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工作业绩出色的人

用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外界招聘人才,但更重要的是从内部发掘一批潜在精英。要知道提拔比招聘的代价要便宜100倍。卡耐基指出提升是对员工卓越表现最具体、最有价值的肯定方式和奖励方式,提升得当,可以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培养向优秀员工看齐和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可以激励全体员工的士气。

什么是提升依据呢?过去工作业绩的好坏,这是最重要的提升依据,除此以外的其余条件全是次要的。因为一个人在前一个工作岗位上表现的好坏,是唯一可以用来预测他将来表现的指标。切忌根据个人的个性,以及你是否喜欢他的性格作为提升依据。提升不是利用他的个性,而是为发挥他的才能。这也是最公正的办法,不但能堵众人之口,服众人之心,而且能堵住后门,让众多的“条子”失效,避免陷于员工间的钩心斗角之中。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明了,可是许多人却往往做不到,主要是我们爱跟着感觉走,被表面的现象欺骗,以致失去了判断力。在很多时候,提升一个人是因为他同管理者脾气相投,管理者喜欢他的性格。比如管理者是快刀斩乱麻的人,他就愿意提升那些干脆利落的员工;管理者是个十分稳当、凡事慢三拍的人,就乐意提升谨慎万分的员工;管理者是个爱出风头、讲排场、好面子的人,就不喜欢那些“迂”的人。这是一个误区。

另外,还有一点,管理者普遍喜欢提升性格温顺、老实听话的员工,而对性格倔强、独立意识较强的员工不感兴趣。这样提升的结果,很可能是用人失当,被提升者虽然很听话,投主管脾气,也“精明强干”,工作却搞不上去。这样做不仅浪费了一批人才,还使一些性格不合管理者意而有真才实学的人“报国无门”。

所以,管理者在提升员工时,必须切记:你喜欢他的个性也好,不喜欢也好,他个性乖戾孤僻也好,温顺柔和也好,都不必过多地考虑,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以前的工作业绩上,谁的工作业绩好,谁就是提升的候选人。因为,企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空谈而无业绩者何用?怎样判断一个人是空谈家还是实干家,方法不过是让谈话者去干实事。

现代的多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大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满,老总就会对员工的成绩作一个评价,能够留下来的当然是为管理者所满意的,被认为是人才的员工;有时,管理者还会从其中的特别优秀者中选出一部分委以重任。这便是管理者以政试之、察其真才的做法。

有时,管理者没必要让所有的人都去做相类似的事情,而是让较为器重的人才去做特定的事,看他们的处事技巧,从而判断其是大才还是小才。这一部分人往往是领导考查的对象,如果令管理者满意,极有可能成为接班人。而管理者要选择接班人更要谨慎行事、委之以政、时时考查。往往选择接班人的结果如何,恰恰反映了一个管理者的识才能力,是一个管理者有无识才艺术的标准。

另外,管理者在提拔人才时还必须做到提拔依据公开化。

论资排辈选拔管理人才,只能压制人才、鼓励庸才。然而,随便打破管理人才提升的常规,提拔的人太多,升迁速度太快,亦有弊端。如果升迁速度太快,则无从考查业绩;有的人因升迁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知识和经验,不利于人才的锻炼成长;刺激升迁欲望,还会助长职务上的攀比之风。有的人一心想往上爬,无心干事,这山望着那山高,在一个台阶上还没有站稳,就想“挪挪窝”。要避免这种状况,就必须严格控制超前升迁。

做好提拔工作

老板在决定提升员工时,要做最周详的考虑,以确保人选合适。提升还应讲求原则,不能凭个人的喜好而滥用老板大权。

figure_0087_0038

因此,晋升职务最好不要超过一个级层,尽量不要越级提升。另一方面要采取一系列过渡措施,让人才有相当程度的曝光,提高人才的威信和知名度。比如指派他完成公司最为艰巨的任务,让其展示才能;让他在公司各种会议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等等。管理者要让人才明白,虽然他是很有才能的,但是在一个组织内,任何晋升都必须等待适当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