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性理论
特雷斯曼的理论遭到了更为简单的相似性理论的挑战。这一理论是由约翰·邓肯和格利姆·汉弗莱斯在1992年提出的。特雷斯曼的理论无法解释汉弗莱斯和P.T.昆兰在1987年的研究结果。他们认为,识别某个特征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识别该特征所需的信息量。相似性理论认为,视觉搜索的难易度是由目标图像和其他吸引注意的图像(即分散注意的图像)的相似程度决定的。因此,在这两个视觉搜索练习中,字母T比字母O更难寻找,因为字母T的形状与分散注意字母形状更为相似。目标字母和分散注意字母的形状越相似,找到目标字母的难度就越大。
在此表中找出字母B,找到后再看右表。
在此表中找出字母b,你会发现比左表容易,因为小写字母的形状比大写字母更容易区分。
相似性理论也认为,分散注意的图像之间越相似,视觉搜索就会越困难。在小写字母中找到b比在大写字母中找到B要容易,因为大写字母之间有更多的相似性。搜索效果与分散注意图像之间的相似度有函数关系。根据这一理论,视觉搜索仅仅是个相似性的问题,不存在任何特征整合过程。对这一理论的主要批评是:相似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什么是相似性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时我们想要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事情是容易的,如边开车边聊天。然而,要在做复杂数学题的同时背诵诗歌简直就不可能做到。
我们试图同时完成一件以上的任务时,我们就把大脑有限的信息加工资源分配给了不同的工作任务。有的任务容易,有的任务难。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这两个任务的相似程度,二是我们对任务的熟练程度。尽管大脑的容量有限,只要两个任务都没有超过大脑一般和特殊资源的限度,大脑可以同时完成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