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从历史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李学勤

时 间: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下午3:20~5:20

地 点:清华大学,大礼堂

主持人:胡显章教授

“古今以智相积”是方以智代表作《通雅》中的首句,说明了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传承的过程。人类的文化就是智,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积累起来的,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一点一点、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所以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传承的过程。

中国文化有许多新的变化,但仍然万变不离其宗,而且正因为有这些创新的变化,我们的文化才得以传承下来。中国文化为什么能5000年持续传承下来,我想到三点:第一,我们的文化在传承的方式上有它的优越性;第二,我们的文化在善于吸收和包容方面有它的特点;第三,我们的文化处在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文化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文化的存在。文化是有国界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像中国这样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我们的文化是“古今以智相积”,是我们自古以来一点一点“以智相积”积累起来的,它在我们国家、民族的血脉里面,成为我们不可分离的一个组成部分。

优秀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育人的理想。只有育人,才能使文化世代传承和发展,只有育人才能够反思生活的意义,使人们更好地生活和进步;否则,文化的传承就会丧失,文化的创新就不能实现。

李学勤 1933年生,北京人,1951—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殷虚文字缀合》一书的编著。1954—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等。1996年起任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2003年回母校清华大学任教。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学勤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是战国文字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主持和参加过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的整理。在上述简帛和长沙楚帛书、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研究中,以及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鉴定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简帛研究权威。2008年至今,主持“清华简”的整理和保护工作。著有《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等3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800余篇。曾先后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11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