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户籍制度的深入解析:现状、影响与改革路径
- 宋扬
- 11字
- 2020-08-29 20:50:25
第一篇 中国户籍制度简介
第1章 导论
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自从1958年户籍制度建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户籍政策的制定权限从中央向地方转移,不同城市制定了各自的户籍政策,很多中小城市放松了对落户的管制。户籍制度已失去了严格控制劳动力流动的作用。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截至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已全部出台“地方版”户改方案,多地放宽户口迁移条件,主要设定了以下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前两个城镇化率之差、农业转移人口数量、落户人数等等。例如,河南省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 1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河北省则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600万城中村居民和400万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可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户籍制度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户籍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落户难度和阻力可能会更大。在这样的关键节点,户籍制度改革会对劳动者产生哪些影响?在改革中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改革需要哪些政策支持?这些问题都亟须学界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和实证支持。本书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深入剖析户籍制度的现状,全面考量户籍制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者福利的影响,并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路径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