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在曲折中前行

相对于市场经济制度成熟的国家,经济转型在中国有更为复杂的理论内涵和政策指向,有多重目标、多重压力,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结构的升级,也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还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5]转型过程中,不时受到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关键的转向是市场化改革,这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从思想观念到制度环境,从行政性分权到市场性分权,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历经波折,才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坐标系,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总量持续实现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笔者认为,从“九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这20年间,是集中观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脉络与历程、成长与困惑最好的时间窗口,有必要作一个简要回顾。

“九五”计划(1996—2000年)。“九五”计划被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制定受到两个历史性事件的深刻影响。第一,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强调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二,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首次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九五”计划明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二是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8年,“九五”计划执行刚刚过半,便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是扩大内需,发行国债,加大公路、水利、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加快住房市场化改革等。可以说,应对的成效是明显的,同时我国也利用危机在某些领域适时推进了改革,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九五”时期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十五”计划(2001—2005年)。“十五”计划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按照原有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从而提出要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把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十五”时期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2002年召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二是2003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式是统筹兼顾;三是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迎来充分利用全球化红利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此后十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年均达19.5%,经济增速平均达10.5%。出口导向加上投资主导的模式刺激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加剧了内外需结构和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十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速达到9.5%,大大超过7%的预期目标,但调结构、转方式的进展并不理想,“十一五”规划评价为“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部分行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三个转变的思路和导向十分清晰,但2008年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打乱了经济转型的部署和节奏,大规模刺激政策迅速出台,这对于防止经济断崖式下行起到了筑底作用,也成为当时全球应对危机的一抹亮色。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到6.1%,工业增速回落到4.6%;强力刺激后,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到11.9%,工业增速回升到14.4%。在此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这也是日后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作为后危机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经济转型升级在“十二五”时期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效应,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但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收入差距呈现缩小态势,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结构性指标好于、高于预期,创新开始发力,氛围日渐浓厚,核心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开放应用等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发展态势。不过,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来看,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风险增大、社会矛盾复杂多发等问题不可忽视。

回顾这20年的历程,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是一条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的道路,凝结着勇气和智慧,充满着坎坷与荆棘,与国际国内大背景相呼应,与改革开放大趋势相协同,逢山开路,遇水造桥,不停步地向前推进,使中国经济在增长和转型中始终保持了活力,这也是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