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提取
只能编码或收到并储存已经被感觉处理的信息后,我们才能从我们的文档系统中有效地提取它。我们所能提取的记忆绝大部分取决于信息首先被编码和分类的情境,以及提取(记忆)时情境与当初情境的吻合程度,这被称为编码特定性原则。例如,很多人曾因为在特定情境中没有认出朋友或熟人而感到尴尬。如果我们习惯于在校园里看见特别着装的某人(比如穿制服),而当他在某个社交场合着装不同时(如穿礼服),我们就可能认不出来。
回忆
(记忆)提取有两种类型:回忆和识别。在一个实验情境下调查回忆时,研究者可能会在所谓的学习情景中给被试者提供信息(如一个故事)。接着,研究者要求被试者回忆故事的某些方面。
自由回忆是要求人们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记起故事的内容。前文提到的“舌尖现象”,说明了自由回忆中一个普通问题的本质——我们经常只能部分获得我们努力提取的记忆信息。
线索性回忆是指给人们一个线索(如目录或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来提取某条记忆信息,例如,他们可能被这样要求:“请说出我昨天读给你的故事中姓以‘X’开头的所有人名”,线索性回忆比自由回忆更容易些。这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在提供线索时已经为被试者做了某些记忆工作。虽然线索可以帮助提取记忆,但它们也能带来误解和偏见。
识别
识别是记忆提取的最简单的类型,给你提供一些现实的记忆材料,你必须对它做出选择。“强迫选择识别”是指给你提供两个项目,其中只有一项是你以前见过的。然后,要求你指出两项中哪条是你以前见过的。这是一种强迫性选择,因为你不得不选择其中的一项。当向你给出一组项目信息并要求你回答以前是否见过它时,这可以被称为“是非识别”,你只能做出是或否的反应。
实验证明,两个独立的过程有助于识别:情境提取和熟悉。情境提取取决于时间和地点的外显记忆。例如,你可能认出某个人就是你上周五在公交车上看见的那个人;而在另一个不同的日子,你可能看见一个人很眼熟却又认不出。你知道曾经见过他们,却又记不起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识别类型利用了熟悉过程,但没有外显回忆,因而它是一种不太详细的识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