相应的补贴要求,同时也影响企业改进服务和降低成本的激励,铁路资产的配置效率难以提高。

因此,作为既提供商业性产品,又提供公共性、准公共性物品的特殊行业,铁路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即只存在一个市场化的比重。铁路的市场化改革应主要集中在其商业性领域,如拥挤性强、客货运输运量集中、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铁路等。而对具有明显公益性和公共性的国防运输、少数民族铁路、西部欠发达地区铁路等属于国有经济难以退出的领域,其产品应以公共提供甚至政府提供为主,建立相应公益性运输补贴制度。

2.铁路运输业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要求全网联合作业

铁路运输业属于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和网络型基础产业,其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要求全网联合作业。作为相对特殊的经济部门,网络型基础产业的共同技术特征是:必须通过各类网络传输系统才能完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这些产业的投资建设、市场准入条件、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都有别于一般工商业,而且通常具有自然垄断性、公共性、外部性和互联互通特性。

作为网络型基础产业,铁路具有极强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也要求必须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才能提供社会化服务。这种规模经济性在于产生要素的不可任意分割性,它要求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必须足够大,才能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才能有经济和技术实力来确保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而范围经济性则在于成本的弱增性,它要求企业必须将密切相关的业务有效地聚合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而增强竞争力。

铁路在生产组织上所表现出来的全程联合作业,正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律共同作用且互相强化的结果。因此,在铁路运输改革过程中,必须确保运输网络的完整统一,以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

3.在铁路行车工作中实行集中统一指挥

实现客、货位移的铁路行车工作是一个包括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六大部分的运输生产大系统,为确保各生产环节的协调动作,必须建立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而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运输单元是由若干辆货车和机车组成的列车,货车的始发、终到站又涉及全国路网的所有车站,组织货物列车输送的列车运行图、车流径路、货物列车编组、日常货车输送计划等必须面向全路统一编制、货车运用和运输能力分配必须全路统一安排,针对上述技术特征,承担货车输送的铁路运输公司在行车工作中,必须对全路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同时,为确保可能在网络任一地方发生的抢险、救灾运输,国家临时紧急调拨物资运输、军事运输等特殊需求运输,全路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和统一部署,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和谐,也必须对全路实行高度统一指挥。

4.通过“业务分离”引入竞争

显然,铁路在生产组织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可切割的全程联合作业、全路集中统一指挥和运输产品垄断供给的特性与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是相悖的,而解决运输产品垄断供给和市场化经营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业务分离”。

对基于网络的企业,“业务分离”是指把竞争性业务从基础网络中分离出来。实现货物位移的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包括运输服务性工作和行车技术性工作两类作业。运输服务性工作是指运输生产过程中与货主直接发生关系,并在交互中共同完成的商务活动,其可以引入竞争,按市场化经营机制运行;而行车技术性工作是以路网为依托、以运载工具为载体,组织实现货物位移的作业,一般情况下不与货主直接发生关系,它只能由掌控运输工具的铁路运输企业来完成。也就是说,铁路运输产品(位移产品)只能由拥有运输工具的运输企业垄断提供。由此可见,要在铁路运输业中引入竞争,也只有通过把运输服务性工作从铁路运输企业中分离出来,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