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诗春教授(2012)在阐述语言与交际的关系时指出,“我国的外语教学应该面向交际,把重心从交际内容转移到那些用语言来达到交际目标的活动”(p.193)。同样,我国的外语测试也应该面向交际,设计和开发“那些用语言来达到交际目标的活动”。任何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我们的教学和测试必须关注交际发生的环境。

学界对语境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不同语境决定了词语的不同语义及对其意义的理解。1916年,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区分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指出言语就是语境下的语言行为。然而,“语境”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者通常被认为是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i)。他在其著作《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1923)一书中区分出两类语境:“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他认为话语和语境紧密结合,语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随后,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R. Firth)、英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 Hymes)、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 Lyons)等进一步拓展了语境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语境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呈现出从一元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态势(胡壮麟,2002)。

国内学者对语境的关注可追溯至陈望道先生在其专著《修辞学发凡》(1932)中所提出的“题旨情境说”。陈望道先生(1932: 10)明确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题旨指的是立言的意旨,也就是内容;情境指的是所处的环境。此句意指言语表达要合乎特定的环境。”。虽然“情境”与“语境”术语使用不统一,但二者的含义大体相当,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以王德春、何自然、王建华等为代表的专家和学者对语境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尤值一提的是,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了由日本知名汉学家拓殖大学西槙光正教授主编的《语境研究论文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语境研究论文专集,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当时语境研究的概貌,并充分显示出了语境研究在整个语言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语用学、修辞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哲学及认知科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语境研究的宏观背景下,语境在外语教学与测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境被认为是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如,Bachman & Palmer, 1996; Cumming, Kantor, Powers, Santos & Taylor, 2000;Weir, 1993)。Chalhoub-Deville(2003)明确提出从社会-认知层面来阐释语言能力构念,将其定义为“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能力”。Weir(2005)则引入“语境效度”(context validity)这一概念,作为“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的扩展。Weir(2005)认为语境既能强调语言使用的社会化范畴,又能突出考试任务的语言知识范畴,更能体现测试的真实性。Weir和Stuart Shaw (2005, 2006)以及Shaw和Weir(2007)以写作为例,阐释了语境效度在测试中的应用。但是,Weir(2005)所阐述的语境效度的各种相关因素囿于篇幅,详见Weir(2005: 44-47)社会-认知效度研究框架中关于语境效度要素的描述。尚未在实证研究中得到充分检验。读者尚不清楚这些因素从何而来,是否必须存在,以及所起作用等。

在测试任务中给考生提供什么样的交际环境?如何提供这些交际环境?对考生表现产生什么影响?这些是语境效度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需要周密翔实的实证证据来回答。语境效度理论是语言测试领域较新的理论,但目前学界还没有专著开展实证研究探讨第二语言写作测试的语境效度问题。陈颖博士以二语写作测试为例探讨了写作测试任务应提供的语境特征以及这些语境特征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表现所产生的影响。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语境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写作测试任务特征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新范式。

概括而言,本书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理论与实践兼顾,思路清晰缜密。本书全面回顾了语境研究,尤其是写作中的语境研究相关文献,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教材和测试中写作任务的语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写作任务需提供的典型语境特征,并设计了语境特征量不同的三种任务。随后,本书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探究语境特征量不同的任务类型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所产生的影响。本书在理论及实践层面都很好地回答了“是否应该在写作测试任务中为考试提供丰富的语境”这一问题,并提供了一个有理论依据且具可操作性的写作任务设计框架,有利于改进写作任务设计,提高写作测试效度,推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及测试的改革。

其二,结果与过程并重,数据丰富翔实。实证研究部分不仅关注语境特征对作文分数的影响,更注重对作文文本以及写作过程的探讨和分析。作文文本分析的指标既包括传统的准确度、复杂度和流利度,又引进了连贯性、读者意识和写作目的意识三个指标,侧重对交际有效性进行考量。写作过程方面的研究则涵盖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既探讨了语境特征对考生的写作认知过程的影响,又引入了“情景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这一情感变量,调查考生在语境特征不同的三类写作任务中的情景兴趣的变化。这些变量的引入,增加了写作测试研究的维度,丰富了写作测试任务设计研究的内容。

当然,该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可改进之处。例如,作者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考生的读者意识和写作目的意识,角度新颖,但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可喜的是,作者已经获得2014年英国文化协会东亚地区英语测试研究基金的科研项目资助,正在开展多角度的读者意识课题研究。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语言交际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技术已经给语言测试带来了真正的变革。Bachman(2000)在展望语言测试发展前景时指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使新世纪的语言测试更好地模拟各种语言交际活动,更接近目标语言使用语境,从而更好地体现构念。我们相信,技术的发展将为语境效度的实现提供新的方法,为语境效度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金艳

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Bachman, L.F. 2000. Modern language testing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ssuring that what we count counts[J].Language Testing,17(1):1-42.

Bachman,L.F.,&Palmer,A.S.1996.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lhoub-Deville, M. 2003. Second language interaction: Current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trends[J].Language Testing,20(4):369-383.

Cumming,A., Kantor, R., Powers, D., Santos,T., &Taylor, C. 2000. TOEFL 2000 writing framework: A working paper (TOEFL Monograph No. MS-18) [R]. Princeton,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Shaw,S.D.,&Weir,C.J.2007.Examining writing: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s Syndicate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ir,C.J.1993.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M].London:Prentice-Hall.

Weir,C.J.2005.Language testing and validation: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M]. Palgrave: Macmillan.

Weir, C.J., & Shaw, S.D. 2005. Establishing the validity of Cambridge ESOL writing tests: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ocio-cognitive model for test validation [R].Research Notes,21,10-4.

桂诗春.2012.面向交际的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2): 193-201.

胡壮麟.2002.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3): 1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