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燥邪,将滋阴贯穿到底

很多人一到秋天,精神就开始萎靡,心情的颜色也灰暗了下去。这种状态就是常说的“悲秋”。秋季,阳气开始收减,阴气初升,天气由暖转凉,因此人在秋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着眼于“收敛”。到了秋天,春夏的热闹被“落木萧萧”的景象所代替,人难免伤感,表现出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些消极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有损于健康。因此,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

由于在夏季出汗过多,体液损耗较大,身体各组织都会感觉缺水,人在秋季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皮肤干燥等病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预防秋燥,补水首当其冲。秋季天气干燥,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梨、糯米、蜂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酸性食物具有收敛、补肺的功能,要多吃些。不要吃辛辣食物。

《本草纲目》里说,麦冬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都有效。而百合入肺经,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而止。对“肺脏热,烦闷咳嗽”有效。所以,要防止秋燥,用麦冬和百合最适宜。

《本草纲目》中记载,梨肉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梨是寒性水果,寒性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香蕉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健脑的作用。但胃酸过多者不宜吃香蕉,胃痛、消化不良、腹泻者也应少吃。

figure_0151_0148

防治哮喘,秋天不可松懈

著名中医大师晁恩祥指出,咳嗽型哮喘是由过敏引起的,且有季节性,4月和10月属于多发季节。

哮喘的发病原因是体质过敏,吸入过敏性抗原微粒,如花粉、灰尘、霉菌及其他致敏性物质等,造成细支气管平滑肌发生痉挛,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病人发病时出现胸闷、气急、哮鸣、气喘、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figure_0152_0149
哮喘的国内发病率占人群中的1%~2%,20%的病人有哮喘的家族史,每年约有10000人因哮喘而死亡

中医理论认为哮喘最初多是由感冒引起,外邪犯肺,必先于表。如不用宣肺的辛温、辛凉解表医治,往往不能彻底治疗,使外邪不断传里未能透达,损伤肺气(破坏了气管内壁纤毛上皮),气机失调;以致肺气不能下行归肾,肾不能摄纳来自上部的肺气。所以由最初感冒症状的恶寒、流鼻涕、头痛、咳嗽发热等“肺卫表证”的正常反应、抗病反应,而转入以喘为主“肺脾肾里证”状态的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即功能亢进的抗病反应,因此形成哮喘。

要治疗哮喘必须着眼于恢复人体抗病能力,恢复支气管功能。恢复的办法,不能经常用扩张支气管的方法暂时止喘。因为长期扩张,支气管弹力消失,则支气管的正常“清除”和“防卫”功能更会减弱,痰越发不能排出,此时支气管不但达不到“清除”功能,反而会变为“痉挛”,哮喘症状更会加深。

figure_0152_0150

哮喘病人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制订一个渐进的方案;必须明确地诊断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确定并避免导致哮喘发作的诱因;必须进行长期的监测,并不断调整哮喘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