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与诗歌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李白、杜甫等的诗句,至今广为传唱,就是因为他们能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准确的文字,表达最微妙的情感。

中国的古典诗歌,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近体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五四”以后也有些诗人创作了一些句子长短整齐的诗,每一句诗中有同样数量的字,而不是说每一句诗中有同样数量的词。例如,下面的诗句以字数而论就是整齐的,而以词为单位就是不整齐的: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出塞》

为什么诗句的整齐与否不以词为单位,而要以字为单位呢?这和汉语的特点有关,也和汉字这种书写形式有关。汉语在语音上的基本单位是音节,音节和字是一致的,一个字一个音;音节和词却不完全一致,“天、地、人、大、小、多、少”这一类是单音节词,“蝴蝶、鸳鸯、蜘蛛”等是双音节词,还有“俄罗斯、贝尔格莱德”等是多音节词。所以,以字为单位,每一句诗中包含同样数目的字,就显得声音和谐,形式整齐;若以词为单位很难和谐整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几种体裁和汉字密切相关,这就是:回文诗、离合诗和神智体。

(1)回文诗。

上面已经说到,由于汉语和汉字的特点,使得中国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中能把一些词语拆开、颠倒。而把这种灵活性运用到最大限度的,就是回文诗,回文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但总的特点就是顺着读和倒着读均可成诗。下面以宋代钱惟治的《春日登大悲阁》为例:

碧天临阁迥晴雪点山亭夕烟侵箔冷明月敛闲庭

以上二十个字,以任何一个做起点,顺读或倒读都是五言诗,共可以得到四十首诗,每首都押韵。

(2)离合诗。

所谓“离合诗”,是先把字拆成偏旁,然后把两个偏旁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字。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虽然不是离合诗,但也巧妙地把“愁”拆成“秋”和“心”两个字,是对汉字巧妙地利用。

(3)神智体。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它主要的特征是字形的变化。靠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以及颜色的变化来显示诗的奇巧设计。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

神智体诗后广为流行,民间有仿作者,但境界不高,终不及苏轼的诗自然流畅,意境高超。下面列举一首苏轼的神智体诗作。

图3-1 苏轼《晚眺》

该诗读作: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以上三种诗体虽然都近乎文字游戏,但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人是何等注意汉字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