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文化传承与创新
- 曹莉
- 1091字
- 2021-03-30 10:37:46
第三讲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胡显章
时 间: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下午3:20~5:20
地 点:清华大学,大礼堂
主持人:王孙禺教授
从本质上讲,大学是一个以传承创新文化为己任的、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体系。
大学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它的精神文化。我们把精神文化分解为两部分,即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理念主要回答大学是做什么的、什么是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么样办大学四个问题,此外,也包括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怎样上大学等问题。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当中积淀而成的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带有大学特点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综合。这样的精神文化内涵,实际上影响了学校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轨迹。大学在社会上的作用,不仅影响大学自身的发展,还会影响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的竞争力。
在大学文化的建设上,需要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手抓价值观,一手抓创新文化,这是在大学文化建设当中需要着重努力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现在国家在一些文件中提到的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目前只看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但这些都是客体创新。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主体创新、人的精神生命的创新,这带有更加根本的意义,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和基础。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跟西方的顶尖大学还有差距。
胡显章 1939年生。1957—196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曾任校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21世纪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等,参与了清华大学文科恢复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1987—1989年曾赴美做访问学者,参与纳米技术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参与全国文化素质教育的策划组织工作,曾任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2002年9月出任北大、清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组建的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首届轮值主任。曾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科规划组组长,现在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顾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顾问委员会顾问、中俄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等。
胡显章的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与大学文化研究、发展战略研究等,编著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研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巡礼》《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清华大学文化研究》《走出“半人时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科学技术概论》等20余部书籍,另发表百余篇论文。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及部委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研究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