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打破B2B信息壁垒

千百年来,商品贸易方式、物流运输形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次次发生着质变,然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世界,商品贸易的信息交流方式却始终没有大的变化:无论是农业时代的口口相传,还是工业时代的报纸、电话、传真等,信息交流在效率上有很大进步,但是交流模式始终处于点对点的简单状态,无法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同步、实时共享。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开展,贸易体量也在不断扩大,走出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发现自身对市场、对客户甚至对自己的竞争对手都非常陌生,企业迫切需要获取更多的采购信息,也希望有更多的渠道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然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冗长的供应链条,包括上游企业(生产商、制造商、内容商)—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城市代理—二批商—零批商—零售商—终端用户,中间环节众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点对点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更高效的企业间信息交换模式刻不容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可以说“万维网”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被彻底改变。万维网第一次带来了一种叫作超媒体的内容形态,可以在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协议之上传输,可以包含文字、音频、视频,可以在不同网站间相互链接,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表达方式。随着浏览器的出现,网站这种信息组织方式开始井喷式地出现,无限多的网页和无止境的超链接使全世界的信息第一次聚合在一起并相互联系,搜索引擎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搜寻、查找信息的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和快捷。

20世纪末,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在全球飞速发展。互联网由于具有经济性、实时性、强大的信息承载能力的特征,逐步被发掘、应用于商务活动。贝索斯创建的亚马逊作为第一个网上书店,开启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先河。随后,互联网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到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在世界上兴起了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即“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基础上实现物质、人员过程的协调,以便商业交换活动”,或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形式”,这就是作为“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E-Commerce)。王志章.2001:我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社会生态环境分析[J].情报科学,2002,20(6):669-672.

B2B作为重要的电子商务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总和已经突破万亿美元,从技术、标准、投资理念再到商业模式探索,美国的B2B发展都是一马当先。彼时,我国的互联网市场和B2B商业模式仍然处在萌芽阶段。1995年,阿里巴巴的前身“中国黄页”正式上线,这是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企业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网站、主营产品、公司介绍、联系信息等,进行产品和店铺的宣传,也可发布供求信息、招聘信息等;求职者也能通过搜索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此后,1999年5月18日,我国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www.8848.com成立,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头羊”,推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进程;1999年9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创立,推进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媒体也纷纷拓展电商业务,环球资源公司积极转型,开创了环球资源网;慧聪公司上线了慧聪网,成为国内B2B服务业首家上市公司。

以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网、美商网、实华开网等B2B信息黄页网站为代表的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B2B的1.0时代。它们运用互联网经济性、实时性的特点,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为目的,分行业进行免费或付费的企业产品信息展示。

可以说,B2B 1.0实现了交易信息的初步互联网化,企业双方通过网页浏览商业信息,在线下达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