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奥巴马的中产阶级经济学

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政府推动财政改革的空间增大。奥巴马正式宣布其“中产阶级经济学”和收入再分配理论。在2015年1月20日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奥巴马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中产阶级经济学”的执政理念和以向富人增税、为中产阶级减税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政策方案,希望以税收为杠杆缩小美国近年来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显示其国内经济政策的重心已逐渐从促进经济复苏转向调节收入分配。 [1]

在经济实现复苏之后,奥巴马希望可以实现其降低收入差距、让竞争增长惠及大众的政治目标。他问在场的国会议员:“在未来15年或几十年,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全看我们了。我们究竟是要接受一个只有少数人过得很好的社会,还是应该承诺创造一个收入都在增长、每一分努力都会有收获的社会?”

除了加强政府在引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外,奥巴马一直寄希望于通过政府的社会服务项目和财政分配体制,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公平,降低收入差距和机会的不平等。美国国内的收入差距在近20年迅速增大。美国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1%的最富有人群在全国调整后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甚至有可能是1929年以来的最高点;同时,这个群体的平均税率跌到了至少18年来的最低水平,他们在税负中所占的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增速不及其收入所占比例的增速。而中产阶级的状况恰恰相反。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从2000年到2012年,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收入下降了8%,而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成本却上涨了30%以上。而且作为美国社会稳定器的中产阶级面临流失的问题,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有53%的人认同自己是中产阶级,而在2014年则仅有44%的美国人还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

美国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既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的影响,又与美国自由放任的政策选择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以获得盈利机会,而流动性和竞争力不足的低级劳动者却面临更加严峻的工作环境。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里根革命”以来,美国的初次分配体制和税收都在加剧美国的收入分化。

为了改变贫富严重分化的社会局面,奥巴马提出“中产阶级经济学”。奥巴马对“中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明确的阐释,“历史上每当遇到经济变革时,美国都会采取‘大胆的行动’来保障美国人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而‘中产阶级经济学’的内涵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获得公平的机会、合理的报酬和遵守相同的规则。”奥巴马政府提出了新的税改方案,希望通过堵塞税收漏洞、将最富阶层的资本利得税从23 8%提升至28%、对大型金融公司借贷征收新费用等举措为美国政府未来10年增加3200亿美元收入,以便支持政府对中产阶级的各种税收减免措施,重振中产阶级队伍,巩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此外,奥巴马还计划对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美国金融企业征收新税。

奥巴马的“中产阶级经济学”既体现其对经济分配和社会安全网的重视,又展示了其试图通过重振中产阶级队伍,长期复兴美国经济的雄心。在社会安全网层面,一方面,奥巴马政府计划通过采取具体措施,减轻民众养育子女、上大学、医疗、住房和养老的负担,增强工薪家庭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又通过各种方案降低学生上大学和参加社区大学教育的经济压力,提升美国人的教育水平和技能。而在经济增长层面,为了让美国经济获得持续增长和维持竞争力,奥巴马呼吁国会通过一个跨党派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尽快批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从而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奥巴马的中产阶级经济学还外溢到贸易领域,主张重新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加强有关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条款,加速美国与亚洲、欧洲完成新的贸易协定谈判,帮助美国中小企业出口。同时,取消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公司的税务优惠,给予雇用美国人多的公司以税务奖励。

总之,奥巴马第二个任期提出的“中产阶级经济学”反映了其将经济的长期振兴与重振中产阶级队伍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加强政府对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的提供,增强社会中占多数的中产阶级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协定增强美国生产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注释

[1]参见徐伟:《奥巴马也玩政治遗产秀首抛“中产阶级经济学”》,载《中国经济时报》,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