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津巴布韦的钱荒

一个正常的国家没有自己的货币,而全靠美元在维持经济运转,实属不易。好在,津巴布韦的经济体量小,2016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24亿美元,尚不及中国的一个四线城市。虽然国家商品主要依靠进口,但是每年津巴布韦的矿产和烟叶出口能创造几十亿美元的收入,加上有三成左右的津巴布韦人在外打工,他们每年都会往国内汇回大量美元,养活国内的亲人,所以从2009年美元开始流通,到2015年年底之前,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在过去的六七年里,从银行一次取一两万美元无人过问,海关虽然限制每人每次只能带出境5000美元,但检查得并不严格。虽然津巴布韦的美元破一点,臭一些,但人们毕竟挣的是美元,花的也是美元。津巴布韦似乎一度成了一个美元的绿洲。

但是,从2016年年初开始,津巴布韦的美元似乎一下子变少了。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银行。此前,自动取款机可以一次取2000美元,但几乎一夜之间,很多银行就把一次取款的最高额度限定为了1000美元,而且一定要清早才能取到钱,晚到一点,自动取款机的现金就被取光了。

紧接着出问题的是玛利亚的老公。他是位退休老兵,60岁左右。每个月,他都会从乡下的家中来到记者站,住上一两天,看看玛利亚,帮她干一些体力活,顺便去银行取退休金。

以前,他每次来都只住一两日,我往往刚和他打了个招呼,第二天就不见人影了。但自从银行限制取款之后,他每个月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次破天荒地待了一个星期,每日里割草锄地,修剪枯枝,将记者站的院子收拾得整整齐齐。

我和他开着玩笑:“这次怎么待了这么久?是不是舍不得玛利亚?”

他憨厚地笑笑说:“现在退休金越来越难取了,我排了几天的队,也只取到一半,剩下的只好下个月再试了。”

我当时也许是脑子短路了,竟然不假思索地问他:“既然取钱那么辛苦,为什么非要取出来呢?可以刷卡买东西嘛!”

他很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似乎是在笑我竟然会有“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发问。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向我解释:“我们乡下哪能刷卡买东西呢?都是用现金。城里可以刷卡的地方东西多贵啊!”

我很快发现,不仅是乡下不能刷卡,连城里也有很多地方不能刷卡。

津巴布韦购物场所的刷卡机并不多。以前,人们购物基本用现金,还不觉得有什么不便。但自从银行限制提现以后,很多商家为了减少损失,想出各种办法拒绝刷卡:汽车加油不接受外资银行的银行卡,购买机票不能刷本国银行卡,在菜场买菜不能刷卡,工人来站里维修更不可接受刷卡,日常生活一下子艰难了很多。记者站虽然经费充足,但因为取不出钱又刷不了卡而陷入了困境。

而更让人困惑的是,流通了六七年的美元,为何突然就不够用了呢?津巴布韦央行解释说:“津巴布韦民众不愿使用信用货币,造成了津巴布韦以现金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本地生产水平低下,消费者需要用大量外汇购买进口物资,导致对外汇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和企业对银行信心不足,导致大家要在银行之外储存大量现金;干旱引起的进口需求也增加了外汇的需求,迄今为止,用于粮食进口的外汇已经达到8000万美元;黄金和烟草的小型生产者因为产量的提升,在扩大销售之后对提取现金有了更多需求。”

但以我在津巴布韦生活了三年的经验,总觉得前三条因素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长期存在,为什么那时不缺钱,现在却短缺了?而后两条因素尚不足以构成严重的现金短缺。

而津巴布韦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现金短缺一是因为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二是由于政府几个部门在本土化问题上态度不一致,外资和储户因恐慌而撤资;三是因为津巴布韦经济过于依赖进口,从一根牙签到一瓶矿泉水都需要进口,长期的贸易逆差必然导致美元不足。

不管美元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后来美元呈断崖式减少的原因却是显而易见的。

津巴布韦中央银行行长曼古蒂亚2016年5月4日宣布,津巴布韦将发行价值2亿美元的债券货币,并同时限制各大银行每日取款额度不得超过1000美元,离境人员携带美金数每人不得超过1000美元。

这个消息如同一个重磅炸弹,市场愈发恐慌,银行门口排队取款的人数增加了几倍。债券货币面额从2美元到20美元不等,如果超量发行,完全可能再度造成通货膨胀。虽然央行行长再三解释,这只是缓解现金短缺的权宜之计,政府会严格控制债券货币的发行量,债券货币也并不意味津元的回归,但人们难以相信政府的解释,他们宁可彻夜排队,也要赶在债券货币发行之前取出自己的美元。

津巴布韦央行规定各大银行每日取款额度不能超过1000美元,但各大银行怕蜂拥而至的百姓把美元取光,把取款限额定得更低。渣打银行一个月之内三次下调取款额度,无论是公司账户,还是个人账户,每天最多只能取100美元。巴克莱银行个人账户每周只能取一次,一次只能取350美元,但只有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几个人才可能取到钱。BancABC银行的取款金额下调到60美元,若想从自动取款机取这60美元,还要分3次操作,手续费每次2.5美元。本地银行NMB和CBZ每日最多能取50美元。尽管大部分银行的取款手续费高达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几不等,但排队取现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代人彻夜排队、代人取款的生意越来越俏。

