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在网络影视作品中的倡导

曾钢/聚力传媒高级副总裁

我想与大家分享,作为一个服务用户的平台,如何找到具备匠心精神的合作机构,找到专注投入生产符合大家需求的内容的机构。我们认为网络化和高速不等于速食主义,快速制作、快速推向市场的作品,往往只是在跟一些当时风口浪尖的关键词,从本身的内容组织、从剧本各个角度来讲就会有很多的硬伤。在制作的领域,大家缺乏耐心和投入。从聚力的平台来看,我们需要网络化的东西,但不是速食主义的东西。2016年10月,我们发布了聚力2017年的内容规划,我们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位,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来服务于家庭的移动用户。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没有办法接受一个人把一个粗制滥造的东西送到我家里,不管是我看,还是我太太看,还是我孩子看,这也就是我们这个平台很重要的一个主张。我们面向未来一个新的消费主义,新的用户是不能被低估的。这里有一个例子, 《亮剑》是我在很年轻的时候看的一部很好看的片子,到今天为止,在播出十年以后, 《亮剑》每天还能产生20 000条新的点击,这比现在一些热播剧的点击量还要高,这说明,一个真正有生命力、有匠人精神的作品,是可以跨越年龄层成为我们所需要的合家欢的内容的。

我理解的匠心精神就是精细、耐心、坚持,坚持很长时间去打造一个长IP,大家能够沉浸下来,真正把这个东西分析得很透彻,真正根据IP本身的价值去进行一个合理的配搭,形成一个结果。聚力,它的特点其实是在于体系化的变现能力。我们除了有自己的线上平台以外,作为苏宁控股的子公司,可以集合整个集团线下的资源,可以把每一个IP通过线下获取收益的模式,进行一体化的安排。如果要调集如此庞大的资源,我们一定希望IP作品本身有足够的精细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试想一下,一个纯流量的作品,安排到线下1 600多个门面里面300多家V R的体验中心,我把所有的内容推下去的时候,它已经过了热气。所以线下参与的人发现这只是流水,没有印象,这对于体系化变现来讲,对于我们体系化协同来讲是一个致命伤,所以我们更愿意我们的合作者包括我们自己做慢,而不是做快,因为做快,很容易丧失品质要求。

2017年,我们有两个项目来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我们找到了12个工匠,拍了一个纪录片,叫《为匠十二年》,其实是把现在国内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匠人,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他们所做事情的理解,通过一个纪录片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化作品,不光让大家感到快乐,更多的是让年轻一代的用户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用一种他们熟悉、乐于接受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第二个是与慈文集团的合作, 《皇后策》这个IP我们也拿到了很久,从2015年开始准备,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找,希望能够找到最适合这个IP的团队,最后我们定下来和马总、白一骢团队来共同开发这个IP。作为平台来说,平台核心的东西是要把好的内容、好的服务传递给消费者。我们并不想自己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专注地去服务用户,专注地把好的内容呈现给用户,专注地用最新和最全的互联网思维和我们体系化的能力服务于用户,这是我们的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