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活动的趋势:集体行为中的语言规则(代序)

陈保亚

2004年秋季,文贤找到我,说要跟我读博士,那时候她已经在北大工作。我们有过几次见面,我发觉她是一位很诚实、低调的青年教师,骨子里还有几分幽默,也有很好的协作精神。她的硕士论文已经开始关注汉语连词的规律,并用很多统计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研究习惯。但当文贤把博士论文研究选题锁定在语篇连接词时,我开始犹豫起来,因为即使复句内部的连接,个人行为起的作用也相当大,比如下面的例子:

虽然汽车限行了,但空气污染问题没有解决。

汽车限行了,但空气污染问题没有解决。

看上去连词怎么用是个人的习惯(文贤在本书中解释了关联词的搭配现象)。文贤的选题涉及如何克服语言理论上的一个难点问题,这要从索绪尔最基本的语言观说起。索绪尔在言谈行为中看出了一种本质的区别:语言和言语。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集体行为中的规则,言语是个人行为,不存在集体规则。索绪尔把造句看成是言语行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开始研究句子的生成规则,语序的转换也被纳入到规则中,但句子与句子的连接则不在其研究范围。和索绪尔一样,乔姆斯基其实也区分集体规则和个人行为,不过他的区分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即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分。乔姆斯基1965年对这个问题有集中的讨论。

自索绪尔以来的这种集体规则和个人行为的区分一直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我曾经一直把复句的研究看成是类似修辞的研究,就像我们研究文章的风格,那只是个人的特点。后来拜读了邢福义等的研究成果,我逐渐感觉到复句中也存在集体规则。当然,和句法层面的集体规则比较起来,语篇层面规则的明确性要弱很多。

文贤现在要走得更远,还要研究更大范围的连接,她相信这里边是有规则的。为了确信文贤的研究有可行性,我进一步阅读了一些语篇连接的文献,逐渐认识到连接并不总是随意的。比如下面的例子:

*虽然汽车限行了,工厂关闭了,外省的汽车也不准进京了,甚至连暖气也限制最高温度了,这使得很多地方无法正常上班,很多小学干脆停课,但是雾霾仍然很严重,带防毒面具的人到处都是,有些人索性随身带着氧气瓶,北京像是发生了细菌战。

如果去掉连词“虽然”,只留下“但是”,就是一个合格的连接。文贤在本书中解释了这个问题。按照文贤的划分,“虽然”只具有复句连接功能,即只能连接单重复句,而“但是”还具有全局连接功能,不仅能连接单重复句,还能连接多重复句、更大范围的语段,甚至能跨段连接。

语篇连接的机制可能是相当复杂的。下面是我的一位外国学生写给我的一封信:

老师,我刚刚得到了“韩中未来人才奖学金”笔试结果。12月2号星期三下午1点15分,我还要参加奖学金面试。但是,我刚才给财团打电话问能否换时间安排,可是他们说绝对不行。本来这星期三师姐还要讲报告,她跟我说一个小时就够了。我面试以后尽量去学校。从2点才开始我的报告,可以吗?真不好意思,老师。

这里的每个句子基本是合法的,但句子之间的连接却出现了问题。这里的连接成分“但是”有问题,其他句子之间的连接也都有些生硬。这里的连接都应该是超出复句的连接。我既然感到有问题,说明背后有基于集体行为的规则。

在我接触到的外国学生作文文本中,最先掌握好的是词与词之间的连接,其次是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最难掌握的是超句子的连接,要么语气生硬,要么连接成分使用不当。我逐渐认识到语篇连接已经成为汉语二语学习的难点问题。但近几十年来,语言规则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词和词的组合、句子和句子的组合。这种趋势的认识论基础可能在于对语言系统理解的一种趋势,即认为语篇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个人表述方式,一种类似修辞的活动,跟个人的逻辑表述能力、写作能力有关系。很多经典的语言学家都不去涉猎语篇组合的规律,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潜在的认识:语篇的组合是个人行为。

随着对语篇问题认识的改变,我后来同意了文贤的选题。这个选题有难度,也有迫切性。文贤冲着理论难点展开了研究,并最终取得了突破。我个人认为,文贤这本书的重要贡献是比较充分地证实了语篇连接有规律,让我们看到连接行为包含有集体规则。文贤的这项研究是目前语篇连接词方面材料分析与统计做得最全面、规则和结论归纳得最明确的代表作。此前的学者也做过很多重要的工作,文贤的论文中也有介绍,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把复句内部的研究和更大范围的研究分开,语篇是否有规则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这里特别需要提到文贤用统计分析方法所带来的有关语篇连接的新认识。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很绝对的一种区分,语言必然是集体的,言语必然是个人的。功能语法、认知语法都曾努力消解这种区分,去认识语篇、话题、焦点的运行机制,已经有不少成果,但也有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是个人体验式的研究色彩太浓厚,不同的学者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概念和模型,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则,这正是索绪尔和乔姆斯基不研究语篇的主要理由: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个人行为。个人体验式的研究并不能提供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语篇、话题、焦点等行为必定存在集体规则。

文贤的研究表明,语篇连接有规则,但规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基于统计的规则趋势,更准确地说是许多个人言语的一种趋势。过去研究连接词多是个案分析,这是必须的,是基础工作,但要找出复句连接和全局连接的差异,个案研究是不充分的。其实同一个连词,不同的研究者调查到的材料和分析的结果并不完全一样。这一现象说明语篇连接的规则是多个个人言语的一种趋势。文贤的显著贡献在于揭示了语篇连接规则是一种基于个人行为趋势的集体规则。文贤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大量的例句,运用多种方法对语料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因果、转折、承接类连词的全局连接功能进行重点分析,依据统计数据,对不同语体中连词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关联词的搭配、套用情况进行描写与分析,发现了不少前人研究没有发现的规律。比如,发现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并列连词才可以连接更大的范围,并且这些词都是承前性连词。文贤还对使用频率高的可以连接语段或段落的连词进行了语篇功能分析,多有独到的观察和发现,得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则。比如,表示意愿性结果关系与结论义的“所以”有全局连接功能,“但是”的全局连接义主要来源于复句连接的隐含对比义以及具有相反词汇型的、比较型的直接对比义。文贤在书中还提出,连词的功能与连接范围相关,即连接成分的大小不同,连词的功能是不同的。汉语连词被分为复句连接连词和全局连接连词两类,功能各异,而兼用于两类的同一个连词在复句连接与全局连接这两个层面上具有不同功能。

尽管文贤已经在语篇连接方面有很多发现,但由于语篇连接的复杂性,这里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其中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是小句、复句、语段的划界问题。当我们说连词的复句连接功能和全局连接功能不同时,是以我们能够区分复句和语段为前提的,但这种区分的严格程序还没有给出,还带有一定的经验性。

文贤已经在研究语篇连接方面建好了楼盘,我相信文贤一定会不断解决这些难点问题,不断让我们分享她的发现乐趣。