记者站经费所在的渣打银行因是外资银行,手续费较高,客户大部分是中产阶级。可是,自从排队取款要一两个小时以来,前来排队的人却有一小半穿着工人的工服。原来,这些中产阶级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排队,很多人不得已让自己的工人来占着位置,等到快轮到的时候,他们才出面。

有一次,我去得晚了,打着伞在队尾排了十几分钟,也不见队伍往前挪动一下。一问才知,自动取款机里根本没有钱,大家都在等着银行往机器里放钱。不知前面的人在太阳下暴晒了多久,丝毫不见恼怒。一位长者见我打了把小花伞,还夸我这伞真漂亮。我等了半个小时,虽然打着伞,还是被晒得口干舌燥。眼看已经中午,我自言自语道:“我先去吃个饭,再来排队吧。”其他人听了,哄然大笑,称赞我的想法不错。可是等我吃了午饭再回来,却发现自动取款机前一个人都没有了。我把卡插进去,系统提示,机器现金已经取完。我只好宽慰自己,别人等了半天,还不一定能取到钱,我这又怕晒又怕饿的,取不到钱不是很正常吗?

和外资银行的客户比起来,津巴布韦本土银行的客户大部分是普通的城市平民、公务员、退休工人、老兵,他们的境遇就惨得多了。

津巴布韦国家银行是发放公务员工资和退休金的地方,自从限制取款数量后,这些银行门前排的队伍甚至可以绕着银行所在的街区一圈。很多人从凌晨就开始排队了,而排在后面的人根本取不到钱,只好第二天再来。有一次,我凌晨三点打车去机场,看见银行外面睡着一排人,等着第二天一早取钱时能占得先机。七八月正值哈拉雷的冬季,昼夜温差极大,白天20多度,晚间有时接近零度。瑟瑟寒风中,那些人卷曲着身体,和衣而卧,实在让人看着心酸。

CABS银行还没开门,门口就排起几百米长的队伍

由于人人在家中囤积美元,银行现金愈发告急。5月之后,个人通过银行向境外汇款需要经过严苛的审核和长时间排列等待。不属于优先项目的采购资金几乎全部无法出境。为了把一个月的工资汇回国,我填了一堆额外说明,但在申请两个月后,这笔钱还是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所有的外资银行都停止增开账户,对在境外刷卡消费也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美元,只准进,不准出。

可是,美元就像水中的鱼,抓得越紧,逃得越快。无法从正规渠道汇款的商人们只好悄悄走地下钱庄,将资金汇往国外进货,再把货运回津巴布韦来销售,这其中,印度的钱庄最为有名。但是,由于地下钱庄的汇款手续费远比银行高出许多,也就抬高了商品的价格,市面上的粮油价格开始悄然上涨。

6月初,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再出一道急令,要求每一位在津巴布韦经商的企业都必须把当天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以外的盈余存入银行,如果不遵守法令,商家会面临最高50万美元的罚款以及吊销营业执照、被告上法庭的惩处。

可是,人们其实都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钱一旦存进银行,就取不出,也转不走,商人们拿什么来进货呢?更何况,2013年津巴布韦大选前,津巴布韦一些外资银行和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都遭受过政府的强行借款,几亿美元的资金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只剩下一张政府打的欠条,至今还有大量资金没有偿还。前车之鉴历历在目,2018年大选又近在眼前,谁能不做两手准备?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6月11日,津巴布韦执政党报纸《先驱报》披露,穆加贝在执政党全国协商会议上批评中国商人不把在津巴布韦赚得的美元存进银行,而是寄回中国,并称此举是导致津巴布韦现金短缺的罪魁祸首。虽然这只是穆加贝在一次内部会议中的讲话,但不知怎么就通过参会人员流传给了媒体。经过媒体曝光之后,原本也许只是发发牢骚的话就变成了公开的批评,引发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且不说一些华商不将现金存入银行实属无奈之举,就算所有华商都不存钱,那人数也不超过几千人,对津巴布韦经济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更何况,美元为什么减少,津巴布韦各界早有结论。一些当地的中立媒体发表文章,为华人打抱不平,认为政府拿中国人说事,不过是转移人们视线、逃避责任的一种做法。

穆加贝点名批评华商的事情被津巴布韦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中国政府紧急召见津巴布韦驻华大使;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黄屏也与津巴布韦几位部长紧急磋商。几番询问与解释,算是把这件事情平息了下来,但这件事对华人造成的恶劣影响持续了很久。

一位华人朋友说,他在自己的工厂上班的时候,突然有几个自称津巴布韦总统办公室、中央储备银行的人闯入工厂,打开保险柜搜查现金,并索要工厂每日的销售、存款和日常花费单据。在他全部提交之后,这些人觉得查不出太多问题,又转而检查工厂各种证件,挑卫生方面的毛病,最后索要了一笔钱才离开。

歹徒们猜到华人会将美元放在家中,针对华人的抢劫案件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一个月内,就有4家中国企业的驻地遭到入室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